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论剑

陈忠文等:也谈农村集体资产管理

[ 作者:陈忠文 沈庆峰 姚玉秋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6-07-29 录入:王惠敏 ]
    农村集体资产管理的好坏关系到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关系到农村基层组织的稳定,也关系到农村社会的稳定。通过对农村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对农村集体资产管理状况调查了解发现,农村集体资产管理部分村组存在管理不严、账目不清、没有及时清理理顺等问题。就农村集体资产管理谈一下几点看法:

一、农村集体资产管理的现状

1、随着乡镇全面取消农业税、特产税、三提五统及义务工,村级集体收入越来越少,为发展村级公益事业及村级正常工作运转,除靠上级转移支付资金及借债外,集体部分资产被一包几年或者十几年。

2、承包方式和结算方式也多种多样,有用承包金顶欠款的,有顶工钱的;交承包费有一次性交清的,有一年一交的,也有分期付款的;有订立合同协议的,也有只是口头确定的。

3、资产管理由村级会计或出纳管理,建立管理台帐,但由于村级班子交替和会计的更新,管理不善造成丢失。

4、村干部对自身集体家底不清,怕利益冲突,为求稳定,只是被动完成上级的计划生育和各项惠民政策落实等工作,没有每年对本村的各项经济合同、项目进行理顺兑现。

为此辛集镇委镇政府出台了辛发【201639号文《关于对农村集体资产进行清理清查的通知》,目的是为进一步理清理顺农村集体资产的权属关系,加强对农村集体资产的管护,提高农村集体资产的使用效益,确保村集体资产保值增值,增加村级集体收入,防止资产流失。通知中明确了清理清查的范围、内容、清查方式、清理时限和纪律要求。

二、农村集体资产清理注重流程

清理过程中充分发挥村民民主管理的作用,多形式、多渠道征求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的意见,从维护农村大局出发,妥善处理处置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

1、召开村(社区)两委会、党员会、村民代表会及群团部门人员会议,学习镇委下发的通知文件,提高对清理工作开展必要性、重要性及意义的认识。

2、成立村级资产清理工作小组,由村(社区)支部书记任组长,村(社区)主任、村民大组负责人任副组长,老党员、老干部、理财小组成员、村民代表、两委成员为成员的工作小组。

3、清理方法:镇、村(社区)清理工作组成员要按照统一的格式要求,将清理内容登记造册,一式三份,登记完毕,在清理表上签字。清理中拿到的合同原件或复印件一并保存处理。

三、农村集体清理完成后的动作

1、通过清理清查、登记造册、公开晾晒、建立档案、录入电脑等一系列流程,把村级集体资产纳入镇经管站的监管范围。

2、村级设集体资产变动信息管理报送员,村主职干部为第一责任人。

3、镇经管站对集体资产、合同管理台帐和电子信息设专人管理,对集体资产管理进行动态管理,定期或不定期在镇、村公开栏及电子显示屏进行双向公示,接受社会群众监督。

4、镇管理区、司法所等部门协助村干部对每年的经济项目、合同及时清理兑现,增加村级集体收入,防止资产的流失。

四、加强领导、强化措施,确保资产清理工作顺利进行

1、镇里成立由镇长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镇组织、财政、经管、信访、审计、司法、派出所等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管理领导小组,下办公室,由分管领导兼任办公室主任。实行专人包村责任制,工作细化到人,增强工作人员的责任感、压力感和使命感。

2、完善资产交易、合同管理、资产建档、信息管理等方面的工作制度,严格办事程序、提高工作质量,确保社会稳定。

3、严肃工作纪律,实行责任追究制度。在农村集体资产清理工作中,严禁出现虚报、漏报和借机转移资产,做虚假合同等现象。对违反工作纪律和财务管理制度的行为,将进行严肃查处,并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确保集体资产清理及下一步的资产运转工作健康稳步进行。

通过对农村集体资产资源的管理,规范资产资源的承包、出租、拍卖等流转行为,完善资产合同档案管理,使农村集体资产资源得到合理利用和有效保护,逐步建立起产权明晰、权责明确、民主监督、科学管理的集体资产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确保集体资产保值、增值。

中国乡村发现网转自:审计网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