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论剑

王丰:新型经营主体内外交困应何以应对?

[ 作者:王丰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6-07-06 录入:王惠敏 ]

农业需要不断转型升级,提高产业水平。咱们国家是农业大国,但是在国际上进行一下比较,咱们农业的发展水平还有一些不足之处。比方说,科技含量不足,标准化不足,农产品竞争不够等等。

所谓"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发展农业,咱们不妨看看国外的先进经验。在这当中,德国的经验,就很有意思。

德国共有农业用地1671.9万公顷,其中耕地1187.5万公顷。德国农业劳动力数量较少,并呈现逐渐减少的趋势,但受益于科学的教育培训体系,德国农业劳动力素质普遍较高。农产品可满足本国90%左右的总需求,扣除从国外进口的饲料,自给率约80%。

那么德国是如何来扶持农业发展的呢?首先,德国的土地流转市场更加健全,而且鼓励农村劳动力转移。德国颁布了相关法律,采取强制手段对农地进行了调整,使之连片成方。同时鼓励土地等生产要素进行流转,对购买土地的农场提供政府低息贷款,对出售和出租土地的农民进行现金奖励并提供贷款支持。

德国设立了各种专项基金,不管是转行还是退休,都有专项基金进行扶持。

农业发展,离不开农民。提高从业者的知识水平,对农业发展有明显作用。德国对农业经营者进行准入制度,如果想从事农业,就必须完成相应的职业教育或大学教育,并获得国家颁发的从业资格证书。而且,德国有先进的农业人才培养体系。包括大学教育、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三个层面。德国农民,都是有文凭的职业农民。

农业是社会经济的组成部分,完善的社会服务体系,也是德国农业的一大特点。德国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由合作社联盟、农民联合会、农业联合会和农业协会四部分构成,这些组织各司其职,给农民提供了生活、技术、政策方面的支持,这样,农民就可以专心种地。

而且,德国政府在信贷、资金、税收方面都有相关的政策支持。这样一来,对农民的帮助,就很全面。

其实咱们国家在农业的扶持上已经有不少的成就。比方说,前些年咱们取消了农业税,切实地减轻了咱们农民的负担。而且,多年以来,每年的"一号文件"都是在关注三农问题。可以说,咱们是把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当做国家的头等大事。

当然,咱们还有很多可以改进的地方。比方说,咱们的农业现在还是以分散经营为主。如果能够强化农业合作社的相互联系,努力地形成规模更大,水平更高的农业联盟,就能够大家群策群力,抵御市场波动,推进标准化、规模化。

在农民的培训方面,咱们虽然不用非得推行德国的准入制度,但是对农民的培训和教育,需要常态化,规范化,在此基础上贯彻适度规模化经营的方针,就可以有更好的效果。

正所谓:他山之石可攻玉,先进经验要学习。知识水平勤提升,规模经营人心齐。

中国乡村发现网转自:头条号(乡村之声三农中国)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