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论剑

周笛等:“345”机制精准脱贫

[ 作者:周笛 岳院卉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6-05-05 录入:实习编辑 ]

原题:“345”机制精准脱贫——贵州省龙里县做实就业扶贫大文章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实现精准脱贫,拔掉贫困人口的“穷根子”,重在实现贫困人口再就业,群众腰包才会不断鼓起来,实现脱贫致富才有奔头。龙里上下一条心,从“输血型”帮扶向“造血型”转变,搭建“345”就业扶贫机制,实现“就业一人,脱贫一户”目标,使龙里在打好脱贫攻坚战中更加“出彩”!

建立三个台账   精准帮扶措施

“我们通过建立走访帮扶工作台账、结对帮扶联系台账和贫困家庭就业台账等三个台账来进行调查摸底,切实做到精准识别、精准施策,目前,通过调查收集到贫困家庭劳动力人数12725人,有就业意向贫困人数8055人,这为帮助贫困户精准脱贫打下坚实基础。”县就业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到。

将全县5镇1街道划为6个脱贫攻坚战区,相应成立六个脱贫攻坚工作组,将贫困户房子外观、包保责任人访问贫困户等一一登记,装入档案袋,确保每次入户走访帮扶都有“证据”;以贫困户精准扶贫信息表为基础,建立结对帮扶联系台账,制作联系卡,使贫困户和帮扶责任人形成一个双向联系机制;以扶贫信息网络管理系统对本地贫困人口的精准识别为基础,在开展贫困人口入户核查和包保责任人对帮扶户进行回访时,进一步了解贫困群体的人员结构和就业创业需求,创新制定就业“绿卡”制度,凡是持有“绿卡”的贫困户优先享受职业技能培训、小额担保贷款、创业奖励等。

搭建四个平台 精准岗位推送

“龙里每年举办招聘会,我们都要来,因为每次都能借助这个平台招到满意员工。”龙里县“春风行动”招聘现场,从贵阳赶来揽才的贵州航天电源科技有限公司李先生乐呵呵的。在搭建县内企业用工服务平台的同时积极联系收集县外企业用工需求,通过“春风行动”招聘会、人社系统的企业用工平台、帮扶部门的资源、龙里中职校等为县内剩余劳动力和县外企业搭建供需对接平台,为外出务工发布就业信息。2015年10月至今,共开展专项招聘活动14次,提供本地企业岗位13640个,达成就业意向7841人,实现贫困户就近就业1522人。

在搭建外出务工就业平台的同时,搭建园区用工就业平台、基层灵活就业平台和能力提升就业平台等四个平台确保岗位推送精准。

以冠山高新技术产园区、谷脚工业园区、龙山工业园区聚集300余家工业企业为依托,建立企业用工QQ群;发挥湾滩河镇农业示范园区、茶香刺梨产业示范园、龙架山花卉苗木及休闲观光示范园聚集40余家农业龙头企业、提供稳定和季节性就业岗位;以村办企业、专业合作社、种养殖大户、个体户用工量为基础,由各镇和村自行收集汇总,各镇、各村根据贫困户意愿和特长优先向扶贫户安排就业岗位;推进以县就业局、县中职业校为主的两大就业创业培训平台建设,将技能培训与就业创业精准扶贫有效结合,优先向贫困劳动人口提供技能培训。

目前,全县外出务工转移农村劳动力6025人,实现贫困家庭劳动力有序外出就业1533人,并全部实现脱贫。通过农村实用技能培训实现就业2105人,校企合作“订单式”培训,共为建荣科技、创奇装备等县内外企业培训输送300余名技术人才;通过15期创业培训开办小微企业413家,带动就业1800人。

注重五个结合 精准就业创业

——注重易地扶贫搬迁与公益性岗位就业相结合。计划在2016——2018年三年中,开发保洁、环卫、安保、事业单位协管员等公益性岗位225个,优先向易地扶贫搬迁户和贫困户家庭倾斜。目前全县公益性岗位在岗就业358人,其中安置“4050”人员就业困难153人、残疾人员就业16人,高校贫困毕业生68人。

——注重鼓励创业与带动贫困劳动力就业相结合。实施贫困劳动力创业培训与小额贷款联动机制,形成“创业培训+小额贷款+跟踪扶持”互动模式,实现全方位配套服务。2015年至今,全县共发放“特惠贷”2831贫困户,6666万元,切实解决贫困户缺资金问题。

——注重发展产业与就业扶贫相结合。以发展村级经济为目标,组建竹鼠、豌豆尖、刺梨加工、根雕、刺绣等各类种养殖和手工艺品专业合作社,初步形成“企业+合作社+农户”、“合作社+农户”、“企业+农户”产业发展模式。目前全县有248个专业合作社,覆盖359户贫困户,能解决1430贫困人口就业。

——注重发展农村电商与就业创业相结合。以奖代补形式鼓励电子商务发展,建立“电商+扶贫”工作模式,通过电商发展带动农民画、刺绣、根雕、辣子鸡等当地产业发展。目前62个村级电子商务综合服务站中,60余人通过“触网”而实现就业创业,46个贫困劳动力在贵州•龙里快递物流园及运输业实现就业脱贫。

——注重智力扶贫与实现就业脱贫相结合。扶贫先扶智,通过向贫困户宣讲国家就业创业政策和惠农政策,带领扶贫村群众到本县先进村或外县参观学习方式,引导帮扶群众摈弃“等靠要”消极思想,靠自己双手摘掉贫困帽。同时实施教育精准扶贫学生资助政策和发挥中职校技能培训职能,对贫困家庭学生推行“订单式”培养,毕业后到企业上班,实现“上学一人、就业一个、脱贫一家”目标。

作者单位:贵州省龙里县委宣传部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