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论剑

贺忠义:对休闲农业发展的几点思考

[ 作者:贺忠义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6-01-27 录入:12 ]

——以衡南县为例

摘要:休闲农业是立足于乡村、服务于城市的新型产业,也是建设现代农业助推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发展休闲农业投资不多,效益明显,且能够利用我国丰富的农业资源、旅游资源以及劳动力资源,为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因此,当前发展休闲农业意义深远重大。

关键词:衡南县;休闲农业;发展研究

休闲农业是为满足人们对精神和物质需求而开展的、可吸引游客前来观、赏、习、品、考、书、画、摄、购的现代农业形态,是旅游业与农业之间交叉性的新兴产业,不仅具有生产功能,还具有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人们提供观光、休闲、度假的生活功能。建设休闲农业基地,可以成为人们观光旅游、丰富农业知识、交流农业经验、体验农业生产劳动与农民生活、享用农业成果、利用田园休憩健身的场所和农业深层次开发的样板,从而促进当地绿色产业的发展。

一、衡南县休闲农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衡南县加快传统农业的转型升级,大力发展休闲农业,通过不断加大政策、资金扶持力度,“旅游+农业”组成完美结合,休闲农业正成为衡南县新的经济增长点。

(一)传统农业社区转型

衡南县三塘镇拥有8000多亩的采摘园区,既有平地也有丘陵梯田,园区被划分成若干小片,在每个小片内都种有生态环保且适宜娱乐采摘的葡萄、草莓、红提、柑桔等各种农作物。近年来,到田头采摘新鲜果蔬已成为许多城里人喜爱的休闲方式,与之相呼应的采摘游也日渐红火。游客在一小片区域内就可采摘齐全,既节省时间,又节省体力,实现了休闲、快乐采摘。为此,三塘镇适时推出采摘节,已举办九届,游客在体验采摘乐趣的同时,也给当地农民带来了增收。

三塘镇由于受到保护水源地、风景区和规划等方面因素的制约,整体经济发展缓慢,居民生活水平低下。如何解决农民增收难、致富难等民生问题是摆在眼前的最大难题。为此,镇党委、政府先后推出了“三塘葡萄节”、“三塘草莓节”和“三塘有我一分田”等活动,将生态保护、旅游发展与社区居民增收致富紧密结合。不仅为市民搭建了一年四季均可前往的休闲身心、体验农家乐趣、享受收获喜悦的平台,又拉长了生态旅游产业链,同时还达到了农业增效、增收的目的。2015年葡萄节在短短1个月时间里共吸引游客47万人次,带动葡萄产业收入达9700万元,户均收入32000余元。

这只是衡南县休闲观光农业的一个缩影。除三塘镇外,宝盖镇推出的茶乡风情游、岐山的农业示范园、云集镇的园林花卉产业都是休闲农业的代表。衡南县在农业发展中巧借旅游东风,不断适应并激发城市居民回归自然、休闲娱乐的新需求,发掘出了传统农业中的新商机,带活了一方经济,惠及了城乡居民。

(二)休闲农业多点开花

现代农业的发展必须要与旅游相结合,与资源环境相结合。近年来,衡南县加快了传统农业的转型升级,大力发展休闲农业旅游,通过不断加大政策、资金扶持力度,逐步建成了一批设施优良、规模档次较高的国家级农业旅游示范点。

十年前,投资达2100多万元的宝盖镇玉泉生态农业观光园的规划建设打响了衡南县农业观光园建设的第一炮。紧随其后,爱心草莓谷、三塘葡萄园、秋实柑桔林、洁玉白果山等一批规模档次较高的集旅游观光、休闲度假、参与农事及农业科技示范等功能于一体的农业观光园区迅速发展起来。

目前,衡南县休闲农业园区建设已初步形成了南、北、中三条旅游观光农业带。南线是以玉泉生态农业观光园、爱心草莓谷谷、爱莲说观光中心为主线的旅游观光农业带,以农业文化和农业独特景观吸引游客;北线是以清心茶园为轴心的集茶叶采摘、加工、品尝为一体的旅游观光农业带;中线则是以现有的三塘葡萄节、秋实柑桔林、洁玉白果山、桃花园为辐射,集休闲娱乐为一体的休闲农业带。以休闲农业为主的都市农业新格局已成为增加农民收入、优化旅游环境、提供旅游产品、加快城市化进程的基础产业。

二、衡南县休闲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衡南县休闲农业存在的主要问题可用“小”、“少”、“低”、“短”来概括。

(一)“小”

即农业特色产业面积规模小。无论是蔬菜,还是水果以及花卉苗木,面积远没有达到应有的种植规模,大面积集中连片的特色基地很少。从目前来看,特色产业种植面积普遍大多在100亩以下,上千亩的很少,没有形成规模效应。

(二)“少”

即农业特色产业龙头企业数、品牌数少,组织化程度低。农业龙头企业数量少、规模小、辐射带动能力不强,农业特色产业品牌塑造力度不足。衡南现有特色农业龙头企业3家,特色品牌7个,相比其他农业大县来说明显偏少。

(三)“低”

即从业人员整体素质低、设施简陋、档次偏低、持证上岗率低、服务规范性差。衡南目前从事休闲农业的从业人员96.7%是当地农民,文化程度普遍在初中以下,参加过专业培训的人员只占4%,缺乏科学的种养植知识,劳动生产率低下。

(四)“短”

即产业链条短,生产、生态、观光、休闲、餐饮、娱乐、文化等营销环节薄弱。目前,衡南休闲农业只停留在采摘环节,没有向加工、观光旅游、餐饮、娱乐及挖掘文化内涵等方面延伸产业链,因此,产品附加值不高,比较效益低下。

除此之外,还存在着各乡(镇)之间发展不平衡、“农家乐”经营特色的同质化、农业休闲项目季节性强等问题。造成衡南县休闲农业出现上述问题的原因,一是相当多的干部、群众对这一新兴产业认识不到位;二是工作力度不大,人力、物力、财力投入相对不足;三是政府、职能部门缺乏具体有效的组织、引导和扶持,促进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不力等。

三、衡南县休闲农业发展思路

(一)因地制宜,科学规划

发展休闲农业,要从长计议,统筹规划,科学制定发展规划。由于各地环境不同、地理因素差异、产业特色有别,在编制规划时,要按照“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合理布局、和谐发展”和“合理开发、永续利用、保护耕地”的要求,注重区域定位、功能定位、形态定位,避免雷同、重复建设,克服盲目追求高档,贪大求洋,甚至“毁农造景”的现象,做到有序发展,相对集中,规模开发。

(二)注重特色,农旅结合

发展休闲农业,必须要坚持以农业为基础,农民为主体,农村为特色,把农业产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放在首位。项目建设要突出“农”味,在农字上做文章,力求贴近农家生活,吃农家饭、住农家屋、干农家活、享农家乐,特别在设施栽培、生态养殖、立体种养、种养加一体化等高效生态农业模式的功能拓展上,达到求变、求异、求新、求特、求美的游客消费心理。

(三)加强管理,规范发展

发展休闲农业,服务是核心,安全是保证,必须规范内部管理,提高服务质量,确保游客身体健康、生命安全。要制订行业管理标准和服务管理办法,做到有标可查、有章可循,有制度执行,构建完善的质量安全管理体系。结合农村劳动素质培训,对从业人员加强农艺知识、菜肴烹饪、食品卫生、安全生产、诚信意识、森林防火等方面的培训,提高其综合素质和服务水准。

(四)优化环境,联动协作

休闲农业是时代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产物,也是一项系统性极强的工程,需要各级各部门的协调配合、支持关心,联动协作,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财政部门要安排专项资金,列入年度预算,重点扶持特色明显、运行规范、前景广阔的休闲农业,同时要鼓励引导工商资本、民营资本和外来资本投资开发,建立起“政府扶持、企业为主、社会参与”的投入机制。金融部门要优化信贷结构,应把休闲农业建设纳入支农重点,适当放宽担保抵押条件,简化审批手续,并给予贷款利率和时间上的优惠。农业部门积极创新土地流转机制,按照“自愿、依法、有偿”的原则,采取转让、出租、互换、入股等形式,推进土地规模经营。国土部门要鼓励对废弃园地、林地、荒山等进行开发,盘活存量土地,对休闲农业管理配套设施用地安排一定的建设用地指标,实行用地倾斜,其他有关部门都要按照各自的职能,为休闲农业发展保驾护航。

(五)加强领导,强化宣传

发展休闲农业是实现全面小康,走创业创新之路的有效举措,是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客观要求,也是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的有效途径。各级各部门一定要统一思想,形成共识,创新思路,精心组织、狠抓落实,进一步加强对休闲观光农业的领导。同时,要加大宣传力度,扩大影响,提高知名度。通过各种新闻媒体,及时报道先进典型,发挥舆论导向作用,营造休闲农业发展氛围。通过举办或参与各种节庆、节会以及农博会、农展会等活动,搭建平台,设立窗口,展示休闲农业风采,扩大市场占有率。通过项目策划包装,打造精品亮点,实施品牌战略,推进休闲农业有序、快速、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郭存德.我国加快发展观光休闲农业问题研究[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2014(1).

2.沈发明,张全智.利用区位优势大力发展都市观光农业[J].河南农业,2013(7).

3.刘雪梅,张云.生态文化融入观光农业的策略研究[J].宁夏社会科学,2013(3).

4.熊丙全,李谦等.我国观光农业存在的问题及其发展对策[J].四川农业科技,2014(3).

5.曲香艳、姜学海.青岛市休闲观光农业发展现状与思路研究[J].中国集休经济,2014(2)

作者简介:贺忠义(1974—),中共衡南县委党校副校长、高级讲师,主要研究方向:农村经济。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