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湖北省秭归县为例
农村缺乏人气,缺乏建设的生力军,农村迫切希望农民工返乡创业,以缓解农村空心化、农村留守人员等问题,在全国是一个普遍现象。
目前农民工返乡创业成为农村发展的生力军,蓄势待发,农村的发展有着巨大的空间和潜力,面对全国3亿农民工,如何帮助一部分人返乡创业,进行新农村建设,以湖北省秭归县为例,探究解决农民工返乡创业发展的途径,以推进城乡一体化的进程。
一、农民工返乡创业发展态势。
近5年来,秭归县农民工近万名依托打工时掌握的各种资源、技术、资金、人缘等财源,回到家乡与家乡的各种资源进行整合,他们带回了先进的生产力,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扩大农业经营规模,从事特色规模化种植、养殖业及农副产品加工业等,实现由普通打工者向创业者的转变,形成以创业带就业,以就业促创业的格局,带动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
随着沿海发达地区劳动密集型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步伐的加快,中西部发展条件和环境的改善以及新农村的建设发展,一个生机勃勃的农民工返乡创业热潮正在兴起。农民工返乡创业成为秭归县贫困山区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一支有生力量,成为推动秭归县城镇化、工业化的重要途径,成为以城带乡、以工促农的有效载体。
一是农民工返乡创业成上升态势。湖北省秭归县现有人口38万人,外出务工及创业人员达8万人,占总人口的21%,2011年统计,农民工返乡创业6000人,至2014年返乡创业农民工增加到1万人,3年时间增加了4000人,年增加幅度20%,占全县外出打工创业人员的12.5%。
二是农民工返乡创业能够获得合理利润。秭归县农民工返乡创业主要是从事种植业养殖业和加工业,种植业主要种植柑橘、烤烟、反季节蔬菜板栗、核桃等占返乡务工人员总数的50%,养殖业主要是养殖生猪、山鸡、山羊等畜牧、畜禽业,占返乡务工人员总数的25%,加工业及其他行业占返乡务工人员总数的25%,加工业如柑橘打蜡等产业在秭归勃然兴起,成为秭归县乡镇企业的龙头产业,带动就业人员1000多人。以种植柑橘为例,2007年,秭归柑橘普通脐橙销售价格为0.30元/市斤,2013年上升到1.2元/市斤,5年增加了4倍,优质脐橙如二月红,2007年市场价销售价为0.8元/市斤,2013年上升到4.00元/市斤,5年增加了5倍,2013年秭归县一个普通的的返乡农民工种植柑橘,年收入可达4—5万元,这样的收益,吸引很多农民工返乡发展柑橘产业。
三是有一批返乡创业的领头雁领头创业。以秭归县屈姑食品有限公司为龙头的集农产品种植、加工、研发、出口、冷藏为一体的省级农业产业化重点企业,以其企业负责人李正伦为首的农民工返乡团体,是农民工返乡创业的典范,总投资1.4亿元为返乡农民工家乡创业开了先河归县屈姑食品有限公司是一家农产品种植、加工、出口、冷藏为一体的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有各类原料种植基地7万亩,万头养殖场一个,开发了脐橙鲜果、脐橙深加工、果蔬罐头、屈乡风味四个系列100多个品种。在北京新发地新建了1.2万平方米的“秭归脐橙专卖厅”,在世界各地设立销售网点168个。2011年在西楚工业园投资4180万元建成柑橘综合利用产品生产线,建筑面积1872平方米,配套自主研发设备30台套,年加工处理鲜果3万吨,可实现销售收入3亿元。
以29岁的秭归返乡农民工女青年屈卫卫养七彩山鸡为全县创业之星的典范,屈卫卫返乡养七彩山鸡采取“孵化——养殖——销售——发展——推广”一条龙的规模经营,在地方各级政府的支持下,她办起了“秭归雄鹰生态养殖专业合作社”,带动周边50多户村民加盟,出售七彩山鸡鸡苗、成鸡、种蛋年产值50余万元,并荣获秭归县“十佳创业之星”称号,在该县周边有100余名返乡青年在她的带领下从事七彩山鸡养殖项目。
以湖北秭归新亚交通设施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兼总经理的郑家源为首的返乡创业先锋,将市场拓展到五峰、鹤峰、建始等地,开始的他的创业之路。郑家源是秭归县梅家河乡京丈坪村村民,先后在广东东莞五金厂、武汉海尔集团分公司、山东临邑新亚交通设施有限公司打工,打拼20多年,如今他回乡开始了自己的创业之路。
为何农民工返乡创业呈上升态势?笔者通过走访调查发现,一是农村劳动力输出地创业环境的改善是农民工返乡创业最大的拉力。秭归县农村在土地、劳动力等生产要素方面都有低成本的优势,并且随着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改善,已基本具备承接一些产业转移的条件,有资金有技术的农民工返乡创业已成为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生力军。二是农民工的根基在农村。他们生长在农村,对农村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十分的眷念,对家乡的父老有着特殊的情怀。三是国家对“三农”给予大力支持。有了好的政策支持,一部分农民工在权衡利弊关系后,一旦返乡创业比在城市发展更有利润空间,能够体面劳动,尊严生活,能够获得合理的利润与收益,他们便义无返顾地回到农村创业。
二、农民工返乡创业问题凸显。
大量农民工返乡创业步伐正在明显加快,它打破了农村劳动力长期向城市和发达地区单向转移的旧格局。农民工返乡创业的增加,带动了当地劳动力需求的增加,又吸引了一批人返乡就业,农村劳动力进城就业流动方向逐步呈现出双向流动的局面。
当下,秭归县农民工返乡创业因受到资金、技术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与制约,其返乡创业的热潮还有待进一步激发。
从主观方面探究农民工返乡创业难题,存在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农民工返乡创业占地方产业比重小。秭归县农民工返乡创业的人员比重少,秭归农村劳动力严重缺失,以秭归县归州镇为例,柑橘收获季节,缺失劳力达 7万多个,亟待农民工返乡帮助家乡收获柑橘。二是农民工返乡创业抵御风险能力差。农民工返乡创业若遭遇自然灾害或者市场波动,对他们的创业所带来的打击是毁灭性的。如2008年秭归县突发冰雪灾害,种植业受到了沉重的打击,柑橘受到严重冻害,柑农收入入不敷出。三是农民工返乡创业不成规模和气候。从秭归县农民工返乡创业情况来看,他们大多是单打独斗,没有协会组织,没有抱成团去抢占市场,至此,返乡农民工发展的成果及产品附加值低。
三、农民工返乡创业问题原因分析。
秭归县大多数农民工创业属于生存推动型创业,由于知识和技能有限,对机会发现和把握能力相对不足,可用于投资的资金有限,使他们难以产生强烈的创业动机,从客观方面探析他们所遇到的困难与问题,其表现在融资、场地、用工、交通、市场、销售等五个方面。
1、融资、贷款问题。返乡创业农民工虽然积累了一定资金,但流动资金、发展资金短缺和贷款困难,已成为农民工回乡创业普遍面临的最大障碍,80%的返乡农民工认为回乡创业最缺的是资金。在投入的资金来源总额中,秭归县农民工返乡创业自有资金、私人借款占大部分,政府和银行支持的资金不到1/3。贷款难的主要原因是当前的金融制度和服务满足不了农民工回乡创业的需要。
2、土地、场地问题。秭归县很多农民工刚返乡创业大多是租用厂房或民房,或是用自家住房进行生产运营,但这对正规化作业和日常化管理非常不利,当农民工返乡创业需要进一步扩大规模生产经营时,就直接涉及到用地的问题。回乡创业人员用地存在严重困难,地难批问题严重地限制着企业的规模生产。
3、组织问题。秭归县没有中间组织为农民工返乡创业提供帮助,如发展柑橘产业,需要土地流转、柑橘合作社的承办等政府支持的力度有限,而超小规模、分散的小农经济难以对抗国内外大经济体的竞争,而创业又得经过复杂的审批程序。目前政府对农民工创业的补贴等支持只能说是输血,要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就必须有农会等民间组织来推动。
4、基础设施问题。秭归县乡村普遍存在水、电、路、通信、交通、能源等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及其配套设施建设跟不上农民工返乡创业发展需求的问题。道路过窄、路况不良、通信设施差、信息不畅通等问题,导致交通运输成本高,产品交易周期拉长等问题,无形之中增加了农民工返乡创业的投资附加成本,降低了农民工返乡创业的利润空间和市场竞争力。
5、劳动力及用工问题。秭归县农民工返乡创业大多数是个人行为,家庭式的创业模式,单枪匹马地干,势单力薄,管理、营销、技术人才和熟练工人难招,已成为返乡人员创业的障碍。回乡创业者大多农民出身,创办的实体大多属微利项目,生产结构以劳动密集型和手工操作为主,产品科技含量偏低,提高工资待遇、改善工作条件困难,发展种植业同样存在科技含量,内地劳动力工资待遇也增加了,比沿海低不了多少,其返乡创业用工同样存在难题,加之创业的生活水准、环境和物质文化条件等缺乏竞争优势和吸引力,导致外地技术人才和优质劳动力不愿来,本地技术人才和优质劳动力则向外流失。
三、解决问题的途径。
随着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入,党对农村扶持政策的强化,国家对三农的支持力度加大,农民工返乡创业将成为秭归县农村未来的趋势与走向,大有蓬勃发展之势。秭归县政府及各级组织因势利导,对返乡农民工给予积极地引导与支持,将会有给多的农民工返乡创业。
1、审批。开通“绿色通道”。地方政府对农民工返乡创业,除国家法律法规明令禁止和限制的行业或领域外,均允许进入,鼓励、支持回乡创业农民工平等参与国有(集体)企业改制改组和公用设施、基础设施、社会公益性项目建设,兴办家庭农场,农村经济合作社等。降低工商登记门槛,允许回乡创业农民工的家庭住所、租借房、临时商业用房在符合安全、环保、消防等要求的前提下,作为创业经营场所。同时,推行联合审批、一站式服务、限时办结和承诺服务等制度,简化审批程序,为农民工回乡创业开通“绿色通道”。
2、融资。推出贷款贴息制度。银行对农民工创办的符合农业产业化贴息条件的企业,适当降低贴息审批条件,优先给予贴息;对农民工在贫困地区创办的企业,符合扶贫贷款贴息条件的,优先给予扶贫项目贷款贴息。同时,农村金融服务机构要推进农村信用工程建设,拓宽农户小额信贷和联保贷款覆盖面,放宽小额担保贷款条件,积极给回乡农民工发放小额担保贷款,扶持期内由财政按规定予以贴息。
3、待遇。农民工返乡创业要与外地客商同等待遇。政府要对农民工回乡创业者,在登记注册后给予至少3--5年扶持期,扶持期内参照就业再就业政策的规定实行税费和小额担保贷款优惠。对从事个体经营的,适当提高营业税起征点,对不征营业税、增值税的回乡创业农民工不再征收个人所得税。符合有关条件的,要按规定享受国家和当地扶持发展中小企业、非公有制经济、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企业、农产品加工业以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优惠政策。
4、场地。政府应该允许把集体建设用地用于农民工回乡创业。引导和鼓励回乡创业者利用闲置土地、厂房、镇村边角地、农村撤并的中小学校舍、荒山、荒滩等进行创业。通过建立农民工回乡创业基地,发展创业园区、各类专业批发市场、商业街、商贸城等,解决农民工回乡创业的经营场地。鼓励各类开发区、工业集聚区和中小企业创业基地为农民工回乡创业提供创业服务,引导回乡创业者集中经营、聚集发展。回乡创业农民工创办符合环保、安全、消防条件的小型加工项目时,允许在宅基地范围内建设生产用房。
5、信息与技术。地方政府和有关部门特别是县、乡(镇)政府要为农民工回乡创业提供公共服务,通过建立创业信息发布平台,公布各项行政审批、核准、备案事项和办事指南,传送法律、法规、政策和各类市场信息,加强对回乡创业者的信息服务;依托当地科研机构或高等院校,帮助创业者同有关专家和技术人员建立经常性联系,为农民工回乡创业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
6、创业与培训。地方政府要组织对回乡创业农民工免费开展创业培训,依托现有机构成立回乡创业农民工指导(服务)中心,免费为创业农民工提供项目信息、开业指导、小额贷款、政策咨询等服务,提高其创业能力和经营管理水平。组织有资金、懂技术、会管理、立志回乡创业的优秀农民工到省内外重点企业、龙头企业、大型企业学习锻炼,帮助他们拓展创业思路。
(作者系湖北省秭归县司法局归州司法所所长)
来源:第八届县乡干部论坛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