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11月2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深化农村改革综合性实施方案》,明确了深化农村改革总的目标、大的原则、基本任务和重要路径。当前农村改革的顶层设计正式出炉。
方案明确了当前农村改革的5大领域,包括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健全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加强和创新农村社会治理。方案指出,农村改革综合性强,靠单兵突进难以奏效,必须树立系统性思维,做好整体谋划和顶层设计,找准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牛鼻子”和主要矛盾,进一步提高农村改革决策的科学性。
过去,中央一号文件连续12年聚焦“三农”问题,足见农村改革的重要性和复杂性。本次的农村改革文件作为顶层设计,有何亮点?在文件落地过程中,又需注意哪些问题?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党国英表示,十八届三中全会全面深化改革决议中,确定了农村改革市场化方向。但两年来,改革的步子迈得并不是很大。本次印发的农村综合改革文件,内容非常全面,可是说是朝着十八届三中全会确立的农村改革市场化方向又迈出了一步。
这份改革方案明确了当前农村改革的五大领域。“大家关心的农村改革问题,这份文件中基本都提到了。有的比较明确,有的提出了要探索。特别是在农村集体产权改革方面,明确了需要探索的方面。”党国英指出。“农村改革非常复杂,并不是每个问题都能直接给出明确回答,文件提出要探索,已经是一种进步。我们过去农村改革存在的主要问题,就是改革被捆住了手脚,所以提出探索已经是解放思想的第一步,为后面的改革留出了空间。”他说,这是这份改革文件最大的特点和亮点。
党国英指出,文件中的第一部分,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是农村改革的重点和核心。“农村改革核心是财产权的改革,财产权的要害是地产”。承包地、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和宅基地,被称为农村土改的“三块地”。“现在还有公共用地,是四块地。”他表示。十八届三中全会确立了农村土地改革市场化方向,在本次农村综合改革文件中,已经明确提出“在有条件的地方开展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偿退出试点”,“探索宅基地有偿使用制度和自愿有偿退出机制”等。“这意味着承包权将来可能可以退出,可以进行交易转让。怎么退出、退给谁,这些文件中还未明确,但为未来的改革留出了空间。”他表示。
除了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之外,本次出台的农村改革方案还包括了农业经营制度、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和农村社会治理制等方面。党国英认为,特别是涉及城乡一体化等方面的措施,可以算是农村产权改革的配套,应该说改革的内容是比较全面的。
在文件落实过程中,党国英认为有两方面的问题需要注意。一是要进一步解放思想,二是在农村改革向市场化方向推进过程中,要防止出现商业欺诈行为,防止有人过度投机,出现乱圈地等不法行为。他表示,改革落地过程中难免出现各种细节问题,但只要改革的大方向是对的,就应放开手脚去尝试和探索。
中国乡村发现网转自:财新网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