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论剑

罗宇:把握契机 大力发展农村学校体育

[ 作者:罗宇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20-11-05 录入:王惠敏 ]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须加快补齐农村学校体育这个突出“短板”。

体育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一环,也是农村公共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2018年7月,国家体育总局、国务院扶贫办联合印发了《关于体育扶贫工程的实施意见》;今年10月15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强调“促进学校体育均衡发展”“加大对农村体育教师的培训力度”,为推进农村学校体育事业发展带来了良好机遇。

近年来,我省为改进农村学校体育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但与新时代学校体育改革发展的要求还存在一定差距。当前,农村学校仍不同程度存在体育教师短缺、体育教育经费紧张、体育训练设施条件落后、人均体育场地面积处在较低水平、体育课程内容单一等问题。破解这些问题,应着力做好以下工作:

——加强政策支持,解决农村学校体育师资短缺问题。

《意见》鼓励基础教育阶段学校每天开设1节体育课。以小学为例,如果每天5节课中有1节体育课,按比例小学教师中体育老师应占五分之一,而现实情况是农村学校体育教师数量严重不足。比如在娄底市新化县、双峰县、涟源市、冷水江市、娄星区五个县市区,乡镇中学体育教师平均人数为2.3人,乡村小学体育教师平均人数为0.26人。

缓解农村学校体育师资短缺,建议从三个方面着手:一是加强培养。师范院校扩招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增加该专业国家免费定向师范生培养;二是疏通农村学校就业途径。增加特岗教师和统一招录教师中农村体育教师的比重,聘用优秀退役运动员和有教练员资格证者为农村学校体育教师,购买体育服务机构的服务;三是稳定农村体育教师队伍。强化教师爱岗敬业思想教育,同时在教师待遇、职称评定、评优评先等方面向农村学校教师倾斜。

——科学规划统筹,强化农村学校体育场地与设施建设。

体育场地与设施是保障体育教学和体育竞赛必不可少的物质条件,在推进全民健身的大环境下,学校体育场地设施还兼有开展群众体育功能,满足村民对体育的热爱和健身需求也是乡村文化振兴的重要内容。而当前我省农村学校体育场地不达标、体育设施配备不足等问题仍较为突出。

为此,各级政府应科学规划统筹,将学校体育设施、场地纳入公共体育设施场馆建设规划,着力在农村学校建设体育场(馆)、塑胶操场,添置大众普及类体育项目的体育锻炼器材,并将这些建设与打造村民15分钟健身圈结合起来,实现资源共享。

——推广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丰富课程建设。

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起源于生产劳动,为群众喜闻乐见,有较强的地域性,具有门槛低、参与度高等特点。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在湖南乡村有深厚土壤,比如湘西的抢花炮和踩高跷、梅山地区的武术、岳阳的龙舟运动等,在当地都很兴盛。

因此,农村学校可依据自身师资特点以及所在地域资源、民俗民风等文化传统,创建有影响、具长效性的“一校一品”民族传统体育特色项目。通过吸收当地民族传统体育传承人进校园,与在校体育教师共同进行课堂教学、编写校本教材、设计教学道具等方式充实教学资源,并结合湖南丰富的旅游资源展示民族传统体育教学成果。这对于保护乡村优秀传统文化、发展新时代农村学校体育都可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多渠道保障农村学校体育经费。

2017年修订的《学校体育工作条例》明确指出,学校体育经费已纳入年度教育经费预算。我省各级教育部门已落实这一政策,但无具体标准,一些农村学校还存在挪用体育经费现象。按照《意见》要求,体育课将增加,体育竞赛活动要常态化,对经费的需求自然也会增加。

建议从以下几方面着力破解农村学校体育经费短缺问题:一是政府逐年增加农村学校体育经费,并加强经费使用监管;二是体彩公益金和体育管理部门的相关经费向农村学校倾斜,助力体育教学。根据湖南省财政厅规定,体彩公益金可用于各级学校体育运动条件改善、组织学生参加青少年体育比赛活动等;三是引导社会资金投入农村学校体育,比如中国红十字基金会在湖南大力资助农村学校开展校园足球运动等。

作者系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副教授


中国乡村发现网转自:湖南日报 2020年11月5日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