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论剑

黄梦其:发挥君子文化在实现公民个人层面价值观中的实践作用

[ 作者:黄梦其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9-09-04 录入:王惠敏 ]

将君子文化融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学习、工作、人际交往和社会活动中,使之始终坚守“仁、义、礼、智、信”的道德规范,真正做到爱国爱民、勤业敬业、诚实守信、与人为善,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一项重要举措。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根本遵循,继承发扬君子文化所崇尚的传统美德,对于“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公民个人层面价值观的实现,具有直接有力的实践作用。

君子文化融入践行公民个人层面价值观意义重大深远。君子文化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它与今天我们所倡导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公民个人层面价值观的践行有着不可分割的内在关系。突出表现在:“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四个词、八个字”把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我国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集体主义为原则的社会主义公民道德建设融为一体,成为当代中国公民道德建设的行为准则。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牢固的核心价值观,都有其固有的根本。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

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滋养。”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出台了一系列重要举措,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君子文化融入社会主义公民道德建设,以人们喜闻乐见、具有广泛参与性的方式推广开来,是其中的一项重大决策部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一方面,君子文化是涵养公民个人层面价值观的重要源泉。君子文化强调“精忠报国”“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强调“精益求精”“业精于勤而荒于嬉,行成于思而毁于随”“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强调“民无信不立”“君子喻于义”“言必信,行必果”“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强调“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善人者,人亦善之”“知恩图报,善莫大焉”“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等等,所有这些正是今天我们所倡导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公民个人层面价值观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另一方面,君子文化是践行公民个人层面价值观的必然要求。君子文化,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精华所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中国人的思维理念和行为方式,决定了中国独特的历史传统、文化积淀、基本国情。“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公民个人层面价值观只有植根于君子文化这块肥沃的土壤中,才能被人们普遍理解和广泛接受并转化为

社会群体意识,才能为人们所自觉遵守和奉行,进而成为全体公民在现实社会中生存和发展必须自觉奉行的最根本的价值追求和共同坚守的最基本的价值准则。

君子文化融入践行公民个人层面价值观的基本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贵在坚持知行合一、坚持行胜于言。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功夫。”如何将君子文化融入公民个人层面价值观的实现,并努力将道德实践落实于人们日常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以确保每个公民都能从自身做起,进而自觉践行“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自我的社会价值追求,真正把“国家兴亡、匹夫有责”转化为爱岗敬业的实际行动,把“诚实守信、与人为善”融入到现代社会的友好交往。有鉴于此,笔者认为,至少必须做到以下四点:

第一,需要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整个社会全力配合。君子文化有着深厚的思想根基和广泛的社会认同,各级党委、政府及其相关职能部门在全社会范围内继承和弘扬君子文化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推广并践行“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社会主义公民道德价值观的伟大实践中,必须时刻注意在政策制定、价值引导、监督规范上积极作为,始终站在文化认同和价值观建设的高度上谋划布局、配置资源、组织协调,自觉主动将中华传统君子文化融入到当代中国

努力践行“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社会主义公民个人层面价值观,形成整个社会全面配合,思想文化丰富多彩,宣传方式喜闻乐见,各项工作环环相扣,制度机制成龙配套,这样就能以其树正气、接地气的特点,在全社会推广开来,进而得到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的普遍接受和广泛认同,取得令人注目的现实成效。

第二,需要着力打造鲜活有效载体,切实加强示范引导。激活和倡行君子文化,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公民个人道德准则上“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实践要求,需要着力打造一系列鲜活有效的载体,将君子文化的优秀精神融入到人们的工作和生活中去。譬如:在机关党员干部中开展“争创人民满意机关、争当人民满意公务员”等为主题的创先争优活动,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的示范作用;在青少年学生中广泛开展“诵中华经典,做有德之人”“阅读经典,感悟人生”等为主题的经典文化进校园活动,大力推进中华传统君子文化进校园。同时广泛开展文明行业、文明单位、文明村镇、文明企业、文明医院、文明学校、文明家庭、文明市民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和“道德模范”“身边好人”等选树、学习先进典型活动,把中华传统君子文化融入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之中,吸引社会各界广泛参与,进而形成有利于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君子文化的生活情景和社会氛围。

第三,需要不断发展创新君子文化、赋予其时代新内涵。君子文化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要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呈现不同的要求的。君子文化的生命力,就在于时代不断地赋予其新的内涵。也就是说,新时代的公民道德建设,必须与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相适应。在公民道德建设中,中华传统君子文化的继承和弘扬以及公民道德建设的指导思想、方针原则、主要内容的确立与规范,都要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制度、文化特别是核心价值观等相吻合。比如,在对党员干部的教育中,我们可以把中华传统君子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结合起来,赋予中华传统君子文化以崭新的时代内涵和现代表达方式,转化为党员干部提升党性修养、思想境界、道德水平的精神营养,成为做合格党员干部的要求内容。在对广大群众的教育中,我们可以把君子文化的传统道德赋予社会主义公民道德建设的内涵,使之成为全体公民易于理解、便于记忆、乐于接受的道德规范。

第四,需要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创新宣传教育平台。充分发挥互联网信息宣传载体具有快速、灵活、方便、应用广泛、图文并茂、音像兼备等优点,大力推进中华传统君子文化网络宣传教育平台载体、方式、手段的创新,使传播路径更加多元、传播效果更加突出。比如:利用网络共享性,开展引导式教育。通过建立不同层面的QQ群、微信群和博客、BBS,构建网络宣传平台,变“号召式”“注入式”为“启发式”“引导式”,让人们潜移默化地认识君子文化,进而自觉地实践君子文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利用网络多样性,实行融合式教育。运用多种媒体渠道在广大党员干部群众中深入开展形式多样化的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先进典型宣传活动、业余文化娱乐活动,变单一的“灌输”式为多样的“汲取”式,切实可行地把君子文化融入到人们的日常工作、学习和生活之中;利用网络直接性,深化互动式教育。通过网上问卷调查、网上访谈、网上评议等网上互动方式,引导公共舆论,形成社会压力,以此来大力弘扬君子文化的优秀精神,努力营造扶正祛邪、惩恶扬善的浓厚氛围,进而在全社会范围内尽快形成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

 作者系湖南省桃花江灌区管理局局长、党组书记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