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论剑

张杰:关于农产品批发市场的信息化漫谈

[ 作者:张杰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9-04-23 录入:王惠敏 ]

一、大产业,但专业信息化服务(赚钱的)公司很少

根据相关行业报告,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产品批发市场发展经历了自发萌芽阶段(1978—1984年)、快速发展阶段(1985—1990年)、盲目发展阶段(1991—1995年)、规范发展阶段(1996—2001年)、质的提升阶段(2002—2008年)以及集团化发展阶段(2008年至今)。截至2013年底,,全国共有农产品批发市场4400多家,年成交易总量约3.7万亿元。到2018年底,批发市场的总数没有更大变化,但年交易总量达到6万亿元。

中国企业的信息化大约是从90年代中期开始,并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到目前为止无论是餐饮行业,零售行业,制造行业,还是电信、金融等行业都已经有了成功的实践和应用,有成熟(赚钱)的专业服务公司,但就是在农产品批发市场这样一个万亿级的交易体系中,我们却看不到专业的服务公司(因为服务公司赚不到钱)。扪心自问,是缺资金,缺人才,缺技术吗?答案是否定的!

二、传统农批市场的收益模型制约了其信息化发展

通常对于企业信息化实施服务,我们会针对企业的信息化能力成熟度进行分析,而对信息化能力成熟度分析中最重要的关键业务指标通常是企业内部管理流程的标准化能力,信息化应用对象对应用需求的理解程度,之后才涉及到项目实施的阶段性划分及技术实现方法。我们在大多数行业中讨论的是如何提高企业生产管理效率,提高服务或产品生产质量,提高品牌价值,而很少去讨论某企业收益模型,因为这个是企业最基本的生存之道。但在传统农产品批发市场,恰恰是其管控型的收益模型制约其信息化发展。

传统农批市场管控型收益模型之下,一个批发市场的收费项目可能多达40多项,不客气的说有些象“打劫”。针对每一项的收费当然就一定会有相关信息化应用的需求,而这些信息化应用对象就是“打劫”的目标对象,也就是市场内的卖家和进市场采购的买家。我们试想:让一个被“打劫”的对象心甘情愿的使用准备“打劫”他们的工具,他们会愿意吗?信息化实施主体与信息化应用主体的对立是制约农批市场信息化发展的最核心问题,也正如很多传统批发市场搞电子商务,但不明白电子商务是一个服务体系!如果我们嘴里说着服务,心里想着“打劫”,这个事情能做成吗?

三、信息化服务商与实施主体互相抱怨

农产品批发市场的信息化,国家相关部委重点进行了试点性的项目资金支持。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大部分试点的项目的实施主体没有持续性的资金支持,花完了补贴,项目主体就很少再持续投入,项目的情况也就可想而知。调研的反馈是:因为信息化项目不能给企业带来真金白银的收益,而大部分信息化服务商赚了国家的项目资金,也不再作解决方案的升级,停在原地,坐吃山空。

花钱做系统但不能带来效益,那为什么还要做呢?这是人之常情;客户不出钱,服务公司不愿意升级解决方案,也是人之常情!正如同在2000年制造业信息起步时,大家说上ERP找死,不上ERP等死的论调一样,大部分的信息化服务商用这样一个模糊的概念来“忽悠”客户,而说不清楚能给实施企业带来什么摸得着、看得见的“好处”,所以大家就僵持在这里,互相抱怨,而农产品批发市场的信息化也就一直停滞不前。

四、借助内力和外力破局农产品批发市场的信息化“僵局”

农产品批发市场的信息化的破局,是需要对农批市场外力和内力共同的作用。

1、内力主要是指农产品批发市场的收益模型需要从管控型升级为服务型

如果说管控型是靠强制性收费来赚钱,那么服务型就是要让商户主动使用并购买服务类的产品。对农产品交易而言,公共性的服务体系和设施是帮助商户赚钱的最重要手段,而服务型的产品,随着近几年互联网应用的快速发展,也越来越成熟,储如基于加工中心或集配中心的物流调度体系(集合订单,物流班车,分时共享)的公共服务,基于商户结算中心的信用贷和流水贷(解决短期资金问题),基于食品安全检测中心的数据公析及预警都可以成为批发市场的服务产品。而服务型的批发市场也是国家对这个行业发展的方向性目标,建设公益型的批发市场正是要求批发市场改变其收益模型。

2、外力是指随着生鲜电子商务应用的发展,农批市场不变就是等死

这个话题大家一直比较敏感,有人会说是互联网行业从业人员的“降维攻击”,但事实就摆在大家的面前,传统农批市场的四大主体功能:信息对称功能,产品集散功能,对手交易功能,商业配套服务功能,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今天还能留下几个?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升级就摆在我们的面前,对于产地市场要求强化四个能力:采(捕)后处理能力,大宗单品的仓储能力,干线物流服务能力和原产地追溯能力;对于销地市场要求强化四个能力:加工(集配)中心能力,多品类复杂仓储能力,同城物流能力和食品安全管控能力。这些能力的实现都非常需要信息化手段的支撑。简而言之,信息化应用的成长是建立农批市场自身的成长基础之上,同时信息化将助力农批市场的升级,会与农批市场的运营管理体系深度融合。

RGslu5xJB55mSv.jpg

五、破局:关于农产品批发市场的信息化解决方案

节流和开源是农产品批发市场信息化的核心切入思路,针对不同特点的农产品批发市场,我们都需要在如下几个方面作出评估,之后在节流和开源两个方面提供针对性的信息化解决方案:

1、市场属性:产地、销地、一级、二级、类态、客单、铺位租售和商户数量、收费方式等都会成为针对性解决方案的基础;

2、地域属性:市场区位、物业情况、区域经济特点、竞争对手等也会成为信息化解决方案的参考点;

3、团队的情况:信息化应用推广与本地化团队密不可分。

针对农批市场信息化总体解决方案,如下图所示,从技术层面我们会分为:数据交换层、基础数据层、应用层与个性化显示层;从业务角度我们分为智慧运营、智慧能源、智慧物流和智慧金融四个维度;从应用效果我们把如物业管理,能源管理、弱电系统中的电子巡更等定位于节流(降低管理成本)的应用;而物流调度及仓单质押定位于开源(帮市场赚钱)的应用。如下图所示:

RGslu6LGc6NiQy.jpg

最后,我们也想说明一下,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已经彻底改变了传统企业信息化应用的方法和思路,基于云计算SAAS应用会成为农产品批发市场的核心架构,而合纵联横,资源互补会成为拥有大量产业资源的企业信息化的主要方向,有人要交易行为管理,有人要交易数据,在农产品批发市场数万亿的产业资源集聚池中,各取所需!


中国乡村发现网转自:中国农批数据中心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