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论剑

韩若冰:现代城市空间的符号性表达

[ 作者:韩若冰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9-01-23 录入:王惠敏 ]

“城市意象”理论:人们对城市的认识并形成的意象,是通过对城市的环境形体的观察来实现的。城市形体的各种标志是供人们识别城市的符号,人们通过对这些符号的观察而形成感觉,从而逐步认识城市本质。

角色是社会人文艺术的结晶,也是一种文化符号,更是一种文化消费商品。角色不仅具有社会属性,而且还具有经济属性。角色的经济属性源于角色商品化的实现。

角色经济以角色产业为核心产业,逐渐形成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和产业可持续发展特征的产业多维网络体系,即角色经济生态圈。

城市意象理论,是指更关注城市受众,尤其是普通老百姓,当然也包括当地的市民和外来的游客。城市意象理论的主要元素,包括道路、边界、区域、节点和标志物等。

1、关键词一:现代城市

以城市宽度与城市厚度共同构筑城市空间

现代城市空间,它更多地聚焦于现代的城市文化。

如果说历史奠定了城市的厚度,那么现代文化更多地是彰显一个城市的宽度。这样的厚度与宽度构建了一个城市具体的意象。

以创新的符号表达方式探索城市品格

我们常说的“窥一斑而知全豹”,人们可以从城市的点滴中去感知城市的品格。现代城市的发展面临着许多的问题,如传统经济产业衰退、集体归属感缺乏、城市建筑的老化、生活品质恶化、全球化挑战等。

这些问题的解决可以以一种创新的方式,如创新的符号表达方式,来改善居民生活品质,提高城市发展质量,吸聚文化、投资、商业、劳动力、消费者、新兴业态等。

2、关键词二:动漫角色

现代意义上的角色

现代意义上的角色利用则体现了现代社会的需要。角色是社会人文艺术的结晶,是动漫艺术的表现形式,也是一种文化符号,更是一种文化消费商品。角色不仅具有社会属性,而且还具有经济属性。角色的经济属性源于角色商品化的实现。而角色之所以能够商品化,主要是因为角色本身所呈现出的标识性、符号性特征能被大众熟悉并被广泛认知。

角色+城市

角色成为城市符号,其中最大的影响力就在于其带动了当地城市的文化消费.角色作为城市符号表达及其角色消费市场的发展可以很好地满足城市的文化需求。角色可以很好地适应当下不断创新文化消费模式,扩大和拉动居民消费,引领文化供给侧改革的发展需求。

3、关键词三:角色经济

角色经济:新型经济业态带动经济发展

角色经济,即角色设计与开发、角色商品化、角色消费以及相关产业链条的拓展和跨界融合形成的一种新的经济业态。角色产业是角色经济发展的直接动力,文化产业是角色经济发展的广泛基础,构成了角色经济的核心层。

角色经济有助于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尤其是数字经济的发展为其带来很大空间。跨界融合与生态化发展是角色经济发展的关键,也为城市经济描绘出未来切实可行的路径。

角色经济具有基础性、广泛性、外溢性和互补性,角色可以撬动经济社会各行各业的发展即 “角色+”,促进全要素生产率提高,开辟经济增长新空间,改造经济面貌,塑造经济新形态,促进整体经济发展。

韩若冰,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副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动漫产业与动漫角色经济、消费文化与文化消费等。


中国乡村发现网转自:广振智库 微信公众号(原创)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