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经济发展作为一项综合性课题,一直是各级政府、各工商资本探讨的重要话题。由于现代乡村也在逐步融入市场竞争之中,想要单纯的依靠某个个体或某个组织,将乡村经济问题摸透,已经是不大可能了。由于各方力量在乡村中都有参与,各方力量之间的博弈实际就决定了经济发展话语权的问题。根据个人的经验,我认为乡村经济的发展中,政府是大基调的奠定者,市场确定游戏规则,工商资本是投资者,村民则是最终的参与者和落实者。
首先,必须明确的是,乡村的经济发展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毕竟依然在乡村中生活着众多的村民,同时乡村也是众多外出务工者的最后一道安全网。因此,乡村经济发展的作用首先依然是保障作用,乡村经济要发展的根本原因依旧是它作为城市蓄水池。如果乡村经济凋敝,在最近这段时间我国的总体经济呈现硬着陆的态势下,城市的裁员和经济发展下降已经是显而易见的了。只有乡村经济得以发展,释放经济活力,才能容纳众多由城返乡人员。其次,必须了解的是,市场经济已经渗透到各个环节中去,当前如果采用计划经济时期的手段方法强制实行某种经济手段,已经是不可行的了。因此,必须要遵从市场规律,按照市场经济的方式来完成农村经济再发展。再其次,国家一直号召的共同富裕依旧是一面旗帜,也是我们共同奋斗的目标。已经富起来的一部分群体其实是有必要帮助未富的群体走上共同富裕的道路的,工商资本在此时必须承担起自己的责任。并不是要求工商资本割肉进行反哺,而是在其能力范围以内,对其认可的项目进行投资,一方面增强工商资本的资本利用率,让工商资本通过合理投资项目获取项目收益,另一方面解决乡村启动阶段的资金问题,帮助乡村实现经济腾飞。最后,不可不说明的是,村民的重要性是难以取代的,任何企图以单纯的资金支持而脱离村民的经济项目都是很难在乡村取得成功的,这是乡村区别于城市的重要方面。村民作为主要的实践者,既是项目成功的先决条件,也是乡村保障作用的重要体现。总之,乡村的经济发展,不是割工商资本的韭菜,也不是政府的独角戏,而是需要政府、工商资本以及村民三者的共同努力。
政府的首要职能首先是维持良好的国家运转,经济职能即使在某段时期内比较明显,也只能是对经济基本面的调节,而不是大规模的进行经济干预。因此,我认为,政府在乡村经济发展中可以做的主要工作有三:指方向、给政策、做基础。所谓的指方向,实际是给乡村经济定调。目前我国政府为乡村经济发展指明的道路是走生态经济环保之路,要在保护好生态环境的基础上谋求经济发展,或者说乡村经济发展不能以环境作为代价。这是我国在城市工业化发展后总结的经验。全国众多乡村的发展也确实是在朝着这个目标靠拢,无论是美丽乡村建设还是美好乡村建设,都是在此基础上实施和实行的。由于我国的特殊国情,任何想脱离政府的发展都是不现实的。尤其是在改革进入深水区后,由于无经验可以借鉴,我们依旧是处于摸着石头过河的阶段,一方面要顾及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一方面要实打实的发展。在此过程中,难免会出现政策困惑,因此,政府就要解答政策困惑、允许探讨、实验某些在临界线边缘的政策。此外,由于农村在改革开放前三十年一直处于政策劣势之下,当前要发展乡村经济不可避免的就需要一定的政策倾斜,这是必要的,也是不可或缺的。最后,由于乡村的基础设施情况远不如城市,发展成本也高于城市,导致众多工商资本在投资时要考虑高昂的基建成本。因此,政府有必要完善当前农村的基础设施,改善投资环境。
工商资本在我国的地位一直比较尴尬,在改革开放的初始阶段,工商资本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但是,在原始资本积累过程中,工商资本确实由于某些方面的偏差导致国内较高的仇富情绪。让人又爱又恨。在新一轮改革过程中,尤其是在乡村经济发展中,工商资本依旧是重要成员。工商资本的逐利性是不可避免的,也是可以理解的,当初工商资本发展艰难的时候,是一批又一批工商从业者艰苦奋斗熬过来的,方才有了当今的规模,逐利是应当的,且正常的。合理合法的逐利是应该鼓励并支持的。但是工商资本发展的背后实际是千千万万的劳动者的共同奋斗,也是千千万万个农民的默默牺牲。因此,现在要求工商资本对合理的乡村项目进行投资也是正常的。一个乡村实现经济发展的初期,是需要好的项目做支撑的,是需要一定的资金量作保障的。政府单纯的提供资金是不合适的,工商资本要承担一部分的责任。一方面工商资本的逐利性本身就具有一种选择机制,效益不好不符合乡村发展的项目首先就会被淘汰,可以极大的减少出现烂尾工程的情况。另一方面实际是一个双赢的局面,工商资本获得项目收益,乡村获得经济发展。
而村民,其实是乡村经济发展最大的获益者,也是最广大的参与群体。乡村基建完善,村民生活品质就会有提升。乡村经济发展,村民的收入也会持续增加。村民需要做的,是积极的融入到此轮经济发展中去,而不是作为一个看客。尤其是在当前村民思想道德素质还有待提升的情况下,村民能够做到不捣乱,积极配合便很好了。这就需要从多方面提升村民的思想道德素质,提升村民的眼界和见识,帮助他们参与到乡村建设中来。鼓励他们参与乡村建设的各个环节,从项目策划、到施工、到最后的落实,只有村民参与进来了,乡村才能联动起来。如果村民比较有经济头脑和发展眼光,能顺应乡村经济发展自觉主动的去完成一些事情,就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毕竟村庄是自己的,好坏是如人饮水冷暖自知的。如果村民自己没有主动性积极性,任谁也是无法带动的。
总之,在乡村经济发展过程中,需要厘清政府、工商资本、村民各自的责任和义务,更加明确的分工,原则上不越线,才能保障三者的优势合力最大化,才能最大程度的促进乡村的经济发展。
中国乡村发现网转自:乡践与乡见 2018-09-20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