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基层站所的管理因为诸多因素影响,导致站所工作人员对于工作的概念不如局机关工作人员有状态。要求在岗在状态,单凭一句话,一次会议要求,可能很难实现。近年来,基层站所小官巨贪的事件时有发生,甚至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乱象丛生。
一、我们不得不反思问题存在的原因。
1.身份来源纷呈。很多站所人员非科班出身,来源于当时的体制改革。论业务是基本过关,有些业务还很不错。但是,论对工作岗位的理解、思想素质、政治素养就相去甚远。
2.所处环境的宽松。基层站所周围除了政府就是其他站所和企业。没有哪个行业主管部门有时间紧盯乡镇的基层站所。体制改革后,基层站所的业务愈加明确。像农业、林业、水务这些部门业务量大,系统相关检查也是有次数的,不可能天天企及。
3.接受教育的时间相对较少。这里所讲的受教育,无论是政治敏锐感或者学业务的时间都少。所以,管理得不好,很容易出问题。出业务上的问题,直接损害老百姓的利益,出党风廉政上的问题,影响党在群众的威信。所以加强基层站所的管理势在必行。
二、关于基层站所管理的一点思考。
1. 规章制度不可或缺。一般来讲,要形成内部管理小册,注意必须是具有本单位特色的。大的党纪国法规章制度是一样的,里面内容是不容随意更改的,但是,一个单位有一个单位的实际情况,一个单位常用的制度需要固化,便于操作,以达到理顺整个队伍工作关系,提高业务水平,管理好资产等目的。
2. 固定两方管理,探索三方考核制度。
两方管理。将人权财权主导在业务主管部门,日常管理权限给到乡镇人民政府,实现双重领导、双重管理、双重考核、双重问责,让所有人员动起来。
三方考核制度,严肃年终考核。所谓三方,指业务主管部门,乡镇人民政府,当地群众。实行三方考核,即业务主管部门的业务指标,乡镇政府对于遵守日常工作纪律的情况,群众的满意度。在这里面,业务主管部门的要求无处不在,乡政府的管理也清楚明白,站上正常运作也在情理之中,但是,作为和老百姓打交道最多的部门,我们的工作人员一出门,大家往往不认定为是某个个体出门了,而是讲国家工作人员在干什么,代表的是政府的形象,他的举手投足都会让老百姓尽收眼底。基于规范基层工作人员在群众心中的形象,我们在考核时需要征求老百姓的意见和建议。在群众中我们能够了解到咱们的干部平时工作的情况。
3. 检查督促不可或缺。业务部门的工作人员很多会有我只要搞好业务,其余我啥都不管,反正我没违法谁也不会拿我怎样的心态。对于政治学习或者作风建设他们是看得比较“淡”的。所以,因为疏忽,因为轻视可能作风建设工作不好搞,廉政工作可能比其他单位更易出问题。所以平时的督促检查就要勤,时时提醒,让“打盹”的思想不萌芽。当然主管部门领导的正派作风也会给他们有形无形的暗示,行得端坐得正恐怕是管理事业站所让大家看齐的关键之笔。
4. 考核结果须结合奖优惩劣才见效果。奖优惩劣,让干部感受到有压力,如果这样的考核结果不和职务职级职称晋升挂钩,一切都是白费。
(作者地址:绵阳市北川羌族自治县)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