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水稻科技示范为例
一、引言
公共农技推广是支撑现代农业发展的关键力量,也是政府支持农业的重要政策工具。然而,无论是在发达国家还是在发展中国家,庞大的经费支出和日益紧张的财政支持一直都是公共农技推广所面临的挑战。在此背景下,20世纪80年代后期,中国对公共农技推广体系进行了商业化改革以弥补预算不足。商业化改革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预算不足的限制,但也出现了一些不符合国家和农民期望的弊端,随后中国公共农技推广体系一直处于艰难的转型之中。目前,关于农技推广对农户技术采纳的影响,既有研究所得出的结论并不一致。原因是既有研究通常没有考虑到农技推广对农户技术采纳影响的内生性问题以及较少考虑技术的外溢性以及农技推广对不同类型农户的影响。
就中国而言,多元化的农技推广体系已在不断发育,但其中基层公共农技推广体系在整个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中占据主导地位。本文从农户的视角回答以下问题:①基层公共农技推广是否促进了农户的技术采纳?②基层公共农技推广是否存在溢出效应?③不同类型农户从基层公共农技推广中受益程度如何?对这些问题的回答不仅有助于正确认识现有基层公共农技推广体系的推广绩效,而且对进一步改革基层公共农技推广体系具有重要参考意义。对此,本文以水稻科技示范为例,采用可以克服农技推广影响的倾向得分匹配法分析基层公共农技推广对农户技术采纳的影响。
二、分析框架
科技示范是近年来(尤其是实施“科技入户工程”以来)基层公共农技推广工作的主要形式,其基本的工作机制是,首先在目标村遴选少数农户作为科技示范户,然后由农技员根据推广任务和推广计划对这些示范户进行技术指导,最终通过示范户去影响和带动更多的农户。考虑到科技示范这种推广方式的特点,分析基层公共农技推广的影响需要区分直接效应、间接效应(即溢出效应)和分配效应。需要说明的是,基层公共农技推广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如对农户技术知识、技术采纳和农业生产率的影响,本文主要关注其对农户技术采纳的影响。
1.基层公共农技推广的直接效应。基层公共农技推广的直接效应是指基层公共农技推广对接受推广服务的农户(示范户)的影响,其背后的理论依据来自于推广弥补技术和管理缺口的作用。在农户的实际生产实践和最佳生产实践之间存在“缺口”,基层公共农技推广的作用就是通过向农户传递信息和教育农户来弥补这一“缺口”。因此,能够得到基层公共农技推广服务农户的新技术采纳率和技术水平理论上应该高于未得到基层公共农技推广服务农户的新技术采纳率和技术水平。
2.基层公共农技推广的溢出效应。基层公共农技推广的溢出效应是指基层公共农技推广对间接对象(示范村非示范户)的影响,它是由农技推广活动的组织形式以及农业技术扩散过程的性质决定的。现实中农户之间的交流和接触是广泛的,这就意味着尽管示范村非示范户没有直接得到基层公共农技推广服务,但由于他们与示范户住在同一个村庄或者可能保持着某种社会关联,因此也可能从推广活动中受益。如果不考虑溢出效应,实证分析可能会低估基层公共农技推广对农户技术采纳的影响。
3.基层公共农技推广的分配效应。基层公共农技推广的分配效应是指基层公共农技推广收益在不同农户之间的分配状况。一方面,由于技术推广和采纳过程中的选择性,不同农户从基层公共农技推广中直接获益(成为直接推广对象)和间接获益(收获技术溢出的好处)的概率是不同的;另一方面,由于技术特征和农户自身条件之间匹配程度的差异,即使两个农户有相同的概率得到同样的基层公共农技推广服务,他们从中得到的实际收益也可能不等。对基层公共农技推广的分配效应进行分析,可以更全面地评价基层公共农技推广对农户技术采纳的影响。
三、实证结果及分析
(一)基层公共农技推广的直接效应分析
本文采用核匹配(带宽0.03)、核匹配(带宽0.06)、最近邻居匹配(1个邻居)、最近邻居匹配(5个邻居)四种匹配方法估计估计基层公共农技推广的直接效应。估计结果均表明:相对于非示范村农户,基层公共农技推广对示范户采纳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秸秆还田技术和病虫害绿色防治技术有显著促进作用。示范户采纳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秸秆还田技术和病虫害绿色防治技术的可能性分别要比非示范村农户高出25.8%~28.4%、12.1%~15.9%和15.6%~23.2%。
(二)基层公共农技推广的溢出效应分析
为了估计基层公共农技推广的溢出效应,本文对示范村非示范户和非示范村农户进行匹配分析;同时为了进行比较,还对示范户和示范村非示范户进行了匹配分析。估计结果显示,相对于示范村非示范户,基层公共农技推广对示范户采纳病虫害绿色防治技术有显著促进作用,但对示范户采纳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和秸秆还田技术的影响不显著。估计结果还表明,基层公共农技推广对示范村非示范户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和秸秆还田技术采纳的平均处理效应均显著,但对病虫害绿色防治技术采纳的平均处理效应不显著。这表明,相对于非示范村农户,基层公共农技推广促进了示范村非示范户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和秸秆还田技术的采纳,但未促进其病虫害绿色防治技术的采纳。
(三)基层公共农技推广的分配效应分析
为进一步分析基层公共农技推广对不同类型农户技术采纳的影响,本文将农户按经营规模大小划分为小规模农户(小于10亩)和大规模农户(大于或等于10亩),以探寻基层公共农技推广对不同经营规模农户技术采纳的影响。估计结果显示,在基层公共农技推广的直接效应中,基层公共农技推广对小规模示范户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和病虫害绿色防治技术采纳有显著正向影响,但对大规模示范户无显著影响;基层公共农技推广对小规模示范户和大规模示范户秸秆还田技术采纳的影响均不显著。综合来看,小规模示范户从基层公共农技推广中受益更大。在基层公共农技推广的溢出效应中,对于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和秸秆还田技术,基层公共农技推广对示范村小规模非示范户技术采纳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但对示范村大规模非示范户技术采纳无显著正向影响。这表明,示范村小规模非示范户从基层公共农技推广中获得了更多的农技推广的外溢效应。
四、结论与启示
本文利用11省份994户水稻种植户调查数据,在采用倾向得分匹配法克服农技推广内生性问题的基础上分析了基层公共农技推广对农户农业技术采纳的影响。研究发现,基层公共农技推广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农户的技术采纳水平,具有部分的溢出效应且不同经营规模的农户受益程度不同。相对于非示范村农户,基层公共农技推广显著提升了示范户测土配方施肥、秸秆还田和病虫害绿色防治技术的采纳水平,也显著提升了示范村非示范户测土配方施肥和秸秆还田技术的采纳水平,但并未显著提升其病虫害绿色防治技术的采纳水平;经营规模细分后的估计结果显示,基层公共农技推广对小规模经营农户技术采纳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对大规模经营农户技术采纳无显著影响。
本文研究结论的启示是:首先,基层公共农技推广虽然可以提高示范户的技术采纳水平,但是,由于公共资源的限制,能够成为示范户的农户毕竟有限,基层公共农技推广应该更多地强调溢出效应而不是直接效应。其次,对于知识密集度高、扩散难度大的农业技术,一方面要提高基层农技员自身的知识技能水平,加强对示范户的技术指导、培训,切实提升示范户的技术知识水平、自我发展能力和示范带动能力;另一方面可考虑给予示范户更大激励以扩散技术知识与信息,并制定相应考核标准对示范户的示范带动效果进行考核。最后,小规模农户从基层公共农技推广中获益程度更高,但是目前基层公共农技推广服务倾向于服务大规模农户,小规模农户难以获取基层公共农技推广服务。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小规模农户仍将是中国农业经营主体的主要组成部分,因此从基层公共农技推广促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来看,未来的政策选择应当在注重推广效率与公平之间有所平衡,基层公共农技推广的服务对象应是全体农户,在推广对象选取过程中不应以经营规模为导向,对小规模农户也要给予充分关注。
(作者单位:佟大建、应瑞瑶,南京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黄武,南京农业大学人文与社会发展学院)
中国乡村发现网转自:中国农村观察 2018.4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