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论剑

邵科:农民合作社的治理变异、经营能力不足与绩效挑战

[ 作者:邵科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8-07-16 录入:王惠敏 ]

农民合作社的健康发展需要普通农户的广泛参与和惠顾支持,农民合作社的持续发展也离不开核心成员、高管团队的有力支持。但目前看,合作社在组织治理、经营能力等方面面临着不小的变异与挑战。理事长等能人控制导致合作社治理机制变异。合作社的发展离不开拥有资金、技术等稀缺要素的能人支持。但现实情况是,合作社理事长多数为村干部、专业大户等传统乡村精英,尤其是村干部和农村经纪人等农村能人主导型的合作社,他们在带动合作社发展的同时,也因为其持有过大的合作社股金比例,控制合作社的农产品销路等原因,掌握合作社日常经营决策中的核心话语权,最终导致合作社偏重按股份分配、按照交易量(额)返利比例不高,合作社容易为理事长等少数人所控制,监督、决策等机制出现变异,偏离合作社的民治、民享等属性。

同时,成员异质性叠加普通农户的能力意识不足,使合作社治理优化面临构建内部民主管理监督机制的能力弱。多数小规模农户加入合作社看重的是顺利销售农产品,获得即时的价格改进,但这种业务参与并不稳定,更像市场买卖关系;很多农民成员不愿现金入股、进行资本参与,认为入股合作社风险大于机会;多数成员的管理参与流于形式,对合作社重大事项决策的影响力可以忽略不计。再考虑到传统农户专业知识技能普遍不足,最多就是围绕个人的生产经营活动向合作社发发牢骚、提点意见,很难助力专业化的重大事项决策。容易使少数能人在合作社中拥有优势话语权、民主治理特征弱化,组织趋向公司化。

核心团队经营能力不足导致治理绩效不佳。合作社内虽然有传统乡村精英,但是受到身体、年龄、观念思维、学习理解能力等多方面因素影响,这些传统乡村精英在现代市场营销、电子商务、品牌建设等方面的能力相对较弱,对如何构建适应新时代市场经济要求的合作社治理结构(经营管理团队)存在能力和认识不足。特别是在合作社发展到一定程度,需要转型升级、寻求突破时,往往容易出现无所适从的情况,或容易选择单打独斗,不喜欢和他人协作共赢。

同时,近年来农业产业领域尤其是农产品零售端,在互联网技术革新和风投资本的大规模进入下,正在发生着空前巨变,农产品销售市场竞争愈发激烈。在农民合作社起步较晚、能人欠缺,品牌营造和渠道推广等方面能力偏弱,缺乏产品定价权和利润空间的情况下,农民合作社治理优化急迫性也容易让位于农产品销售渠道开拓等生存问题,这也会进一步削弱合作社内部治理优化的自觉性。

在此意义上,合作社迫切需要寻求解决职业化发展问题的路径,找到能够兼顾合作社原则和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一种新模式,既能发现和调动企业家能人的积极性,吸引专业化人才的支持,又能提升合作社经营能力和绩效水平。同时,也需要努力培训、教育全体合作社成员,使他们的视野、认知和重大问题的参与决策能力能够跟得上社会发展趋势,能不与合作社企业家能人产生明显的代沟和意见分歧。借此,努力实现效率和公平的相对合理协调,实现组织发展绩效的持续优化。

〔本文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基于环境嵌入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治理及其优化研究”(编号:14CJY042)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单位:农业农村部管理干部学院

中国乡村发现网转自:《中国农民合作社》期刊2018年第7期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