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论剑

安萱:认清我们的农业资源

[ 作者:安萱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8-05-30 录入:吴玲香 ]

中国农业资源比较

全球土地资源分布非常不均匀,俄罗斯约为1700万平方公里,人口不到1.2亿;加拿大为909万平方公里,人口0.33亿;蒙古国面积大约160万平方公里,人口0.0244亿。这三个国家处于寒带,耕地一年一熟,中国没有寒带只有亚热带温带均为一年二熟华南一年三熟,大洋洲约897万平方公里多由沙漠组成,人口0.29亿;美国为916万平方公里,人口只有3.2亿为农产品出口大国。这五个地区人口不到7亿占世界人口10%,但是陆地面积超过全球的39%。这五个地区没有可比性予以排除。下文也予以排除,

除去上述5国,中国人均农地面积6.6亩,超过世界人均4.4亩;中国人均耕地1.3亩,不足世界人均耕地1.5亩的85%;中国人均草原4.5亩,超过世界平均3.5亩;中国人均水资源量与世界平均持平;2017年扣除不能栽种树木的沙漠草原雪山耕地,中国的森林覆盖率达到85%,达到了世界最高水平行列。看来我们农业资源也没有那么悲观。

1.人均农业用地

经济林、园艺、水果、草地的经济利润高于耕地,面积是耕地的5倍,改善农业设施丘陵山地草原可以互相转化,农业用地是承载人口的主要指标。

以人均农用地计算,中国排名27位,排在中国前面的27个国家人口12.08亿,排在中国后面的20个国家人口26.09亿。就是说,除中国以外,31%的人口人均农用地面积比中国多,69%的人口人均农用地面积比中国少。中国可利用的农业的土地资源远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更是高于日本、韩国、越南、朝鲜等亚洲邻国。

有人说中国西北有大片沙漠,干旱地区,但有哪个国家都是良田美地?中国沙漠、戈壁、高寒荒漠、石山、冰川和永久积雪等难以利用的土地合计只占20.5%。尽管如此,中国土地资源进一步充分合理利用的潜力仍很大,除现有草地、耕地和林地外,估计全国还有约3300万公顷的宜农荒地、6000多万公顷的草山草坡和9000多万公顷的荒山。但是我们的国家是进口粮食最多的国家,人均进口也是先进国家。

2.人均耕地

在全球人口上2千万的52个国家中,人均耕地中国排29位,排在我们前面的印度人均耕地是中国的1.36倍及一些落后国家。排在我们后面的有英国、日本、韩国等国的人均耕地都比中国少,农业强国荷兰和以色列人均耕地只有0.6亩和0.2亩,台湾的人均耕地面积只有大陆的三分之一左右。人均耕地越多国家越落后,农业科技落后农业设施破败缺少,产量很低,用世界60%的务农人口产出12%的GDP。人均耕地越少越发达农业也搞的最好。高科技农业用最少的土地获得最多的高品质农产品。中国50%的务农人口产出9%的GDP总量,一下把人均GDP排名拖入垫底。

乾隆时期 “中国是以7%耕地养活了世界上40%的人口”,那个时候中国的生活水平相对其他国家来说并不低。

3.草地资源

中国有60亿亩草原,其中43亿亩可利用草原,人均草地面积中国排12位,仅草原面积就超过了印度国土面积。中国人均草原面积4.5亩,科技的落后中国最优质的南方草地资源没有得到合理利用,中国人均年消费乳制品的量只占世界平均值的1/3,人均消费只有12公斤,欧洲180公斤,日本120公斤,印度还80公斤。中国的人均牛肉消费只占世界平均值的1/6,我们在全世界抢奶粉,在全世界进口牛羊肉,中国对草原的使用非常粗放低效,草地设施投资不及发达国家的1/50,肉奶单位产出没有发达国家的1/200,世界平均水平的1/50,内蒙古是50亩地养一只羊,南方天然草地亩产鲜草2.5吨,理论3亩草地可养一头牛,却是1000亩地养一头年,不用牧草用谷物喂。

4.森林资源

俄罗斯、加拿大、美国、南美洲、大洋洲、刚果这六个地区占全球人口14.5%,却拥有全球65.7%的森林面积以及74.8%的森林储积量和生物量,这六个国家没有可比性。

2017年中国森林覆盖率已经达到23%,也还只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29.6%的79%。扣除沙漠、戈壁、高寒荒漠、石山、冰川和永久积雪、草原、雪山、耕地等,中国的宜林地森林覆盖率达到85%以上,高于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高于日本和韩国可植树地森林覆盖率的78%和76%,要增加森林覆盖率只有退耕还林,耕地也是生态系统的一部分,近几年中国耕地面积减少主要是因为政府要求生态退耕还林4亿亩还剩20亿亩,2002、2003和2004年生态退耕面积分别占净减少面积的84.5%、88.2%和91.6%。减少耕地面积中只有一少部分属于工业和交通等用地。各种原因我国由农产品自给国变成了世界最大的农产品进口国,进口农产品的钱要消耗其他资源,我们还要把耕地变成森林吗?中国人均森林资源是印度的2倍以上。森林对气候的影响是全球性的。中国需要做的是把宜林荒山、荒地和疏林地,改良成森林和草原或者耕地。在西北植树而不应该在耕地上植树,采用新技术将沙漠变成草原和森林。我国湿地总面积居亚洲首位、世界第四,其中40%的自然湿地得到了有效保护。

5、淡水资源

全球水资源分布极不均匀。南美是水资源最为丰富地区,该地区人口不到全球6%,但水资源却占全球的1/3,世界上11个水资源丰富的国家除去中国、印度、孟加拉国这3个国家外,人口只有11.85亿占全球人口的18.8%却拥有全球64%的水资源。这些国家水资源丰富但对农业起负作用,造成阳光减少水士流失土地酸化,就好比中国的南方一样经常洪水泛滥,土壤贫瘠酸化。

国际上对缺水国家的标准是如果一个国家所拥有的可更新的淡水供应量在每人每年1700立方米以下,被定义为水资源紧迫;如果每人每年水供应量在1000立方米以下,被定义为水资源缺乏。我国人均水资源2100立方米不算一个缺水国家,只是一个南北与季节降水很不均匀的国家。南涝北旱。给人山清水秀印象的一些欧洲国家如英国为人均2000立方米,德国人均2200立方米,波兰人均1456立方米,这些国家降雨比较均匀。美国也是降水不均匀的国家,中西部局部地区一样地严重缺水,修建了规模宏大的调水工程。

6.建设用地

日本、韩国、台湾等地工业化过程中出现工业和交通用地占用耕地,影响粮食安全,是因为这些地区划给农业用地占国土面积比例太低。日本和韩国农业用地分别只占国土面积的14.2%和19.6%,而中国农用地面积占国土面积的59.4%。中国城市与交通用了不足国土面积的3%,挤进去60%的人口,三山六草一分田,城市扩展占用一亩耕地同时也占用了6亩山地。土地占补平衡,城市的扩展占用一亩耕地其实补了7亩耕地,只是报道补的耕地质量不佳,中国城市交通建设用地占用国土面积比远远低于世界水平。有些专家谈到农村2.7亿亩宅基地,中国宅基地审批制度非常严格,除非没有丘陵山地及荒地允许建在耕地上,其余一律建在非耕地上,不批建在耕地上城管国土把房子拆掉,所有公路能走荒山决不走林地更要避开耕地密集区,把宅基地全部复耕和造林也没有8千万亩耕地但会增加2亿亩林地,2.7亿亩宅基地这其中还有一半的农业圈舍建筑、农机工具房、晒场、烤烟房、谷仓、饲料仓库等等农业设施用地。工业和交通及房地产占用耕地造成中国耕地减少的观点,是站不住脚的。

政府严控土地供给、建高楼大厦,物以稀为贵,房价高企,真的节约用地,增加城市的繁荣,获得土地财政,把百姓的钱全卷到银行里去还欠十几年的房贷,让百姓为了还贷而拚命地赚钱。甚至把农村的财富都抽空,没钱没房没车老婆都娶不到,还贷减少消费,少消费少淘空国家的资源。

保护耕地是正确的,因为我们祖辈花费九牛二虎之力开垦耕地,在农业新技术还没有大规模应用之前贸然浪费是不应该的,因此退耕还林要慎重。适当的工业与城市建设用地是必要的,不要影响工业化进程。不要让百姓住的太拥挤,房价不要搞的太高,城市周边的土地污染严重、空气又不好,不如扩城,但今后不要继续污染土地了。

中国农业的痛点

1. 土地利用不充分农业基础设施薄弱

目前中国耕地利用并不充分,我国尚有2/3左右的耕地为中低产田,丘陵梯田,果园梯坡,西北干旱缺水,绿肥谷物轮作消失,土地有机质下降,草地放牧,种养分离有机肥浪费,农业追着政策补贴转。农地集体所有制农户承包只管收入不管投入难进入现代农业,农副产品贮藏保鲜、农产品深加工少、农产品流通组织缺失且散,我国目前还没有形成大食品安全供给,围着粮猪耕地作文章。长期忽略漠视中国以丘陵山区为主的山地经济,60亿亩草原草牧业经济、对目前食品贡献度还很低,潜力巨大。

2. 生产效率低

日本、韩国、台湾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力分别只占总人口的2.4%、3.2%、2.8%。由于日本等地区的粮食自给率只有40%,意味着日本100个人口的粮食中,40个人的粮食美国农民效率就更高;我国是一人养活一个。

3.几亿农民何处去

中国农业用地近100亿亩,就算充分利用广袤的农业用地,农业私有化,农民自己改造基础设施,政府管调水工程,人均耕作200亩,加上农业服务的,只能容下6千万农民,加上父母子女,中国农村也就能容下1.5亿人,4亿多农民何处去?

未来的生物农业是以细胞工程和酶工程为基础生产蛋白质,我国可用于微生物单细胞蛋白生产的资源十分丰富。我国农作物秸秆每年约有5亿吨,生物发酵成菌体蛋白可以满足我国每年猪饲料用蛋白。中国多的是沙漠,一座年产10万吨光合单细胞蛋白质的藻类工厂,能生产出相当3亿亩草原养牛所生产的动物的蛋白质。未来的农业科技发展使务农的人更少。

工业机器人化说遥远吗也不远,不用20年,城市里的就业岗位将替代一半,而新兴产业呢?有人说未来20年人口将下降2亿还有12亿,还有一半人不能就业。

3. 农业科技落后

中国的育种只在大宗粮食育种上取得突破,饲料牧草育种极其落后,三倍于耕地的草地因育种原因几乎没什么产出。可惜啊!中国的水果、山地粮油等作物育种对山地农业贡献不大,而中国丘陵山地是耕地的6倍,如果这二项取得突破也能增加就业,缓解耕地的不足。山地草地的农业机械近似于空白。

生物农业、工业化农业、化学农业、机械化农业、基因农业也没有重大的突破,该转基因改变牧草、饲料、木豆油茶等作物的产量与适应性(抗寒抗热)、花卉、园林等美观性没有转基因,不该转基因的口粮转基因了,我的妈呀,有量无质的食品原料怎么让农民获得好的收益,市民吃品质好非转基因的进口粮食害死了农民。

4.农业水利与土地整理

虽然南水北调中线、东线已经完工,但主要用于城市供水,中国的农地水利工程等同于无,西北是干旱地区,中国南方大河向东流奔流到海不复回,向西流向国外的水资源占了1/3 ,大型水利工程国内外都是政府投资兴建,用水收费收回投资。

然而中国普遍没有节水意识。对水的浪费非常严重,是世界上最贫穷的挥霍者。

宁夏是全国水资源最少的省区之一,西北沙地渗水空气干燥高蒸发高挥发年达3000mm,宁夏新疆的一些地方种水稻一年大约需要2000多立方米的水,中国农业种植时空错配,水稻应该种到水资源过剩的南方来。年降雨1700mm即每平方降雨1.7吨,粘性土壤也不漏水,空气湿润稻田水挥发也不强。

中国水热资源最好的地方在华中、华东、华南,很遗憾这里大部分是丘陵地区,小梯田小山包,耕作条件不好纷纷弃耕,退耕还林,从建高速公路、扩城土地整平费用看,丘陵地整成良田平均挖填在5米,每亩士石方费用需6万元左右,重任道远。不改造南方丘陵土地解决时空错配的问题则需要往干旱地区调水。

我国辽阔的荒漠化、沙化地区日照充足、热量丰富,太阳辐射、昼夜温差大,这些都是发展特色农业和高效农业不可缺少的宝贵的光热资源。这一地区虽然干旱少雨,但雪山星罗棋布,还有黄河蜿蜒流过。雪山和黄河不停地向荒漠化沙化地区补充地下水和地表水。这些水资源若用于地面灌溉实属杯水车薪,但若用于最省水的生产方式再加上调水工程则绰绰有余。激活荒漠化沙化地区丰富的土地资源、光热资源和植物资源,可将广大的荒漠化沙化地区逐步建成特色农牧区、高效农牧区和永不衰败的生物能源基地。

(申明:本文所有数据均来源于网上搜集,引用其他作者的数据,可能存在数据错误)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