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一位从事产业扶贫的企业老总到我办公室来交流。他讲,他们企业响应脱贫攻坚号召,2017年在外地实施了蜜蜂养殖产业扶贫项目,5月份给部分贫困户每户发了4-5箱蜜蜂,可最近有4位贫困户在摇了蜂蜜以后把蜜蜂送回到乡政府不愿继续养了,后被乡村干部一顿臭骂以后又把蜜蜂搬回了家。
听说这种情况,我们都感到十分震惊,在以往的扶贫实践中从来没出现过这种事情,让企业始料未及,陷入“迷惑”。在我的认知中,这种事情绝对不会发生,即使是再优秀的编剧也编不出这样的故事来,可现实就发生了!
究竟为什么?他介绍,据他们调查了解,这4户贫困户因为实施了蜜蜂养殖产业扶贫项目而增加了收入,达到了脱贫标准,去年底当地政府就让他们脱了贫。可贫困户担心脱贫以后干部就不继续帮扶了、不能再继续享受扶贫政策了、已经享受的低保补助也可能被取消,就把脱贫的“罪魁祸首”归结于养了蜜蜂,以为退回蜜蜂就可以返贫,以前得的扶贫好处才可以继续享受。他认为,根源是贫困户不想脱贫,习惯于享受国家扶贫政策好处,甘于贫穷。
企业老总当然不知道国家的脱贫政策,对“贫困户不想脱贫”百思不得其解。在我介绍完国家的“脱贫不脱政策”规定以及我们的做法以后,我们一致认为出现这种“意外”情况,既有贫困户的问题,也有扶贫工作不到位的问题,必须引起反思和重视。
一、解决精神脱贫问题重视不够。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脱贫致富终究要靠贫困群众用自己的辛勤劳动来实现”“扶贫要扶志”“要不断增强内生动力”。客观讲,的确有少数贫困户习惯“等靠要”,存在思想上不想脱贫的问题。解决精神脱贫问题,在一些地方并没有引起高度重视,帮扶工作还停留在送钱送物,还在实施一些贫困户没有任何付出参与的所谓创新帮扶项目,贫困户的参与度问题被忽略,完全背离了“扶贫要扶志”要求,形成了“以贫为荣,破坏社会规则”的“恶果”,已经成为扶贫工作要重点防范的道德风险、福利陷阱风险。
二、对“脱贫不脱政策”宣传不力。中央提出了“脱贫不脱政策”要求,就是要留出缓冲期,实现稳定脱贫。有的地方对“脱贫不脱政策”宣传不力,造成一些贫困户认为只要脱贫了,就不能继续享受扶贫政策,帮扶干部也不再管自己了。在每年底贫困退出时,为什么有的达到脱贫标准的贫困户不愿意签字认可,其中贫困户不知晓“脱贫不脱政策”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
三、对“脱贫不脱政策”执行不好。我们在对“脱贫不脱政策”的理解执行上,还扩展为五句话“脱贫不脱政策,脱贫不脱责任,脱贫不脱帮扶,脱贫不脱联系,脱贫不脱考核”,既要求这样对贫困户宣传,也要求这样兑现。光说不执行,就会失信于民,就会出现贫困户不想脱贫的怪现象。贫困户退回蜜蜂的地方是不是执行了政策,我不敢妄加评论。但从有的地方还在提“对已脱贫对象开展回头看、回头查、回头帮”来看,其隐含的意思,的确存在对部分已脱贫对象没有进行“持续帮”,没有严格执行“脱贫不脱政策”的问题,还存在脱贫就不派干部帮扶、对已脱贫户撒手不管的情况。
这个事情的确是特例,但对我们也敲响了警钟。为避免此类事情发生,除要把扶志作为今后脱贫攻坚的重点、加大“脱贫不脱政策”宣传以外,更为重要的是要把“脱贫不脱政策”执行情况纳入“责任落实、政策落实、工作落实”考核的重要内容,以更严的考核来保证“脱贫不脱政策”的真正落实,才能兑现政策承诺,才能巩固脱贫成果。
中国乡村发现网转自:扶贫研究(微信公众号原创)2018-01-24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