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农村电商是城乡融合发展的桥梁纽带,电商扶贫是活跃在城乡之间的精准扶贫奇兵。农村电商扶贫存在的诸多短板。发展电商扶贫,促进乡村振兴,可以从以下三方面着力:借助“乡村振兴战略”东风大力改善农村基础设施;设立大学毕业生特岗——扶贫专干;完善扶贫政策机制,鼓励消费扶贫。
十九大报告提出,新时代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需要解决的突出问题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目前,最大的发展不平衡是城乡之间、工农之间的不平衡,最大的发展不充分是农村发展不充分。因此,十九大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农村电商正是城乡融合发展的桥梁纽带,电商扶贫是活跃在城乡之间的精准扶贫奇兵。“乡村振兴战略”正在呼唤农村电商的大发展,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做出应有的贡献。
但是,农村电商扶贫存在的诸多短板:
1、电商扶贫基础设施存在短板
(1)农村村级公路标准不高。十多年来,国家和农民在农村交通建设上投入很大,基本上实现了村村通公路。但是娄底各县市的村级公路标准比较低,多数村级公路为单行道,路面太窄,错车困难。部分村级公路路面破损严重。农村电商人员,天天在偏僻乡村收购农副产品,村级公路路况差导致部分贫困户农产品不能及时卖出,并且收购、配送物流成本很大。
(2)农产品上行商业网络薄弱。农村商业大部分只服务于工业产品下乡,而缺少农产品上行的商业网络。多数村庄没有农产品收购经营点,更缺少农产品粗加工、快速干燥或冷藏设施、小型冷链物流车辆。农产品从农户的田头到市民的餐桌过程中,产品数量和产品品质损耗较大。
2、严重缺乏从事农村电商扶贫的人才
(1)缺少真心诚意组织贫困户开展合作化生产经营的带头人。贫困户身体素质和文化素质偏低、观念落后,发展农村电商扶贫,必须有人手把手帮助贫困户。但是,现在农村年轻人都外出务工,留在农村的人都是老年人居多,真正能给贫困户帮助的带头人严重短缺。能组织农民开展特色传统手工品制作的匠人稀有。
(2)缺少为贫困户服务的公益性技术人员。乡镇农技站、畜牧站编制少,技术人员素质不够高,并且他们主要服务对象是规模种植、规模养殖的专业户。贫困户种养的规模不大,并且多是养土鸡、熟食猪等,需要阉猪、阉鸡等技术服务,提供这种服务的传统老兽医几乎没人,收费特别贵。如现在农村阉一头小母猪收费80元,大大增加了贫困户生产成本。
(3)缺少深得农民和消费者信任的农村电商经纪人。农产品电商利润薄,愿意从事农村电商的经纪人很少,特别缺乏讲诚信、又有活动能力、有实力进行农产品粗加工和贮藏的经纪人。
3、产业扶贫与消费扶贫对接困难
(1)贫困户的土特农产品生产成本高。国家大力开展精准扶贫、产业扶贫,是一项全国人民拥护的民生政策。国家领导高度重视,基层干部呕心沥血,社会精英慷慨相助,龙头企业积极投入,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是,贫困户生产条件差、劳力素质差、社会关系少,即使在各方的帮助下发展生产,只适合于从事小、散传统养殖业和小规模的种植业,散养鸡、土鸡蛋、土猪肉、有机蔬菜等,虽然能满足部分市民追求乡土味的需要,但是生产出来的产品成本很高。
(2)愿意高价购买贫困户产品,参与消费扶贫的市民比例有限。产业扶贫发展起来后,土猪肉、散养鸡、土鸡蛋、有机菜等农产品的供应大增,市场上中高端的需求量毕竟有限,价格明显下降。现在主要依靠扶贫干部的人脉进行销售。发放猪苗、鸡苗、饲料、兽药、种子给贫困户,再回收贫困户生产的产品,销售价格与收购价格的差距相当小,基本上是零利润、甚至亏本经营。扶贫干部和农村电商从业人员,付出心血帮助贫困户发展生产,大多无怨无悔。但如何发动更多的人参与消费扶贫,解决贫困户农产品的优质高价销售问题,是精准扶贫面临的新困境。
发展电商扶贫,促进乡村振兴,可以从以下三方面着力:
1、借助“乡村振兴战略”东风大力改善农村基础设施
建立健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财政投入保障制度,公共财政更大力度向“三农”倾斜,已成为中央非常明确的政策。可以预见,未来若干年,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城市工商资本,投入“三农”建设的“真金白银”会非常巨大。
建议地方政府借助“乡村振兴战略”东风,统筹各种涉农资金,大力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提档升级;完善农村的水利设施;提高农村公路标准;扶持村集体经济组织发展;推进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建议政府扶持从事农村电商扶贫的企业建设农村电商网络;并将农产品风干机械、小型冷库、冷链物流车辆等列入农机补贴范围。
农村基础设施的改善,将大大有利于农村电商的发展,解决农产品上行最后一公里、工业产品下乡最后一公里等难题,也必将有利于贫困户精准脱贫。
2、设立大学毕业生特岗——扶贫专干
刚刚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强调:要加强“三农”工作干部队伍的培养、配备、管理、使用,把到农村一线锻炼作为培养干部的重要途径,形成人才向农村基层一线流动的用人导向,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农村工作队伍。
近年来,一方面每年毕业大学生将近千万,为数不少的大学毕业生就业困难,另一方面,农村人才奇缺。各单位派驻贫困村的扶贫干部懂农业技术、懂农业经营的不多。因此,建议设立大学毕业生特岗——“扶贫专干”,由各市县区扶贫办面向高等院校招聘一批农林类、电子商务类、城乡规划建设类等专业应往届大学毕业生,经过“扶贫专干”专门培训后,安排他们协助各单位的扶贫干部工作,主要帮助贫困户解决生产技术问题,手把手教会贫困户上网销售农产品,服务期2到3年。服务期满后,可以优先招考为乡镇公务员,有创业能力的可以资助其在农村创业,充当贫困户致富的带头人。
这样,既可以缓解大学生就业难题,又可以锻炼培养“三农”工作干部,同时有利于农村电商扶贫事业的发展。
3、完善扶贫政策机制,鼓励消费扶贫
产业扶贫帮助贫困户发展了生产,但是,如果不能帮助贫困户将他们生产的土特产、农产品,优质优价销售出去,扶贫的效果就等于零,甚至是帮倒忙。因此,政府在发展产业扶贫的同时,应大力提倡消费扶贫,针对性地消费贫困户生产的土特产、农产品。
建议在发展产业扶贫的同时,政府大力引导机关、企事业干部职工参与消费扶贫,解决贫困户农产品优质优价销售问题。
建议建立扶贫消费补贴办法,鼓励参与对口扶贫的机关单位食堂、职工和社会爱心人士参与消费扶贫。明确要求各单位发给职工的“餐补”必须有一定比例通过农村电商渠道消费贫困户产品,明确要求机关食堂必须通过农村电商渠道定点采购贫困户产品。
中国乡村发现网转自:湘中得一 微信公众号(原创)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