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论剑

王阳:新形势下基层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 作者:王阳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7-11-29 录入:吴玲香 ]

近年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日趋完善,广播、数字电视、市民学校、基层文化站建设等重点项目有序推进。但从总体上看,基层文化建设与快速发展的经济相比,明显滞后;与日益繁盛的城市文化建设相比,基层文化建设与新新形势的建设的目标还不相适应,与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不相适应,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进程不相适应。

1、群众文化生活单调贫乏。在日益富裕起来的群众,人们的物质生活得到了改善,但是由于基层文化建设的滞后,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十分单调。在基层群众中文娱活动看电视占40%,玩麻将占50%,跳广场舞占10%可见,当前居民在工作之余的文化生活是以看电视、打牌的娱乐文化为主,基层文体活动不足,广大居民对文化生活的选择还很有限。

2、基层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明显滞后。尽管在社区建起了的文化活动场所,但文化设施建设投入得不到保证,同时现有文化活动场地还存在利用率不高等问题。活动室、活动广场的必要设备等均难以令人满意;大多数条件简陋,有的只有一块空地、几张桌子。有的活动室成了摆设。基层文化建设过程中值得注意的一些现象:一是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明显滞后。尽管建起了较为现代化的文化活动场所,但文化设施建设投入得不到保证,无娱乐设备。活动室、必要设备等均难以令人满意;大多数文化站条件简陋,有的只有一块空地、几张桌子。二是重建设轻使用的现象不同程度地存在。社区活动室、图书室等基本上符合基础设施建设的硬件要求,但缺少软件设施,没有固定的管理人员,没有相应的管理制度,没有很好地开发,文化阵地使用率不高。不少活动室都是大门紧锁,桌上布满灰尘,几乎没有使用过。三是重形式轻实效的现象。文化活动多注重形式,但内容陈旧,很少给群众真正带来精神上的愉悦,图书室的书不仅布满灰尘没人翻阅而且书籍也从未更新过。

3、基层文化事业队伍建设弱化。在基层文化的管理人员,大多是干部兼任,更没有多少精力投入。没有专业的吹、拉、弹、唱等方面的专业人才,即使是一知半解的“土八路”也很少。文化活动中心虽然开展了一些活动,但只停留在自娱自乐的层次上,没有形成真正的文化大院。在开展文体活动时,没有专业的体育裁判,也没有专业的文艺辅导员,对繁荣基层文化生活造成了很大阻碍。由于文化工作缺少人手,组织开展的活动少,对群众自发的活动又扶持引导不力,导致基层文化活动基本处于随意、自发状态。文化管理人员不能集中精力从事文化工作的现象非常突出,各基层名义上都配备了文化站管理人员,但只作为兼职,社区事务繁杂,无暇重视文化工作,文化活动没有形成规模。

(作者地址:北川羌族自治县永昌镇)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