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论剑

郭明坤:如何解救困难群众

[ 作者:郭明坤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7-11-15 录入:吴玲香 ]

在过去的五年时间里,什么是习近平总书记最关心的事情呢?用他自己在新年贺词里的话说:“我最牵挂的还是困难群众!”细细想来意味深长。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曾经前往28个省市自治区的30多个贫困村镇进行调研,深入了解各地困难群众的生活境况,鼓励乡亲们在党委政府的帮助下用多种形式摆脱贫困实现小康。在太行深处,在西南边陲,在黄土高原,在大别山下,处处留下了总书记的足迹。

一、不忘初心 坚持为人民服务

我党一开始的初衷就是解救受苦受难的人民群众。虽然现在国家富强了,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了,但我们不能让少数贫困户掉队。全体党员干部应当不忘初心,牢记入党誓词,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攻坚克难、迎难而上、锐意进取、开拓创新。把让所有人都过上好日子做为奋斗目标,不忘初心,实现诺言。

二、牢记使命 坚持立党为公

“立党为公”是指中国共产党除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外,没有任何的私利私求可言。其核心是“公”字,“公”是国家和民族的公共利益,全体人民的共同理想,全社会的公共事务等实体性含义与公平、公正、公开等程序性要求的统一性。对于我们党来说,“公”是指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与阶段性奋斗目标的统一。现阶段中国共产党最大的“公”就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立党为公,就是党的理论路线和方针政策以及全部工作都要反映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体现国家和民族的共同利益、全体人民的共同理想。

三、脱贫攻坚 坚持精准发力

各级各部门要深刻认识决胜全面小康、推进脱贫攻坚的重大意义,进一步增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使命感、责任感和紧迫感,不折不扣落实中央和省、市决策部署,以更大的决心、更有力的措施,坚决打赢新时代攻坚硬仗,全面完成脱贫攻坚任务。要突出工作重点,不断夯实精准识别基础,着力抓好产业扶贫,扎实推进基础扶贫,持续强化社会帮扶,努力做好考核验收,紧紧抓住问题整改,确保脱贫攻坚精准发力。要始终扛牢政治责任,认真研究脱贫措施,切实改进工作作风,持续加强督查考核,着力树立履责激励、失责追究的鲜明导向,更加注重扶贫脱贫政策的集成和落地,最大限度调动广大干部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围绕贫困村整体提升、产业扶贫、技能提升培训等行动,精心规划布局,着力组织实施,确保按时拿出高质量务实管用的规划和方案。要强化动态管理,着力做到精准有序进出,确保“脱真贫、真脱贫”。要抢抓时间进度,聚焦短板弱项,坚持问题导向,着力解决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欠账、产业发展弱、贫困群众内生动力不足等问题,在具体工作中下足“绣花”功夫,确保贫困群众如期实现稳定脱贫,共同步入小康社会。

四、奋发有为 坚持自力更生

广大贫困户也要摒弃“等、靠、要”思想,通过自力更生实现脱贫致富。要如期脱贫,全面建成小康,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各地应因地制宜,结合实际发展林、竹、畜、果疏、中药材等特色产业,探索“涉农企业+合作社+农户”的“产业链式扶贫”机制,坚持产业项目向贫困地区、贫困群众倾斜、规划项目进村到户,确保实施一个项目、形成一个产业、带动一方群众“不等不靠”,自力更生脱贫致富。

相信,只要全国各族人民团结起来,干群同心,群策群力,脱贫攻坚一定能打个漂亮的大胜战。相信,有了国家的好政策,有了党的好干部,有了群众的好干劲,共同富裕一定能实现,伟大中国梦一定能实现!

(作者单位:富顺县就业局)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