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论剑

刘仲秋:以茶油为突破口提升湖南粮油美誉度

[ 作者:刘仲秋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7-10-30 录入:王惠敏 ]

湖南省委、省政府历来非常重视油茶产业发展,把油茶产业定位为富民强省的支柱产业。近年来,全省油茶以每年新增50万亩、改良90万亩的速度快速健康发展,截至2016年底,全省油茶林面积达2113.7万亩,占全国的33.3%;茶油产量23.4万吨,占全国的44.2%;油茶年产值300.8亿元,占全国的45.6%,种植面积、茶油产量、加工水平及产值,均在全国排位第一。在当前湖南粮食深受镉大米事件负面影响、整体形象受损的不利情况下,选择茶油作为湖南粮食恢复名誉的突破口,更显得十分必要。

茶油的独特优势

1.营养价值。油茶是世界四大木本食用油料树种之一。油茶花开于秋季,果实成熟于次年花开时节,采摘时花果并存,素有“抱子怀胎”之美誉。从开花、结果到采摘,历经冬、春、夏、秋四季,生长期达11个月之久。有关专家通过对我国65个县区人群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表明:人体消化吸收的油酸含量越高,冠心病及高血压发病率及死亡率越低。长期食用茶油地区的居民,冠心病及癌症患者极少。因此,茶油具有其它食用油无可比拟的保健功能。

2.药用价值。茶油有清热化湿、杀虫解毒的作用。古代文献《农政全书》《纲目拾遗》记载茶籽油可润肠清胃、杀菌解毒、清肝降火,茶油可疗痔疮、退湿热,对加速伤口愈合有卓越功效。经常服用,能抑制衰老,对慢性咽炎和预防人体高血压、动脉硬化、心血管系统疾病有很好的疗效。

3.健康保健价值。不饱和脂肪酸是人体不可缺少的物质,但这种不饱和脂肪酸在人体内不能自己合成,必须由食物供给。不饱和脂肪酸供应充足,人的皮肤会细微润泽,头发乌黑发亮;反之,如果体内缺乏不饱和脂肪酸,就会变得皮肤粗糙、头发脱落。茶油中的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达90%左右,是目前食用油中最高的品种。

我省茶油面临的形势

1.发展势头较为强劲。我省是我国油茶中心产区,目前全省有300多家企业、2000多家种植大户、500多家专业合作社参与油茶发展,形成了衡阳、常德、怀化3条产业带,25个油茶产业示范园,48个国家油茶重点县,涌现出了金健、金浩、贵太太、中联天地、林之神、大三湘等十多个油茶龙头企业和茶油知名品牌。按照湖南省《油茶产业发展规划(2011-2020年)》,到2020年,建设油茶产业基地2200万亩,年茶油产量达到50万,年产值400亿元以上,油茶产业综合产值1000亿元以上,实现油茶大省向油茶强省的转变,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的转化。

2.省外消费者认知度不高。油茶具有优质食用油全部功能特性,其化学组成、脂肪酸比例与橄榄油相似,一些指标还要高于橄榄油。然而,人们对橄榄油特性的认识却远远高于对茶油的认识,一般认为橄榄油是高品质油,而对茶油的认识和了解甚少,只是在油茶主产区人们才对其有一定的了解,我国北方和西部大多数地区对茶油基本处于陌生状态,这与长期以来人们对茶油停留在自产自用和宣传上的不到位有直接关系。

3.茶油市场竞争将十分激烈。《全国油茶产业发展规划(2009~2020年)》指出,到2020年我国油茶产业的发展目标是:力争使我国油茶种植总规模达到7000万亩,稳产后,通过抚育改造的油茶林年亩产茶油可达25公斤,更新、嫁接和新造油茶林年亩产茶油达到40公斤以上,全国茶油产量达到250万吨。江西和广西作为我国油茶的第二、第三大省,按照其发展规划,到2020年,种植面积和年产量分别为1500万亩、40万吨和1200万亩、36万吨以上,给我省的油茶发展形成较大压力。

对策建议

1.设立专项资金引导产业集聚。争取省政府出台针对茶油流通发展的专项资金,用于茶油产品的研发、加工工艺的提升、地方集体品牌的营销推广等工作,为茶油企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政策引导。对企业进入省外大型连锁超市、在省内外大中城市设直销点和连锁店,通过专项资金给予进场费用补贴等形式,鼓励企业走出去,不断扩大产品销售渠道,逐步提高市场占有率和知名度。

2.扶持油茶企业做强做大。按照“扶大、扶强、扶优、扶特、扶品牌”的五扶原则,制定扶持龙头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培育一批竞争力强、带动面广的油茶加工龙头企业,促进油茶产业链的延伸。鼓励通过资产重组、资本运作等方式,加快技术改造和工艺设备更新,做强做大龙头企业。

3.积极培育茶油市场。利用各类媒体和广告宣传等多样手段,加大宣传力度,引导健康型食用油消费。加强产品品牌培育,统一茶油原产地标识,指导具有地理标志特质的产品注册地理标志商标,打造和培育具有浓郁湖南特色的知名品牌,提高产品影响力和市场占有率,满足不同消费群体的需求。宣传茶油的优良品质和健康元素,推介知名茶油品牌和企业,政府出资组织知名企业和优秀产品参加展销会、博览会等,提升湖南茶油品牌影响力,带动提升湖南粮食整体形象。

作者单位:湖南省粮油信息中心

 

中国乡村发现网转自:《研究与决策》2017年第7期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