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论剑

陈南江:旅游主导型的乡村发展

[ 作者:陈南江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7-09-15 录入:王惠敏 ]

我们熟悉的乡村,有各种各样的面貌。在大自然的怀抱里,我们鸡犬之声相闻,有很多人在这样的环境里出生,然后到外面上学,工作后又到更大的城市去发展,比如说深圳。

人口的流动跟人类文明的发展是有着共同的规律,就是我们人类文明最早是由乡村起步,然后开始有集市贸易,有了集市贸易之后有小城镇,在交通发展资源丰富的小城镇中出现了小城市,小城市随着政治资源的集中,经济资源的集聚发展成为大城市甚至特大城市,所以这样的一种熟悉的环境的离我们越来越远。

我们现在更熟悉的环境是城市,因为我们社会的资源更多的集中在城市,我们的商业机会,我们的个人发展机会都在城市。我们回头看看,会发现我们的乡村面临着很多的问题,以至于我们的国家领导人每年都谈“三农”的问题。乡村的问题说到底是人口流失问题,人口的流失背后的原因是缺乏人的发展机会,缺乏经济的活力。因此,这些年我们提出要建设新农村,就是把我们传统正在衰败的农村向新农村发展。现在,我们看到的新农村发展是表面的“穿衣戴帽”的工程,有少数的地方发展成公园,极少数有条件的地方成为旅游景点,旅游景点意味着有了产业。但是,我们看到身边有越来越多的案例,政府花了很多代价把杂乱的村庄一致化,把破败的房子修缮,把一些发臭的池塘种上荷花,这都是表面的工作。包括我们增城最早提出的五元化一元的公园化战略,也是努力改变城乡面貌,这种面貌能不能持久说到底还是要有经济的活力。

我们新农村的建设说到底是要发展产业经济,这种产业经济在国外有同样的实践。像日本的人口也向大城市集中,有很多的乡村在衰败。因此,他们开展了一个运动叫“社区的营造”,获得大奖的古川小镇。他们动员全镇的居民清理门前的小水渠,清理淤泥,然后养蒺藜。每家每户要负责把门口的蒺藜养活,到了冬天要把蒺藜都移出来,移到水比较暖和的地方过冬,春天再放回来,这成了一个让大家爱惜村子环境的一致性活动。另外对整个村镇风貌的控制也制定了相关的规章制度,用奖励的方式来引导他们新盖的房保持传统的风貌和种植花卉,弘扬民族风情。每年有几次大型的民族的活动,以节庆活动的方式,吸引外地的年轻人回来。在严寒的大雪中,好几百的年轻人光着膀子、抬着菩萨、敲着大鼓在整个村里巡游,这都凝聚着在外打工的年轻人对家乡的感情。因此它的旅游业也发展起来了,它的发展的步骤可以给我们很多乡镇乡村带来启发,就是三步的步骤。先做清洁,再做美丽,最后做活力,这种活力是多个方面,而谷川的活力来自旅游、来自木匠的工艺,当地的木匠工艺在过去是比较有名的。我们的乡村要因地制宜,根据自己的情况,形成自己的突破口。

我们再来看韩国的一个叫“梨花村”的村子案例。它原来也是一个衰败的村子,于是,政府请了画家来给村子的墙上画彩,这引起了很多影视公司的关注,然后就到这儿拍摄影视剧,影视剧播放以后就有了很多游客。它的步骤就是彩绘,到影视拍摄点,到旅游地,这个梨花村就走出的衰败,走向的繁荣。

因此,我们面对一个村子的时候,我们要想的不是要给它表面焕发面貌,我们要从内心的深处焕发这个村子的活力,所以这是一个振兴的规划,不是一个改造的规划,而是一个产业的规划,只有产业规划好,村子才能振兴,才有真正持久的新面貌。

在这种产业的振兴里,我们看到很多不同的案例,我们有很多条路可以走。比如说江苏的华西村,它是大规模的发展制造,有钢厂、烟厂和很多的其他的厂。农村这块,山东寿光有很多的村子大规模搞大棚农业。文化产业这块,除了横店的影视我们有一个更典型的案例就是北京的宋庄,北京宋庄是一个文化产业,虽然是通过书画家自发地去居住形成的,但它形成了一定的规模,成为一个有名的文化艺术村。

旅游业是现在很多的村子所做出的选择。我们看一个案例,在广州白云机场的旁边,有一个村子叫花山。这个花山是由几个企业改造的,它走的是综合性山产路径,这里面有红酒、咖啡、影视、太极、书画等等,它是一个作为休闲的空间,也是创客的空间,而不是纯旅游。为什么很多村子来选择旅游业这个作为方向呢?有三个重要的理由,第一是乡村具有市场的吸引力,对于城市居民来说,乡村对他们的生活的环境形成的很大的反差;第二是乡村的生态、农业、人文、民俗、美食等发展条件;第三就是乡村旅游的投资可大可小的,比较容易进入。

发展乡村从资源着手。乡村往往在山区里或森林里,可以做生态观光和生态度假,它的生态是负氧离子;乡村有大片的农田,这些农田可以农业观光;乡村的建筑,有的是老房子,我们可以看古迹,比如说老祠堂或人故居;还有一般的房子我们稍加改造也可以做民俗,住在老百姓的家里,体验另一种感受;乡村还有地方的文化,可以做餐饮购物娱乐体验等,这是我们乡村旅游一般走的这些路径。

乡村旅游的主要的业态。一般来说起步的阶段是有两个阶段的,一个是起步比较容易的农家乐和民宿;另一个是古镇的观光,然后在这个基础上慢慢的发展会有新的业态,就是乡村游乐和乡村度假。

乡村旅游除了民宿农家乐之外,容易发展起来的是农业观光。农业观光利用农田的基础,种花卉、水果、蔬菜等,像农村经营那样来发展它,而花卉是最受欢迎的。现在已经进入一个全民花海的时代,我们每个城市周边都看到花海景区。油菜花海、玫瑰花海、樱花花海,这几个是占主流的。但花卉,存在一个季节性的问题,需要思考如何把产业深加工,增强它的独特性。

在花卉这一块,有一个很好的例子“五朵金花”。就是五个村子的不同主题,有挑花、菊花、菜花等,它已经做了数字导览、乡村艺术等,包括菊花的文化这些诗词文化。

日本又是怎么做的呢?日本有一个案例是芝樱公园,是一个花海。芝樱看起来像樱花,但是它是长在地上的,形成大片的花海,同时又不局限于花海,在花海里做了很多的游乐的项目。另外可以做薰衣草花海,在日本的农场里,他们所做的薰衣草花海,有薰衣草厂房、薰衣草冰淇凌、薰衣草香水、薰衣草糖、还有薰衣草罐子,可以带回去种植,还可以教人制作工艺品。另外把周围的乡村利用起来,让人钓鱼、骑马、住宿,坐热气球、晚上看星星,它是一个多元化的发展。所以薰衣草只是一个引子,引过来就会发现有很多好买的好玩的,还可以住下来。

水果蔬菜的吸引力就比花卉弱很多,但是它的品质会被比较,比如说增城的菜,现场采摘的农事体验会带来乐趣。 

有一个案例是台湾的金勇农村。这个农场种植西红柿,叫番茄联合国或者叫联合国西红柿,它的这个面积很小,但是种了全世界的西红柿,游客可以看到西红柿果干馒头、西红柿冰淇淋,西红柿香皂等。能打开眼界,同样像葡萄,葡萄是一种水果,葡萄的旅游是自然的延伸出来,就是葡萄酒生产、葡萄酒文化、进行商务的活动和构架。

在农业园里,我们是可以把种植和养殖结合在一起的。像大丘园里面利用台湾火龙果在下面养鸡,南沙的百万葵园也养了鸡,叫葵花鸡,但是单一的火龙果目前的技术只有半年产果,另外的半年没有游客,这是产品单一带来的一个问题。同样的花卉业也面临季节的问题。三水荷花世界,通过技术的力量解决了一个全年看荷花的问题,我们农业旅游要尽量整合科技资源。

农业旅游乡村旅游发展到一个综合体阶段,比如田园东方,包括六大板块,重点是做农业、文旅和居住,无锡原来是阳山水蜜桃的产地,从生产到栽培示范,到苗木育苗,它把农业的产业链做的齐整,在这个基础上做传统的乡村文化和教育,然后配套的房地产。国家提倡的田园综合体,没有旅游两字,但是隐含了旅游,包括了特种农业,循环农业,要求田园综合体要围绕农业做文章。

乡村旅游一步一步发展完善应该有这样的一个过程。一开始往往从观光起步,然后发展到度假,逐步的升级。百万葵园原来只是观光,门票45元,看葵花吃葵花鸡,然后种其它的花,做婚纱摄影基地,门票变成80元。后来有了戴安娜公园、小火车和童话,门票变成110元。再后来有各种动物、有戏水区域等丰富的内容,门票涨至140元,这个就是发展乡村游乐典型的发展过程。

所以我们从农业园的发展要点,第一个要加强观赏性,第二个要重视全年经营,第三个是具有趣味性。

再看国外的案例,新西兰的爱歌顿农场,爱歌顿农场里面除了水果的观光和种植之外还有动物、游乐活动和剪羊毛表演,讲解员也是很有趣。农用拖拉机可以参观、可以摘水果、可以和动物亲密接触,还有滑槽项目。另外我们看桃米村,桃米村在921大地震时,整个村子被摧毁了。在重建的时候,首先建了一个教堂,这个教堂成为整个村子精神信仰的中心,也是游客必然去看的一个地方,坐在教堂里,有导游讲解历史。到桃米村主要是看生态,以整个村子的生态作为主要的卖点,因此叫桃米生态村。

 很多的古村古镇一开始往往是一些画家和摄影爱好者来,通过他们的作品发布到网上,引起社会的关注,有更多的人来。然后有了餐馆、客栈,部分老房子、老祠堂开始收费,政府开始逐步投资,整合营销,甚至整个村子收门票,这样就成为一个真正的景区。但是不管是政府还是企业借入古村古镇旅游,古村古镇看起来都是差不多的,这种雷同是一个致命伤,我们要从相同当中找不同。这个不同有两个渠道,一个是自身的资源里面找不同,另外一个就是整合外部资源找不同。

在起步阶段有一个推进的过程,把最基础的推出来。我们在做村子时候,要努力把它和政府所做的新农村公园朝景点方向发展,景点要可向往、可进入、可停留、可消费、可回位。

在经营主体的选择方面,要慎重选择,现在很多小企业看好资源就投资,往往没有能力建好。现在的经营模式,分为四种情况:旅游公司,政府引导以老百姓为主经营,企业,村民集资管理。 

在村子宣传方面,要营造一种美好的形象,让人有想象空间,像婺源是中国最美的乡村;周庄是传统思路,从油画开始,然后做邮票,推广成中国第一水乡;乌镇不一样,后来居上,做的是国际戏剧节,第二利用互联网,整合外部资源。同样的,其他古镇也可以引进艺术家,引进美食,这也是整合外部资源。 

古村古镇还需要重视保护,关键是保护整体的风貌,保护人文风情。除了文物古迹,还有客栈,客栈里有小型的演艺是有必要的。乡村旅游营造好休闲氛围,袁家村离西安一个半小时,美食,皮影戏,秦腔,这些民俗文化吸引了很多游客。不同的文化有不同的开发方式,重点研究自己的素材。 

总的来说,不要做传统乡村,要有很的强参与性,运用新的技术,做出高度、风度、精度、热度。


中国乡村发现网转自:古村与新乡村主题展 微信公众号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