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政治站位 狠抓工作落实
全力以赴打赢脱贫攻坚战
这次全省脱贫攻坚第三次推进会议,既是部署工作的会议,更是解决问题的会议、压实责任的会议,主要是通报中央对我省2016年扶贫开发工作成效考核情况和我省对省辖市、省直管县(市)的考核情况,研究部署进一步做好脱贫攻坚工作特别是整改工作。
一、提高政治站位,端正指导思想
今年以来特别是全省脱贫攻坚第二次推进会议以来,各地各部门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要求,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各项工作取得新进展。在这一过程中,广大干部群众做了大量工作、付出了艰苦努力。取得了不小成绩,但也存在不少问题。无论是贫困识别与退出准确率较低、产业扶贫利益联结机制不健全,还是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未能充分发挥效益、扶贫基础工作薄弱等,所有这些问题的根源,都可以归结为政治站位不高、指导思想不正、工作作风不实三个方面。如果这些问题不解决,就很难打赢脱贫攻坚战,就会犯极大的政治错误!
第一,要深刻认识脱贫攻坚是党中央明确的一项极其重要、极为严肃的政治任务,必须放在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战略地位来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最艰巨的任务、最大的短板是脱贫攻坚,这是一个标志性指标。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强力推进脱贫攻坚工作,并把脱贫攻坚方略明确调整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习近平总书记率先垂范、亲力亲为,在多次重要会议、多次重要活动、多个重要场合,都反复强调扶贫,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作出一系列新决策新部署,形成了新时期扶贫开发重要战略思想,为我们做好脱贫攻坚工作注入了强大思想动力、提供了行动指南和根本遵循。习近平总书记之所以驰而不息地指导扶贫、部署扶贫、督战扶贫,就是因为脱贫攻坚体现了我们党的根本宗旨,直接关系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脱贫攻坚关系“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决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能否如期实现;脱贫攻坚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有利于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和国家长治久安。对脱贫工作来说,讲的是政治、干的是民生、体现的是大局、反映的是党性;不折不扣完成脱贫攻坚任务,是全党的重要使命、是各级各部门义不容辞的政治责任,是我们向中央签下的军令状。我们必须从讲政治的高度认识脱贫攻坚,强化责任担当,把抓好脱贫攻坚作为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的政治任务、作为检验“四个意识”的重要标准、作为党委政府的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以对党对人民对历史负责的态度,全力以赴打赢脱贫攻坚战。第二,要深刻认识中央对精准扶贫要求之高、把关之严前所未有,必须用超常的力度、超常的措施推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扶贫开发推进到今天这样的程度,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要做到扶持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精准、脱贫成效精准,特别是在今年全国两会和中央政治局会议上两次提出要用“绣花”的功夫来抓好扶贫,这体现了我们党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去年,中央印发了《省级党委和政府扶贫开发工作成效考核办法》,强调严格考核、严格追责。从中办、国办对2016年省级党委和政府扶贫开发工作成效考核情况的《通报》、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对我省扶贫开发工作成效考核情况的《通报》来看,关注的重点都是精准,指出的问题都是不精准方面的,提出的整改要求核心也是精准。这充分说明中央对落实精准方略,要求是严肃的,把关是严格的。我们一定要牢牢把握精准这个核心要求、做好精准这篇关键文章,按照精准标准找问题、按照精准要求定措施、按照精准目标抓退出,下真功夫硬功夫大功夫、下一番“绣花”功夫,保质保量完成脱贫攻坚各项任务。
第三,要深刻认识我省脱贫攻坚工作差距较大、形势严峻,必须秉持从严从实的态度。截至目前,脱贫工作已开展了很长一段时间,有些干部认为功夫已经下得很大了,劲已经使得很足了,该部署的都部署了,该要求的也都要求了,种子已播下,可以坐等开花结果了,松懈情绪自然就产生了。从中央考核看,我省有些方面存在的问题还比较严重。比如,贫困人口识别与退出不精准的问题,有的贫困人口稀里糊涂进、稀里糊涂出;扶贫措施不精准的问题,有的地方列出的脱贫措施千篇一律,没有因户施策、因人施策;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未能充分发挥效益的问题,有的地方扶贫资金大量滞留,不敢用、也不知道怎么用;政策兜底脱贫人口比例过高的问题,有的县委书记、县长急于脱贫摘帽,升官走人,结果造成脱贫“一兜了之”;易地扶贫搬迁工程进度缓慢的问题,有的地方有畏难情绪,搬迁工作整体滞后;非贫困县和非贫困村的脱贫工作重视不够的问题,有的地方扶持措施少、力度弱,有的县县本级基本没有投入财政扶贫资金;省辖市市委、市政府对脱贫工作重视不够的问题,有的省辖市认为扶贫工作是县委书记、县长的事,没有切实担负起自己的责任;扶贫基础工作薄弱的问题,有的村没有集体经济、有的驻村第一书记驻村不住村、有的村党支部软弱涣散,等等。这些突出问题表明,我省脱贫攻坚工作与中央要求相比、与群众期盼相比、与先进地区相比还有比较大的差距,我们一定要绷紧思想上的弦,像反“四风”、反腐败一样,保持清醒头脑,拿出“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劲头,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韧劲,抓好突出问题整改,稳扎稳打做好脱贫攻坚工作。
二、扭转工作作风,狠抓工作落实
脱贫攻坚说到底是作风问题、落实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崇尚实干、狠抓落实,指出如果不沉下心来抓落实,再好的目标、再好的蓝图,也只是镜中花、水中月。当前,我省脱贫攻坚工作中存在的诸多问题,绝大多数都与干部作风漂、工作不落实有关。各级各部门和各级领导干部都要切实转变作风、狠抓工作落实,以较真促认真,以碰硬求过硬,切实把脱贫攻坚向纵深推进。
一要对标中央。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抓落实,前不久中央有关部门专门对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元旦贺词中提到的6件民生实事进行督察,这表明了中央抓落实的坚定态度和工作作风,为我们树立了标杆、作出了榜样。对脱贫攻坚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不能弄虚作假、搞数字脱贫,我省一些地方居然还干这种事情,政治意识到哪里去了?我们强调增强“四个意识”,向党中央看齐、向习近平总书记看齐,看齐不能停留在口头上,要体现到实际行动上、体现到狠抓落实上、体现到工作实效上。凡是中央有部署的,各地各部门都要认真对标,中央怎么要求、重点是什么、我们怎么落实,细化分解、明确责任,形成完整的时间表、路线图、责任链,把脱贫攻坚工作抓得细之又细、实之又实。
二要沉下身心。很多工作之所以抓不好,根子上的问题在于一些干部没有沉下身心,工作不上心,整天浮在面上。要经常走到群众中去、深入田间地头,全面掌握脱贫攻坚工作的基本状况、工作重点、存在问题,准确掌握每个贫困户的实际情况,找准“穷根”、明确靶向,量身定做、对症下药。要借这次脱贫攻坚整改的东风,坚持以上率下,突出方式方法转变,下狠劲把作风问题扭转过来。比如,调查研究要从明察改为暗访,从事先安排调研点改为随机走访,确保看到真实情况;比如,对驻村第一书记,组织部门要加强日常管理,随机抽查、突击检查,发现问题及时通报处理。省委、省政府和省直机关要带头,市、县、乡、村一级带一级,层层转作风,通过领导带头,推动各级把作风转变过来。
三要真抓实干。抓而不真等于不抓,干而不实不如不干。脱贫攻坚是项硬任务,来不得半点虚假,必须以真抓促落实,以实干求实效。省里出台的“5个办法”“5个方案”“5个专项方案”,中央是充分肯定的,关键是我们怎么抓实。比如,对精准识别工作,省里确定了“一进二看三算四比五议六评”工作方法,方法教得够具体了、“回头看”工作也开展了,但为什么还存在问题?我看主要还是没有对照“两不愁三保障”目标认真干。比如,退出准确率低的问题,之所以有人喜欢搞数字脱贫,实际上体现出的是干部不想花真功夫,只想通过算账的方式把贫困人口糊弄出去。在脱贫攻坚上,中央要求是严格的,任何大而化之、蒙混过关的想法都是行不通的,我们既不能层层加码、盲目拔高指标、不切实际地赶进度,也不能当“小脚女人”,寄望于最后一年中央降低标准。无论是贫困县还是非贫困县,无论是省直单位还是市、县,都要真抓实干,扎实推进精准脱贫各项工作,踏踏实实做、一步一个脚印地干,使精准施策、精准推进、精准落地各环节都实起来、严起来,确保脱贫成效真实可靠,不弄虚作假、不搞数字脱贫,确保脱贫成效真正获得群众认可、经得起实践和历史检验。
四要较真碰硬。我们有些工作、有些问题,大家都看到了,也作了部署,为什么老是解决不了?关键还是没有较真碰硬,很多时候停留在一般的部署、一般的号召、一般的批评。现在脱贫攻坚工作中的很多问题都是难啃的“硬骨头”,面对这些问题,要以对党和人民事业、对河南发展高度负责的态度,拿出“刮骨疗毒”的勇气,把该负的责任负起来、把该做的工作做好,在较真碰硬中解决问题、推动发展。每个人的位子都不是“终身制”,要依据工作开展情况,该表扬的表扬、该批评的批评,该约谈的约谈、该调整的调整、该撤换的撤换。
三、加强组织领导,强化责任担当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脱贫攻坚是一场战役,大家立了军令状,就要完成,军中无戏言,到了时间节点完不成,就要“军法从事”。各级党委、政府一定要切实负起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政治责任,做到守土有责、守土尽责。
一要加强领导、充实力量。认真贯彻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管理体制,严格落实脱贫攻坚一把手负责制。省委、省政府将坚定扛稳抓牢做实对脱贫攻坚负总责的责任,我和润儿同志将坚决担负好领导责任,投入更多精力、下更大气力,各位省级领导也要加强对联系县脱贫攻坚工作的督促指导,及时反映情况。各级党政一把手要亲自抓,不承担政府职务的党委副书记、政府分管领导,要把主要精力放在脱贫攻坚上。切实支持扶贫工作部门补充人员力量、提升素质能力,为脱贫攻坚工作顺利推进提供坚强保证。
二要落实责任、形成合力。进一步完善职责清晰、各负其责、合力攻坚的责任体系,督促市县乡村和有关部门负起各自的责任、干好各自的工作。当前,要克服三种不良情绪:一是畏难情绪,有一些地方条件差一些、困难多一些、基础弱一些、任务重一些,认为脱贫工作不好做、做不好;二是厌战情绪,有的同志在一个地方工作时间长了、年龄偏大了,想着早摘帽子早落地;三是麻痹情绪,一些条件好、任务轻的地方,个别干部感到完成脱贫攻坚任务轻而易举。这三种情绪都很危险,必须强化责任意识、下大气力解决。有畏难情绪的,要认真分析有利条件,科学整合本地人财物等资源,学习借鉴外地先进经验,进一步调整完善工作思路。有厌战情绪的,要看到打赢脱贫攻坚战关系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党组织交给我们沉甸甸的担子和必须扛起的责任,光荣而神圣,必须不折不扣完成好,做到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有麻痹情绪的,特别是自身条件比较好的地方要认识到改革发展稳定基础本就比较好,更没有理由做不好工作。一级有一级的责任,一级要解决一级的问题,各地各部门要落实责任、形成合力,决不能遇到问题绕着走,把难题推给上级、留给下级。尤其是省直部门要扛起帮扶责任,结合各自职责,认真研究制定扶贫工作具体推进措施,用足用好部门资源,做到实打实帮扶。省委组织部门要配强队伍、扭转作风、管理好驻村第一书记;省发展改革、财政、民政、卫生计生、教育、交通、审计、监察等部门要发挥职能,在易地扶贫搬迁、财政资金管理、低保医保救助、就学就业保障、基础设施建设、监督督查等方面履行好应尽职责,决不能简单地把工作压到市、县,自己只是摇摇棒子、挥挥旗帜。
三要严格考核、奖惩分明。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考核就要有实效,不能变成形式主义的东西;要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树导向、严规矩、压责任,确保脱贫攻坚工作质量。我们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要求,通过最严格的督查考核、最严格的问责追责,倒逼责任落实。考核结果运用要奖惩分明,作为对党委、政府主要负责同志和领导班子综合评价的重要依据,实行一票否决。我省贫困县考核办法2014年底就制定出来了,是全国最早出台考核办法的省份之一,但在考核结果运用上没能较真碰硬,导致考核约束力不强。下一步要坚持言必行、行必果,持续完善考核办法,使之更加科学;公平公正执行考核工作程序,不能凭印象,更不能塞人情私货,真正使考核经得起检验、让人服气;加强考核结果运用,必须向中央学习,做得好的该奖励的奖励、该提拔重用的提拔重用,做得差的该批评的批评、该约谈的约谈、该调离的调离、该处理的处理,真正以考核促使各级各部门把该负的责任负起来、把该做的工作做好。
四要突出重点、统筹兼顾。对于脱贫攻坚任务重的地方,要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这一点必须十分明确,但在突出重点的同时,也要统筹兼顾好其他方面工作。前不久,中央就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下发了文件,各地各部门要把学习教育作为推动各项工作的根本动力,在抓好脱贫攻坚的同时,统筹推进改革发展稳定各方面工作,切实把中央决策部署一件一件贯彻落实好。经济发展是包括脱贫攻坚在内一切工作的基础,没有发展其他什么也谈不上。预计今年一季度我省生产总值增长8%,各项指标总体有新的进步,保持了好的发展态势。我们要下大气力、一刻也不能放松,努力保持经济发展的好势头。要把稳定工作牢牢抓在手中,不发生重特大安全事故,不发生重大公共安全事故,不发生损害群众利益的恶性事件及其引发的持续性负面舆论炒作热点。总之,要努力确保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确保社会大局和谐稳定、确保党风政风风清气正,为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创造良好环境。
(本文节选自河南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谢伏瞻同志2017年4月21日在全省脱贫攻坚第三次推进会议上的讲话,题目为编者所加。)
中国乡村发现网转自:党的生活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