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邹国浩:关于孝感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发展情况调查

邹国浩:关于孝感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发展情况调查

作者:邹国浩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作者授权发布) 更新时间:2008-12-17 录入:桂子山

4月7日,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和卫生部长陈竺到孝感市孝南区三汊镇卫生院考察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对我市发展“新农合”,创新大中城市医院专家与乡镇卫生院医疗合作办法,让农民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中,既能得到大医院的专家医疗服务,同时花钱又少的作法给予了充分肯定。近期,我们对全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开展情况进行了调查,找乡镇干部、乡镇卫生院院长、参合农民患者,进行了多场座谈。调查了解的情况如下: 一、新农合给农村带来了新气象 自2003年4月,云梦县作为全省首批八个新型医疗试点县(市)之一,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此后,孝感市七个县市区先后启动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截止到2007年,全市共有3073603人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占全市农村人口的81.58%。从2003年7月至2007年8月,全市累计筹集农村合作医疗基金26455.02万元,其中:农民个人缴费基金7168.49万元,国家财政下拨资金10125.78万元,省财政配套资金6739.54万元,当地政府投入资金2421.21万元。 自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以来,农村面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首先,解决了农民“看病难、看病贵”。“新农合”之前,农民看病没有补偿,拿不出钱来看病治病,怕病,老百姓常说的是“穷人不害病,犹如走大运”。害了病常常是“小病拖,大病扛,重病等着见阎王”。“新农合”以后,农民有了保障,能看的起病住的起院了。其次,有效遏制了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致残。“脱贫致富三五年,一场大病回从前”是对“新农合”前农民因病至贫、因病返贫现象的形象写照。“新农合”以后,患病农民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得到了合作医疗基金的补偿,因病致贫、因病致残的情况大大减少。其三,促进了农村稳定和谐。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开展,减轻了农民的医疗负担,让农民得到了实惠,推动了农村经济发展,促进了农村社会稳定和谐。 二、新农合给乡镇卫生院带来了新变化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后,乡镇卫生院发生了可喜的变化。 表现最突出的是:在乡镇卫生院就诊住院的病人成倍增加。李克强副总理和卫生部陈竺部长考察过的孝南区三汊镇卫生院院长黄玉丰告诉我们:原来在新农合前,我们卫生院最愁的是病源,看得起病的农民嫌我们卫生院设施、医疗设备差,不管小病大病都到市区大医院就诊,不愿意到我们镇卫生院来。看不起病的农民有病拖着扛着,不来看病。卫生院成天冷冷清清,没几个病人上门。现在(新农合后)不同了,来卫生院看病住院的病人成倍增加,原来看不起病、住不起院的农民,有了新农合这个保障,现在都能看得起病住得起院了。原来(新农合前)医生成天闲着无事干,现在(新农合后)医生每天忙得连吃饭的时间都没有;原来(新农合前)医院的病床一直空闲没病人住,现在(新农合后)医院病床经常是人满为患不够用。 表现最直接的是:乡镇卫生院效益明显提高,医务人员工资有了保障。孝南区中心卫生院肖港镇卫生院,2006年新农合前,全卫生院业务经营额只有100万左右,2007年新农合以后,全年业务经营额达到600万。新农合前,全院医务人员工资靠区卫生局补助才能发放,退休职工每月只能发300元,在职职工每月400元。新农合以后,医院职工平均月工资翻了两番达到1000多。安陆市洑水镇卫生院,新农合前医院业务收入年均180万左右,医院效益最差时,一天的业务经营额不到100元。新农合后,医院业务量明显增加,2006年达到280万,2007年410万。新农合前,医护人员平均工资不足300元,业务技术人员纷纷外出打工。现在,医护人员工资达到了人平1600元左右,外出打工的业务技术人员都纷纷找人托情要求回卫生院上班。 表现最明显的是:乡镇卫生院得到了大发展,服务质量有了显著提高。安陆市洑水镇卫生院,过去门诊住院都在一起,病人到卫生院就诊,分不清在哪里看病在哪里住院。现在镇卫生院单独设立了住院部,把门诊和住院分开了,还着手准备建住院大楼。云梦县沙河乡卫生院,原来医疗使用面积1000多平方米,为了满足患者的需要,2006年投资260万元建起了医院住院部,病房安装了空调、电视机、升降床,大大改善了住院环境。乡镇卫生院有了发展,服务质量也明显提高了。原来新农合前,乡镇卫生院病源少、效益差、职工工资低,医护人员不安心工作,医院规章制度形同虚设,扯皮闹事的多。新农合后,来卫生院看病的病人增加了,效益好转了,职工工资有了可靠保障,医院干部职工工作有了奔头,积极性空前高涨,病人多了自觉加班加点,一心一意为医院谋发展谋服务。 三、新农合给农民带来了新实惠 新农合给农民带来的实惠主要有两个: 一个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政策给农民带来的实惠。 随着国家新农合政策的深入实施,各地都结合各自的实际,制定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实施办法,对参合农民住院患者和慢性病病人制定了补偿标准和补偿办法,让农民得到了实惠。据统计,从2003年7月至2007年8月,孝感市农村合作医疗基金补偿参合农民患者医疗费用14735.32万元,共有3591897人次从各级医院门诊、住院、体检、大病补助中得到了实惠。农民报销医疗费用审批程序和手续也很简单、方便、快捷,基本上都做到了即报即结。 另一个是城市大医院的专家教授给农民带来的实惠。说是“新”实惠,就是指农民在国家新农合政策之外在这方面得到的实惠。 和李克强副总理、陈竺部长拉过话的三汊镇漫桥村村民刘公云,2008年3月30日早晨下雨骑车时因路滑摔跤,造成右手肱骨粉碎性骨折。当时来到三汊镇卫生院,正赶上孝感市中心医院骨科专家王以强教授坐诊,刘公云30号入院,31号王以强教授就给他做了手术,住院11天康复出院。共花医疗费4900元,报销了3406元,自己只花了1494元。刘公云告诉我们:这种手术换成以前到孝感市中心医院去做,少说得1万块。按《孝南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实施办法》补偿标准只能报销2、3千元,自己得花6、7千元,这还只是住院的费用,如果加上病人、陪护家属来去的车费、生活费、住宿费、亲朋好友的探视费、误工费等费用,至少要花费一万多块。“现在好了,城里大医院的专家来看病,为我节约了1万多块啊!”刘公云十分高兴地说。我们把三汊镇参保农民几种常见外科手术病例在乡镇卫生院和市级医院住院费用作了一个对比:三汊镇农民参保后镇、市二级医院住院费用对比表住院科目诊治医院住院费报销比例报销金额农民实际支付金额 剖腹产市级医院600030%18004200 三汊镇卫生院200070%1400600 阑尾切除市级医院300030%9002100 三汊镇卫生院100070%700300 胆囊切除市级医院500030%15003500 三汊镇卫生院220070%1540660 骨外科手术市级医院800030%24005600 三汊镇卫生院300070%2100900 注:在市级医院住院病人及陪护人员的来往车费、住宿费、生活费、误工费、探视等费用还未列其中。我们也把三汊镇参合农民2007年第一季度至2008年第一季度住院病人费用作了一个统计分析:三汊镇农民参保后三级医院住院费用对比统计表(2007.4.1——2008.3.31)住院人数诊治医院报销百分比起付线医疗费用金额农民实际报销金额农民实际支付金额同案病例人平支付 315人区级以上医院30%800元249.9万元67.4万元182.5万元7933元 595人区级医院50%300元191.4万元86.7万元104.7万元3216元 1236人三汊镇卫生院70%80元119万元76.38万元42.62万元962元

在孝南区卧龙乡,我们也了解到类似的情况: 卧龙乡金星村村民钟芝兰,76岁,今年2月因意外摔跤造成股骨骨折,卫生院请回了本乡本土的孝感市中心医院骨科专家王以强,在乡卫生院给钟芝兰做了手术。住院16天,连所用的钢板等医用材料费在内一共才花了16000元医疗费,新农合基金报销了5000元,最后患者只花了11000元左右。钟芝兰在卧龙乡党办工作的儿子告诉我们:象这种手术如果不接王以强教授来做,直接去市中心医院住院治疗,至少要花3、4万。 卧龙乡金星村三组村民29岁的李艳华,今年3月21日到乡卫生院生小孩,经检查,发现胎儿是十多斤重的巨大儿,必须要采用剖宫产手术接生,乡卫生院请来了孝感市一医院的妇产科专科周清凤给她做了剖宫产手术,胎儿出来竟有13.2斤。住院5天,手术医疗费用总共1600元,报销998元,患者只花了600元。“花600元就能请到妇产科专家做这么难的剖腹产手术?”结完帐,李艳华还有点不相信这会是真的。在卧龙乡卫生院,我们也把农民常见的几种病患在三类医院的住院费用及报销情况大致做了一个比较:三类医院住院报销费用比对表疾病种类阑尾炎剖宫产胆囊切除术 医疗机构卧龙乡卫生院区级医院区外医院卧龙乡卫生院区级医院区外医院卧龙乡卫生院区级医院区外医院 起付线803008008030080080300800 报销比例70%50%30%70%50%30%70%50%30% 医疗总费用180030004000200030004000300040005000 报销补偿金额12041350128013441350960204418501260 个人自付596165027206561650304095621503740 因为为农民节约了大量费用,让老百姓有了看得见、摸得着的利益。在我们所调查的所有参合农民住院患者中,农民对城市大医院专家教授到乡镇卫生院给他们看病治疗都十分的盼望欢迎。 四、新农合在实践中催生出新机制 在新农合开展的过程中,各地在实践中结合各自的实际情况和特点,产生了很多服务群众、方便农民、让“农民得实惠、卫生院得发展、专家有作为”的新机制、新办法。 一是城市大医院与乡镇卫生院对口合作。 这主要是为了响应中央和各级党委、政府“城市卫生支农”的号召,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关于城市卫生对口支援农村卫生工作的有关文件精神,城市一些大医院建立与基层医疗机构对口合作帮扶的协作办法。如孝感市中心医院,于2004年元月组建了孝感市医疗协作集团,组织全市70多家基层医疗机构进行合作,其中对口帮扶乡镇卫生院60多家,挂牌合作的就有孝南区三汊镇、孝南区卧龙乡、孝南区肖港镇、云梦县沙河乡、安陆市雷公镇等乡镇,并与这些医院签订了技术合作协议。安陆市卫生局,为了加强安陆市直医疗机构对口帮扶乡村卫生院,先后出台了《安陆市市直医疗卫生机构对口支援13家乡镇卫生院建设的方案》,明确规定:安陆市、市属大医院要与农村卫生机构建立对口支援的长效机制,为卫生院提供服务、业务指导、培训人员、卫生管理、经费和设备支持等,通过“一帮一”帮扶,使受援卫生院逐步改善基础设施条件和环境,提升内部管理水平,提高医疗卫生服务技术和卫生人员业务素质。 二是城市大医院专家与乡镇卫生院对口帮扶。 这种情况更为普遍,也更为灵活。由于乡镇卫生院普遍存在医院设施差、医疗设备落后、专业人员技术水平较低的状况,为了改变困境,满足广大农民患者的就医需求,乡镇卫生院采取这种“借人才”、“借专家”、“花小钱解决大难题”的办法,把市级大医院的知名专家教授“请进来”,到卫生院来坐诊、会诊、讲课、指导。这样做的结果,取得了“多赢”的效果:有了大医院的知名专家,不仅大大提高了卫生院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同时,通过专家的传、帮、带,提高了卫生院医务人员的医疗水平,提升了卫生院的医疗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另外还就地解决了农民患者先前需要去大医院就诊的一些大病重症,大大减轻了农民患者的医疗负担。 有了这种“多赢”的效果,这种“借专家”的作法如雨后春笋,很快在各地卫生院发展起来了:孝南区三汊镇卫生院,请了孝南区妇幼保健院儿科专家沈军教授常年到卫生院坐诊两年多,接诊病人2万余例,免收农民专家就诊挂号费20余万,还为卫生院培养了一批年青业务骨干。同时聘请了孝感市中心医院主任医师、享受国务院津贴的专家王以强教授,每周日到卫生院坐诊。坐诊40余次,接诊病人2000余例,在卫生院开展骨科手术60余例,治愈率92.5%。治愈骨伤疑难杂症180例,培训卫生院骨科业务骨干6人,使卫生院能够独立开展中小型外科手术。还先后邀请孝感市中心医院、孝感市第一人民医院、孝感市中医院、孝南区妇幼保健院、湖北航天医院、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医学分院、孝感市口腔医院的专家李卫民、李睿、沈雄山、邹三明、高胜营、张双斌、杨鹏鸣、周清凤等知名专家教授来卫生院会诊,确诊并治愈疑难杂症100余例,为农民病人减轻负担50余万。 卧龙乡卫生院,利用孝感市骨科专家王以强是卧龙本地人的有利条件,打“乡情牌”,把王以强请回卧龙乡卫生院,每周四上午定期坐诊。由于王以强的名气大,不仅每周四上午卧龙乡本地的农民来找王以强看病,就连周边的毛陈、陡岗的农民和孝感城区的新华街一带的居民都慕名而来。有了专家坐诊,来卧龙卫生院看病的病人成倍增加。 肖港镇卫生院,通过对地方病种病例的摸底调查,建立农民健康档案。针对本地阑尾炎、胆结石、肾结石、摔伤骨折、糖尿病、肝病、口腔疾病等常见病多发病的特点,根据卫生院本身的技术力量和医疗设备,有针对性地请了孝感市中心医院的骨科专家王以强、内科专家郑晓清、口腔科专家夏所云等相关专家来院坐诊,解决了农民的病患,满足了农民的就医需求。 云梦县沙河乡卫生院,院长程改超早年在孝感卫校读的书,后来又到孝感市中心医院进修,孝感市中心医院多名专家都是他的老师。他利用“师生情”多次请市中心医院的专家来沙河帮助诊治疑难杂症,并且还与孝感市中心医院建立了技术合作单位。 三是患者个人利用亲情、乡情、友情,直接联系大医院专家到乡镇卫生院为患者治疗。这类情况比较少。如前面所述的卧龙乡金星村村民钟芝兰,股骨骨折手术,就是她在卧龙乡政府党办的儿子直接找到市中心医院的骨科专家王以强教授到乡卫生院做的手术。这三种情况,虽然方式都各不相同,但都方便了农民看病治病,减轻了农民患者医疗负担,促进了乡镇卫生院的发展。 五、新农合在发展中产生的新问题 随着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深入开展,农民参合的积极性空前高涨,农民患者到乡村卫生院就诊住院急剧增加。加上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历史性欠账,由于城乡发展不平衡造成的医疗供求矛盾,给乡镇卫生院带来了一些新问题。 一是乡镇卫生院技术人才严重匮乏。如孝南区卧龙乡卫生院,全院职工81人,退休职工占三分之一,非专业技术人员占三分之一,余下不足三分之一是专业技术人员。医护人员严重缺乏,医院没有麻醉医生,没有心电图、B超医生,要做手术只能到别的医院“借医生”。在孝南区肖港镇,肖应纯院长向我们叫苦:“现在好的业务技术人才都进了城,本科生根本就不到卫生院来,好一点的人才根本留不住。”由于缺乏业务技术人才,拥有近10万人口的肖港镇,每年到镇卫生院生小孩的孕妇只有100多例,其余的大都外流,转到市区医院生小孩的就有近600例。 二是乡镇卫生院医疗设备落后老化。孝南区卧龙乡卫生院院长告诉我们:目前他们卫生院使用的放射机还是80年代的200mAX光机,由于设备老化,连腰椎、胸透这样的侧位拍片都无法完成。卫生院急诊急救的设备也严重缺乏,呼吸麻醉机等手术急需用的设备都没有,严重影响了手术的开展。在调查中,孝南区肖港镇卫生院反映:卫生院原来有一台200mAX光机,现在国家又给他们配置了一台200mAX光机,拨下来的这台设备不能发挥作用,只能闲置着。而医院急需的彩超等检查设备国家又没有给予扶持,医院又没有钱买,影响了对患者的诊疗。 三是乡村卫生院基础设施急需改善。孝南区三汊镇卫生院,住院部是1975年建的老房子,下雨天屋顶滴水,起风时满屋跑风,由于年久失修,房子成了危房。为了解决病人住院的问题,卫生院只得把门诊大楼的会议室腾出来改作住院部,但由于住院病人的大量增加,根本满足不了病人的住院需求,加之会议室改作的住院部结构不合理,没有厕所卫生间,病人住院很不方便。目前,三汊镇卫生院现在最在急的是需要扶持盖一所住院大楼。安陆市洑水镇卫生院,也是没有住院部,医院门诊部和住院部挤在一起,病人看病住院很不方便,需要建一所住院部,但自身力量有限,需要国家和上级部门扶持帮助。 四是城市大医院专家对口帮扶乡镇卫生院的合作机制还不健全。目前,到乡镇卫生院会诊、坐诊、指导、讲课的专家,大都是大医院退休和退居二线即将退休的医生。他们通过与乡镇卫生院之间建立的亲情、乡情、友情、师生情,利用节假日和休息时间,到乡镇卫生院进行帮扶。而所在的单位又担心他们到下面乡镇卫生院会诊坐诊,以他们的高尚医德、精湛医术,把患者和病人都吸引到乡镇卫生院看病去了,对城里医院的病源造成影响和冲击。因此,对这种做法不鼓励也不支持。城市大医院专家到乡镇卫生院帮扶很多都得不到单位和组织的支持,大多处于一种民间感情合作的状态。只有少数开明的卫生主管部门和城市医院通过对口支持乡镇卫生院,带动农村病人双向转诊,实现互惠合作。 六、新农合给我们带来的新启示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在发展实践中,带给我们一些启示: 启示一:国家还要进一步加大对卫生事业的投入,特别是要加大对乡村卫生院建设的投入。根据2007年孝感市卫生年报分析:全市县以上城市医院38所,乡镇卫生院111所,城市医院拥有专业技术人员6294人,乡镇卫生院4226人,城市医院万元以上医疗设备11889台,价值62685万元,乡镇卫生院万元以上医疗设备2970台,价值10126万元。同期,城市医院门诊为330万人次,乡镇卫生院门诊为324万人次。从中可以看出,乡镇卫生院和城市医院在技术人员、医疗设备等方面差距还很大,而医技力量比较薄弱的乡镇卫生院承担了与城市医院相当的门诊服务量。作为乡村卫生院,直接面向农村,承担着大多数农民的医疗预防保健服务功能,是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卫生服务的主体力量,是农村二级医疗预防保健网的枢纽,因此要把加强乡村卫生院的建设作为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战略支点来对待。当前,随着新农合的深入开展,农民参合积极性高涨,看病踊跃,大多数乡村卫生院现有的基础设施、技术力量、医疗设备远远不能适应满足广大农民患者的看病需求,中央和各级党委政府还需进一步加大对乡村卫生院的财政投入和政策支持,以加强乡村卫生院的建设。 启示二:要进一步建立健全城市大医院专家帮扶乡村卫生院的长效机制。各地卫生主管部门和城市大中医院要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促进农村卫生事业发展的战略高度,充分认识城市卫生支持农村卫生事业发展的重大政治意义。要积极鼓励支持城市大医院专家去农村帮扶乡村卫生院医疗卫生工作,广泛宣传城市大医院专家帮扶乡村卫生院的先进典型和成功经验,营造全社会重视支持“城市卫生支农”的舆论和氛围。卫生主管部门和城市大中医院要进一步落实中央关于城市大中医院帮扶乡村卫生院的政策,并结合自身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帮扶乡村卫生院的制度措施。地方党委、政府要把对口帮扶乡村卫生院工作纳入对城市大中医院及医生的责任目标考核。同时,要充分发挥好城市大中医院离退休医疗专家的作用,把他们帮扶乡村卫生院工作纳入规范化、制度化轨道。 启示三:要进一步巩固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加强对外出农民工的医疗服务工作。由于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外出打工农民不断增多,而且数量很大。如何解决外出打工农民工这个群体的医疗保障问题,让外出农民工享受到新农合给他们带来的好处?可以采取多种方式,为外出农民工提供医疗卫生健康服务、方便在外打工农民工看病报销。地方卫生主管部门可以组织相关医院医护人员组成医疗小分队到本地外出农民工比较集中的地方,给农民工讲授卫生健康知识,为农民工开展健康体检,建立农民工健康档案;通过与当地医院建立合作协作关系,让农民工一样享受到在本地医院看病补偿的好处,使农民工切实享有新农合政策给他们带来的利益。 启示四:要进一步加强医疗卫生体系的改革。当前,老百姓看不起病、“看病贵”的总根子主要是药品价格高、检查费用高,由于药价高、检查费用高导致人们“看不起病”“买不起药”。药品价格虚高,表面上看,是医药生产流通秩序体制不规范、医院内部管理制度不健全不严格,实质却涉及到医院“以药养医”等深层次问题:由于国家财政无力拨付医院建设发展费用,医院只能靠赚取病人高昂的药费和检查费维持自身的生存发展。那么,怎么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好老百姓“看病贵”的问题?可不可以采取“医管分离”的管理办法?建立公立医院,实行公益医疗:医院根据医疗卫生需要核定医护人员的编制职责,医院只负责医疗诊治等业务技术工作,不负责经营管理,医院医护人员工资待遇由国家财政核定发放。医院医疗设备的检查检验、药品的价格统一由国家主管部门根据国家财力投入情况、老百姓的经济消费水平和医院的实际情况进行合理定价,医院的人员、后勤、财务等由国家主管部门统一管理。在公益医疗之外,鼓励发展多种形式的私立医院,以满足社会不同群体的医疗卫生需求。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湘ICP备1801693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