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梁晖:会同县“三林”工作调研报告

梁晖:会同县“三林”工作调研报告

作者:梁晖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网 更新时间:2012-1-24 录入:zgxcfx

湖南省会同县是全国重点林区县之一,该县现有林业用地250. 5万亩,占全县总面积的74. 25%,森林蓄积量603万立方米,立竹蓄积4231万株,森林覆盖率71. 67%。近年来,会同林业在各级领导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通过广大林业工作者的不懈努力,取得了新的进展,林业生态和林业产业呈现出同步协调发展的良好态势,“十五”期间,该县林地面积和森林蓄积量比“九五期间分别增长2. 5万亩和74万立方米.2005年,林业直接提供的财税收入达近2000万元,占县本级财政收入的34. 8%;林业部门征收的林业规费达1244万元;全县林业总产值达4. 37亿元,占全县国民产值的11. 5%.会同县作为全国重点林区县、全国21个楠竹生产示范县和南方集体林区12个用材基地县之一,素有“广木之乡”的美誉。林业一直是该县的一大传统支柱产业、重要的基础产业,在县域社会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对社会经济的发展有着深远影响。同时,会同是典型的“木头”财政县,县财政对林业的依赖重,近年来的比重虽略有下降,但县财政收入的35%,村集体经济收入的60-70%,林农收入的20%一50%仍直接或间接来源于林业。

一、当前林业发展概况

1.林业基地建设情况.进入新世纪以来,会同县为实现由林业大县向林业强县的跨越,他们始终把林业基地建设作为加快林业发展的基础来抓:依托退耕还林工程、长防林工程、薪炭林工程、科技支撑项目工程和社会造林工程,狠抓林业基地建设,重点发展以马尾松、楠竹、杉林为主的速生丰产用材林基地,同时对桉树、桤木等速生丰产树种进行了推广和引种栽培,取得了较好的成效。自2001年以来,该县累计人工造林14. 57万亩,年均人工造林近3万亩。为进一步加快基地建设步伐,今冬明春,该县又规划速生丰产工业原料林基地建设5万亩,任务已全部分解落实到了乡镇。为确保任务完成,县委.县政府组织召开规格高、规模大的全县林业大会,出台了《关于加快工业原料林建设的意见》。制定了严格的目标管理责任制和考核管理办法。目前,该县速生丰产衫木基地达40万亩,马尾松基地达35万亩,楠竹基地达34万亩,优质经济林基地达10万亩.

2.林产工业发展情况.通过对能耗高、规模小、污染大、效益低的木竹加工企业进行整顿,对具有一定规模的木竹加工企业加强引导和扶持,该县木竹加工企业正朝着规模化、精深加工、终端产品方向发展.该县现有木竹加工企业77家,较前几年减少三分之二,年加工木竹5000立方米以上的规模企业有宝庆恒达、康奇瑞、鸿森等14家,其中宝庆恒达纸业有限公司年需材量就达10多万立方米,产值近亿元。该县木竹加工基本形求了竹业,板业、纸业三大加工体系.其主要产品有牛皮纸、竹胶板、竹地板、木拼板、细木工板等。2005年,该县林产工业实现产值1. 88亿元,创利税2500万元。

3.林业多种经营情况.近年来,为提高林业经营效益,该县在林业多种经营上做了一些探索。2001年,在连山建立了占地1200亩的林木种苗示范基地,年产种苗400.万株左右;县林科所开展了林间套种紫株等中药材试验。同时该县林间养羊等项目具有一定规模,取得了一定的效益。结合高椅古民居.粟裕大将故居等旅游资源开发,森林生态旅游业开发也开始起步,为进一步提高林业开发效益扩展了空间。

4.林业生态建设情况.近年来,为建设好“南三县”生态经济建设带,会同县紧紧围绕“生态立县”的发展战略,进一步加大了林业生态建建设力度。一是加强了生态规划工作。早在2001年,该县就组织林业科技人员和相关人员按照有关规定对全县材地进行了科学规划。2004年,对重点公益林又再一次进行了重新区划界定,全县区划生态公益林83万余亩,占全县林地面积的33. 1%。二是自然保护区建设取得重大突破。会同县鹰嘴界自然保护区自1998年建立以来,为进一步保护和建设好保护区,在财政十分困难的情况下,每年投入资金30多万元用于保护区的补偿保护和基础设施建设,通过不懈努力,2006年2月终于通过国务院批准,成为怀化市第一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三是加强了对县内“两河八线”重点生态区域森林资源的保护。该县在对纳入上级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的公益林加强保护的同时,对“两河八线”沿边的林木采伐采取了严格的限制措施,使该县生态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

二、“三林”存在的主要问题

1.林业方面.据调查,当前会同县林业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一是林业发展资金投入严重不足。过来,国家对林业的关注和投入不够,该县林业发展资金投入主要靠林业部门征收的育林基金,但随着林业部门人员增加和工资增长,林业部门征收的育林基金大部分变为了人头、办公经费,且入不敷出,全县整个林业系统负债总额达4651. 9万元.”十五”期间,国家对林业的投入有所增加,主要是以项目带资金投入。但随着退耕还林、长防林工程等工程项目实施完毕,项目资金的投入也随之停止,加上目前上级对会同县林业没有任何转移支付资金,致使该县林业生产发展投入陷入困境。二是林区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由于林业资金不足,加上地方财政困难,导致林业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林区公路方面,全县338条林区公路1986公里,因资金困难,现在常年有人维护的仅有4条75公里,绝大部分林区公路路况很差,处于修修补补,时通时停的状态,不同程度影响了林区群众的生产生活;“两站”建设方面,全县25个乡镇林业站和7个木材检查站,有1个林业站和2个木材检查站没有站房,5个站没有办公车辆,全都没有配备电脑等现代办公设备,基层林业站所基础设施和办公设施建设比较落后;森林灾害防控方面,虽然该县每年要投入资金50余万元,且建立了预案机制,但由于投入资金不足,基础设施严重滞后,使该县森林灾害防控基本上处于森林防火靠“人力”、病虫害监测靠“眼力”的状态,难以适应当前森林防火和病虫害及有害生物防控的要求。三是林业自身负担过重,影响林业的发展。由于历史原因,林业系统除9人纳入财政预算外,其余693人都靠育林基金供养,其中木材检查站97人是靠罚没收入供养.林业管理机构这种现状,削弱了育林基金的用途,影响了林业部门职能的发挥,影响了林业的发展。同时随着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的实施,因地方财政困难,林业系统干部职工的待遇也无法保证,严重挫伤了林业工作者的积极性。四是竹木规模加工龙头企业少,国有、集体林工企业运转困难.当前该县竹木加工企业大都是规模小、技术含量不高的初加工企业,加工增值有限,带动、辐射林业发展的能力不强.特别是国有、集体林工企业,3家已有2家破产、剩下的一家也经营困难,绝大部分员工下岗,成为社会不稳定因素之一。五是竹木市场不健全,影响了林区经济的发展和林农发展林业的积极性.虽然我国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就已开放了木材市场,但由于森林资源的特殊性,目前,木材生产与经营仍然带有很强的计划性,森林采伐实行限额管理和木材经营加工许可制度,使林农的经营自主权、林木采伐处置权、林木交易权受到极大限制,影响了林区经济的发展,这也是造成山区重点林区县经济普遍比较落后的重要原因。

2、林农方面.一是林业生长周期长,林木价格偏低、税费过重,林农投资林业收益不高。目前,该县平均每立方米木材税费标准达202元(林业税费改革前为237元/立方米〕,征收项目和标准分别是:增值税40元/立方米,所得税57元/立方米、育林基金104元/立方米,检疫费1元/立方米。楠竹的税费标准是2. 2元/根,其中增值税0. 3元,所得税1元,育林基金0. 9元。木材税费占目前木材平均销售价580元/立方米的34. 83%.相对其它农产品,其税费是最重的。木材税费过重,直接导致林农负担加重,影响了林农发展林业的积极性。据林农反映,如投资造1亩杉木林,经营20年产材7立方米,需投资整地、种苗、抚育费300元,村集体山地承包费140元,砍木工资700元,管护费50元,税费1414元,短途运输费210元,总计成本2814元,按500元每立方米销售价计算,总产值3500元,仅获利686元,每年每亩地仅能获利35元左右,如果发生偷盗或经营不善,就只能保本,甚至还可能出现亏本。二是林农没有经营销售自主权.由于受限额采伐指标和经营许可证制度等影响,林农的林木难以实现自主经营,使林农的利益受到盘剥,林农护林、造林的积极性受到影响,直接导致林农投资发展林业后劲不足。三是山林条块分割,产权不清,管护难,影响了林业规模经营和产业化发展.1982年,“林业三定”时,该县绝大部分山林均以“自留山”和“责任山”的形式分户承包到户经营,导致“一山多主,一主多山”的现象产生,到户的山林大多条块分割,块数多,面

积小,不集中,管理起来难度大,也增加了管理成本。同时。有的责任山责任不明,村民与村组之问经常发生权属和利益之争。这些都给集约山地规模造林带来了极大难度.四是林农缺少信息和技术指导.由于多种原因,当前林农的文化素质和科学经营管理水平不高,亟待培训提高,切实加强对林农的技术指导和信息引导。

3.林场方面。据调查,影响林场发展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资金投入不足,资金运转困难.由于林木生长周期长,投入的资金在短时期难以收回,社会资金投入极积性不高。而国家的林业中长期贴息、低息贷款,在现实中很难到位。二是土地集约难。随着林业税费改革的深入,木材价格的上涨,林地开发的空间增长,到户的山林集约越来越难。三是对林木没有经营自主权。在森林资源采伐限额制度下,林场难以根据市场需求进行生产和销售,影响了林场的收益和发展。四是资源保护管理难。各林场普遍反映,当前,资源林政管理虽然得到了加强,材场自身也花了很大力气加强资源保护管理,但偷砍滥伐现象仍时有发生。特别是县城周边的插花山林难以管护,执法难度大,相互配合难以到位。有时我们的执法人员还遭到外县毁林的犯罪分子谩骂和殴打。五是缺乏高级管理人才,急需技术指导服务。当前我县的林场普遍是家族式的管理,缺少高级管理人才和技术人员,对林场的发展壮大极为不利。

三、几点建议

通过两天的视察、调研,座谈、听取汇报,走访林农,当地政府及有关部门的领导,乡、村干部,林农代表纷纷向人大代表进言,请求人大代表为他们呼吁,向上级提出有关“三林”问题的建议。

1、建议加大对重点林区县财政转移支付力度.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改革育林基金征收、管理和使用办法。征收的育林基金要逐步全部返还给林业生产经营者。林业部门因育林基金返还和减免而出现的正常运转经费缺口按单位的性质由同级财政酌情解决”和省财政厅湘财综 [2003] 45号文件关于“重点林区县的财力困难县、乡由省、市财政部门通过转移支付予以补助”的精神,请求人大代表建议上级财政每年给子重点林区县增加财政转移支付补助;现征收的育林基金、原材料征收和加工环节的税费、规费予以返还。如果减半征收,则给予减少部分的转移支付补助。

2、建议将林业系统干部、职工工资纳入国家增加工资转移支付补助范围.目前,该县林业系统干部、职工的工资全部在预算外收入育林基金中开支,没有纳入财政供养人员的范畴。但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征收的育林基金要逐步全部返还给林业生产经营者”。将使该县林业系统干部职工的工资失去保障来源。鉴于地方财政十分困难,无法安排工资等支出,为确保该县林业事业健康发展,请求人大代表向上级建议,将基层林业系统干部、职工的提标工资纳入国家增加工资转移支付的补助范围。并随着今后国家工资的提标而增加。

3.建议将国防林比照天保工程给予补助。国防林是国防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对国防林采取严格的封禁管理措施,给地方经济发展造成了一定影响,导致当地财政和林农收入减少。鉴于国防林的特殊重要作用和对地方经济的减收,建议上级财政对国防林,比照国家天保工程补偿标准给予林农相应补助和县财政转移支付补助.

4.建议提高重点公益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标准.重点公益林对生态建设、国土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当前每亩5元的补助标准与林地、林木的实际价值存在很大的差距。为提高当地政府和林农保护管理公益林的积极性,根据当前木材市场价格与林木生长状况,建议将重点公益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标准提高到“天保工程”的标准,即每亩70元。同时为地方财政安排一定比例的转移支付资金。并启动省级公益林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

5.建议将林业基础设施和森林防控体系建设资金纳入中央和省级财政.加强林业基层站所基础设施、林区公路、森林防火和森林有害生物防控体系建设,对保障林业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加大对林区公路、森林防火和森林病虫害防治的投入,实质上这也是一项公益性很强的投入,建议上述资金由中央和省级财政从一般性转移支付补助资金中安排专项资金解决。

6、建议上级对重点林区县给予项目和资金倾斜。会同地处洞庭湖、沅江上游,生态地理位置十分重要,为解决该县林业资金投入不足的困难,全面加快林业发展、充分发挥林业三大综合效益,建议上级在长防林、封山育林、商品林贴息等项目上对该县给予倾斜。

作者单位:湖南省会同县人大常委会办公室 梁晖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湘ICP备1801693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