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辛秋水著《村委会组合竞选制理论与实验研究》

辛秋水著《村委会组合竞选制理论与实验研究》

作者:邓伟志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网(作者授权发布) 更新时间:2010-5-5 录入:admin888

作者简介:

辛秋水,1927 年生,1950年安徽大学法律系毕业,1949年3月3日入伍参加革命,中共党员,现为安徽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安徽省文化扶贫与村民自治研究实验中心主任,安徽大学中国三农问题研究中心学术顾问,中国农村社会学研究会副理事长、安徽省农村社会学研究会理事长。辛秋水长期从事社会调查工作。1978年后的这20多年里成果卓著。1987年,他就向中共安徽省委提出“以文扶贫,综合治理——对一个贫困山乡的扶贫改革方案”,亲自组织实施。辛秋水通过一年蹲点实验,取得了明显成效。1992年,中共安徽省委决定,在全省六个地市选点扩大试验,1995年,决定在全省普遍推广。《文汇报》、《求是》、中央电视台、安徽电视台对安徽的文化扶贫工作不断报道,在全国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在进行文化扶贫的同时他还在全国率先实施村民委员会“组合竞选”,以推进村民自治的试验,并都获得了成功。“组合竞选制”已被国内外理论界作为中国大陆村民自治选举的模式之一进行研究。1984年,他在《社会》杂志上发表《农民单身汉户值得重视》一文,提出“农民单身汉户”这一理论概念,当时的总书记胡耀邦和万里都对本文提出的问题作了重要批示。1980年11月,他的《当前国家贪污行贿之风严重》的调查报告,受到中央的高度重视。胡耀邦看到这份调查报告,指示中纪委就此发一通知,号召全党全民同这种歪风邪气作斗争。随之,国务院发出了《关于制止经济流通领域中不正之风的通知决定》,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在经济流通领域中开展打击严重犯罪活动斗争的决定》,根据胡耀邦的指示,辛秋水的这份调查刊登于中纪委机关刊物《党风与党纪》1981年第10期上,《人民日报》又于1981年7月23日第4版作了转载。由于辛秋水研究员的理论建树,1995年、1997年1999年分别获得安徽省“五个一”工程奖,1992、1994年两次获得国务院颁发的对社会科学有突出贡献的证书和政府特殊津贴。辛秋水除撰写大量的调查报告和理论文章外,1992年主编出版《中国农村社会学》(农村读物出版社),1999年主编出版《中国村民自治》(黄山书社)。

目 录

序(邓伟志)

前言

组合竞选是实现当今中国乡村民主的最佳模式

一、民主是中国现代化发展的大趋势

二、组合竞选是实现人民民主的最佳模式

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一定能够实现

第一章 民主、选举与竞选的历史溯源

一、民 主

(一)民主的历史

(二) 20世纪的民主化浪潮

二、选举

三、竞 选

第二章 村民自治——中国走向民主的先导

一、中国村民自治的由来和发展

二、民主选举是四大民主的前提和基础

三、组合竞选是村委会选举制度的最佳选择

第三章 村委会组合竞选制科学规范

一、组合竞选制的概念、基本程序及特点

(一)组合竞选制概念。

(二)基本程序

1、提名

2、竞选。在竞选之前

3、投票

(三)组合竞选的特点:

1、先组合 后竞选 选前公示

2、选举操作规程科学合理、 细致严密、行政成本较低、符合农村实际

二、组合竞选制的由来与发展过程

三、组合竞选制具有深厚的农村社会基础

(一)中国农村的民情——农民累世相居、聚族而居

(二)中国农民由于长期生活在权力集中的政治体制里,谈不上民主

(三)近年中国农村行政区划出现新的变化,更迫切呼唤组合竞选制

四、组合竞选更能体现民主的意义和价值

(一)组合竞选能从根本上打破农村大宗族、家族或权势垄断和操纵

(二)组合竞选能缓解本社区内各个门户、家族和利益集团之间的矛盾

(三)组合竞选能产生优化的村委会

(四)组合竞选能产生凝聚力强的村委会

(五)组合竞选的“竞选”过程就是学习民主的操练场。

(六)组合竞选是竞争文化的培育和制衡机制的形成。

(七)组合竞选在减少选举冲突中的作用显著。

(八)组合竞选具有中国特色的草根民主形式,接轨现代民主制度。

第四章 村委会组合竞选制的提出与初期成功实验

一、新时期基层民主迫切需要理论与实践创新——组合竞选理论的提出

二、实验基地的选择——组合竞选制在岳西县村委会的十年实验

(一)莲云乡腾云村第一次成功进行组合竞选

(二)组合竞选的村委会顺民意 得民心 措施得力 经济发展

(三)组合竞选避免了宗族宗派等黑恶势力的干扰

三、第一个县域推广的成功案例—岳西全县推广村委会组合竞选

(一)现场直击组合竞选

(二)组合竞选的技、战术分析

(三)群众做了几十年,这五分钟最有权!

四、解决经济落后村的典型案例——来安县邵集乡八村实验

第五章 村委会组合竞选制理论的完善发展与大范围推广

一、组合竞选制是可以重复试验和大范围推广的科学理论

二、颍上王岗、十八里铺镇21村实验

(一)解决脏乱差村典型案例——王岗镇新安村实验

(二)解决大村大户宗族干扰典型案例——王岗镇郑湾村实验)

(三)解决综合因素影响村委会选举典型案例——颍上县十八里铺镇实验

1、桅杆村——两块牌子一套班子

2、闫邢村——新村委冲破家宗族控制

三、组合竞选选出乡村优秀人才 以制度防治腐败

四、第二个县域推广组合竞选的成功案例——灵璧县307村的实验

五、组合竞选 立竿见影 值得推广

第六章 组合竞选对海选优势的数理统计与分析

一、2003年3月1500份问卷调查分析

(一)选举过程的对比考察

1、参与度

2、合理度

3、干预度

(二)对模式效果的对比考察

1、村委会干部个人素质比较

2、村委会工作业绩比较

(三) 小结

二、2005年10000份问卷调查

(一)、被访者基本情况

(二)组合竞选跟海选比较的优势

1、选举程序比较

2、群众参与比较

3、外部干预比较

4、当选干部比较

5、村委会绩效比较

三、问卷调查的初步结论

第七章 结论 ——组合竞选制的价值、完善及发展

一、组合竞选的价值

二、组合竞选制的研究与完善

三、组合竞选制的发展与全国推广建议

四、结 论

附录:全国政协通过的《关于扩大村委会“组合竞选制”实验》的建议

相关阅读:

邓伟志:《村委会组合竞选研究》序

前言:组合竞选是实现乡村民主的最佳模式

第一章民主、选举与竞选的历史溯源

第二章村民自治——中国走向民主的先导

第三章村委会“组合竞选制”科学规范

第四章村委会组合竞选制的提出与初期成功实验

第五章村委会组合竞选制理论的完善发展与大范围推广

第六章组合竞选对海选优势的数理统计与分析

第七章结论——组合竞选制的价值、完善及发展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湘ICP备1801693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