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主编推荐

张蓓:农产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美国经验

[ 作者:张蓓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7-05-27 录入:王惠敏 ]

我国既是农业大国,又是人口大国,农产品供给侧结构均衡关系国民经济与国计民生,亟须大力推进农产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转变经济政策思维范式,激活农业企业活力。然而,长期以来我国农产品分散经营,农产品流通体制较为落后,因此,我国农产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实践经验相对匮乏,有必要探索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美国是世界农产品生产大国和贸易强国,玉米和大豆出口量占世界的3/4。然而,美国也曾经历诸如艾奥瓦州大豆滞销、加利福尼亚橙子积压和华盛顿州牛奶大批倾倒等农产品供给结构失衡的困境。美国在优化农产品供给侧主体要素、产品要素、资金要素、信息要素、技术要素和制度要素等方面积累了宝贵经验,值得我国参考借鉴。

 (一)农产品供给侧主体要素:主导生产与销售的农业合作社

农业合作社是美国农产品供给侧核心主体之一,有效连结农户、生产商、分销商和物流服务商等农产品供给侧成员。目前,美国小麦、玉米和大豆等大宗农产品,以及葵花籽、胡萝等小品种农产品,均形成了相应的农业合作社,其在提高农产品生产规模和销售额、提升农产品质量、实施农产品品牌营销等方面作用重大。West Central Cooperative农业合作社(以下简称WCC)成立于美国艾奥瓦州,目前拥有大豆种植农户和渠道商等社员3500余人。WCC是大豆生产加工标准的制定者,主要从事大豆相关产品深加工及销售,拥有大豆榨油厂、大豆生物柴油厂和饲料加工厂等。在大豆生产方面,2015年WCC投资270万美元进行技术研发和设备投资,大幅度提高大豆产品的生产规模与产品质量,大豆产品销售量增长幅度达到10%。在大豆销售方面,2008年WCC构建了全天候线上谷物交易服务平台,提供准确的、丰富的大豆产品供求信息,在提高大豆产品销售额、实现大豆产品供求平衡等方面卓有成效。加利福尼亚州Sunkist种植者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新奇士)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大的柑橘合作社,目前生产经营柑橘及果汁产品600多种,拥有6000多个合作果农、60多个本地产品包装企业。目前,新奇土产品占美国本土柑橘市场50%以上的份额,海外市场份额每年以0.5%的速度递增。新奇士基于“公司+果农”供应链模式,为果农提供柑橘种植技术研发成果和种植指导服务,果农负责提供柑橘产品,新奇士实施品牌商标授权计划,投放全球广告。新奇士品牌营销坚持以产品质量为前提:一是选择阳光充足、降水充沛的加利福尼亚作为种植主产区,运用先进农业科技精确计算脐橙、葡萄柚和柠檬等不同品种柑橘的成熟期,向市场供应不同质量档次的多样化产品;二是建立规范的质量检验标准,实施内部巡查监督制度,明确质量责任主体;三是运用先进科技进行全自动流水线分级、挑拣和包装,提高产品外观、色泽的标准化程度。可见,农产品品牌营销可实现农产品供给侧价值增值,扩大农产品市场份额。

(二)农产品供给侧产品要素:优质高端的有机农产品

美国有机农业方兴未艾,已成为现代农业结构升级、农产品供给结构优化的重要路径之一。1990年美国国会通过了《有机食品生产法案》,2000年美国统一了全国有机农产品生产、运输和加工标准,2002年美国建立了有机农产品认证体系。[12]近年来,美国农业部设立5000万美元基金资助有机农产品的生产、流通与营销工作,全面提高农产品供给侧质量水平,更好地满足消费者对高质量农产品的需求,实现农产品供给侧与需求侧的有效对接。据国际有机运动联盟统计信息显示,2012年美国有机农产品零售额2847.5美元,占全球市场的44%。据美国有机农业协会报道,2013年美国有机农业产值315亿美元,年增长率10.2%。可见,美国已发展成为世界有机农业生产和消费大国。美国农业部通过价格红利、信息管理系统和技术支撑等途径,推动有机农业持续健康发展,近年来美国有机水果、有机蔬菜和有机奶制品的产量、贸易额和销售量均持续增加。可见,有机农产品的高效供给,较好地满足了市场对高端农产品的需求,实现了农产品供给侧与需求侧的结构均衡,以有机农产品代表的安全农产品、优质农产品代表着农产品供给侧质量升级的发展趋势。

(三)农产品供给侧资金要素:强而有力的农业保险

美国发达的农业保险政策,是保障农产品供给侧价格合理、资金流畅,增强农产品抵御自然灾害能力,降低农产品市场不确定性风险的重要工具。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玉米生产国和贸易国,2012年美国遭受50年不遇的严重旱灾影响,美国玉米产量大幅下降,但玉米价格上涨,美国农民玉米收入甚至创历史新高。“农业遭灾而农民增收”现象背后,正是美国农业保险制度的效力所在。美国农业保险险种包括多种风险农作物保险、团体风险保险、实际产量历史保险、单产保险和收益保险五大类(董婉璐等,2014)。在上述案例中,2012年美国玉米保险面积为8100万英亩,占美国玉米种植总面积的85%,其中,收益保险占88.1%。同年,美国小麦、大豆和棉花的农业保险覆盖率均达到85%以上。可见,美国建立了完善的农业保险体系,主导了玉米、小麦和大豆等大宗农产品的国际市场价格,保障了农产品供给侧效率与农民收益。当前,美国农业保险政策不断发展完善,针对不同地区、不同农产品以及不同农产品设计差异化的农业保险险种,政府投入的财政补贴资金水平稳步上升,充分调动了保险公司和农场主参与农业保险的积极性。

(四)农产品供给侧信息要素:严谨周密的农业信息监测预警体系

美国农业部是农业统计信息管理的权威部门,自1863年7月开展第一次农作物产量调查后,逐渐形成了规范的、持续的农业信息监测预警体系,负责对农业信息采集、整理、统计和发布,实现了农产品供给侧信息的准确性、丰富性和权威性。美国农业部每年发布《世界农产品供需评估报告》和《国内外农业展望报告》等农业信息统计报告超过400份,成为国际农产品供求信息的风向标,有效地实现了农产品供求平衡。美国农业统计局信息统计覆盖美国52个州和地区的200多万个农场,涉及120种农作物和45个畜禽产品,包含美国各地农场个数,各种农作物的种植面积、产量、库存量、平均价格分析等。比如,美国华盛顿州果树协会参与农业信息采集,按照农业部标准收集苹果的品种、质量分级、尺寸规格、运输包装类型和运输量、库存量等数据。以每月发布的《世界农产品供需评估报告》为例,该报告涵盖了美国农产品各个品种的供求平衡表,包括美国主要谷物、大豆、棉花和畜产品等供求平衡状况及价格走势,具体包括农产品各个品种的期初库存、产量、进口量、国内消费量、出口量和期末库存等。此外,该报告还对农产品国内外销售信息进行统计汇总,在农产品供求平衡表的基础上增加了农产品播种面积、收获面积、平均单产量等内容。目前,美国农业信息监测预警体系拥有专业的信息统计机构和科研团队,形成了权威的信息发布制度。一方面,美国农业部及经济研究局、营销服务局和农场服务局下属官方部门,以及美国食物政策研究所等科研机构,还有专业的农业咨询研究公司等多方参与,开展产学研合作。另一方面,各类农业信息报告发布前均经过闭门会议流程,专家团队对各类供给信息进行讨论并达成共识,对信息及讨论结果进行审核。由此,美国农业信息监测预警体系保证了信息报告的严谨性、公信力和影响力。

(五)农产品供给侧技术要素:科学先进的农产品物流技术

美国通过农业技术进步推动农业生产突破资源禀赋约束,提高农产品生产效率,降低农产品流通成本,促进农业产业结构升级。美国农业人口数由19世纪中期占人口总数的64%下降到目前的不到2%,美国农场数量从20世纪50年代的680万户降低至如今的200万户。先进的农业科技为美国农产品物流体系“大生产大流通”提供技术支撑,美国玉米、小麦、大豆、蔬菜和水果等专业化生产集聚区域的农产品物流以直销模式为主,80%的农产品经过田间采摘以后,经过预冷、冷库、冷藏车、批发站冷库、超市冷柜的物流链条直接到达消费者手中,农产品物流环节的损耗率仅为1%。美国农产品物流技术含量高,注重道路、码头和冷库等农产品物流公共设施建设,进行科学的物流网点布局,从而提高农产品流通效率,降低生鲜农产品耗损率。例如,美国已形成从集装箱、小包装、托盘到运输设备、库房和搬运机械等一系列农产品物流标准化系统。此外,美国农产品物流储运设备的机械化程度高,有螺旋式输送机、可移式胶带输送机、低运载量斗式提升机等多种装卸运输设备,从而缩短农产品运输周期,提高农产品流通效率。又如,基于条形码技术建立的农产品溯源系统,使农业企业实时掌控农产品供应链物流动态,并且实现对农产品质量安全回溯,提高了美国农产品流通的实时性和准确性。可见,发达的美国农产品物流技术提高了农产品流通效率,降低了农产品流通成本,实现了农产品供给侧流通环节的效益最优。

(六)农产品供给侧制度要素:快速高效的农产品召回制度

美国实施由农业部所属食品安全检验局(Food Safety and Inspection Service,以下简称FSIS)、卫生和人类服务部所属食品和药品监督管理局(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以下简称FDA)联合监管的农产品召回制度,并建立了完善的农产品召回法律体系,为农产品质量安全提供有力的制度支撑。农产品召回制度已成为美国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保障农产品市场公平竞争和保护消费者人身安全的有效手段,它在降低农产品安全事件危害、明确农产品质量责任主体、降低农产品供给侧安全风险等方面卓有成效。美国农产品召回数量规模大,产品品种多,覆盖范围广。根据FSIS官方网站的数据统计结果,1995~2014年美国肉类和家禽产品召回次数总计1217次,召回数量总计8.93万吨,涉及牛肉产品(41.1%)、猪肉产品(5.1%)、鸡肉产品(23.3%)和其他产品(30.5%),共包含具体品种409个,农产品召回事件在各个州分布频率由高到低的前十位依次是:加利福尼亚州、纽约州、宾夕法尼亚州、伊利诺伊州、得克萨斯州、密歇根州、新泽西州、俄亥俄州、威斯康星州和明尼苏达州。一方面,美国对农产品召回的主体、范围和流程等进行了严格规定,促使农业企业自觉采取质量安全控制行为;另一方面,当发生农产品安全事件时,美国促使农业企业及时地、高效地收回问题农产品,如实公布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数据。美国农产品召回以完善的法律体系为基础,农产品召回的监管机构、实施程序、法律责任以及质量标准、检测方法等都通过法规条例进行了明确规定。自1906年第一部关于农产品安全的成文法《纯净食品药品法案》颁布到2011年奥巴马总统签署《FDA食品安全现代化法》,美国农产品安全法律体系经过了百余年的发展历程,目前有超过200部法律法案,构成世界上最完善的公共卫生和消费者保护网络。其中包括《联邦食品、药品和化妆品法》、《联邦肉类检验法》、《家禽产品检验法》和《蛋产品检验法》等著名法律。

本文节选自其论文《农产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国际镜鉴》

作者单位:华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中国乡村发现网转自:湖南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月刊《研究与决策》2017年第3期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