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主编推荐

魏延安:电商十三五规划中的七个新亮点

[ 作者:魏延安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7-01-23 录入:王惠敏 ]

经过半年多的精心编写,《电子商务“十三五”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在201612月底由商务部、中央网信办、发展改革委正式印发,立刻引发电商界的高度关注。作为一名电商研习者,在研读电商规划之后,我看到了七个方面的新亮点。

一、电商未来继续大发展,但与现有产业融合是重点

“十二五”期间,我国电子商务交易规模从2011年的6万亿元增至2015年的21.8万亿元,已经成为全球规模最大、发展速度最快的电子商务市场。在此基础上,“规划”提出,“预计2020年,电子商务交易额同比“十二五”末翻一番,超过40万亿元,网络零售额达到10万亿元左右,电子商务相关从业者超过5000万人”。如何实现翻一番,一方面,电商占社会商品零售业的比重还会继续提升,服务业的在线化也会加速,从卖商品到卖服务延伸;另一方面,正如“规划”一开篇所说,会“广泛渗透到生产、流通、消费及民生等领域,在培育新业态、创造新需求、拓展新市场、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推动公共服务创新等方面的作用日渐凸显,成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新动力,孕育全球经济合作新机遇”。也就是说,目前的电商与传统产业是并行关系、延伸关系,但将来是融合关系,一定会通过电商逐级传导到销售链、运输链、生产链直至源头的供应链,进行改造、融合和创新。基于此,“规划”在指导思想中明确提出,“促进电子商务与农林业、工业和服务业深度融合”。这正应了行内那个预言,将来不再有电子商务,而是所有的企业都是电商。马云的阿里巴巴从2017年开始要弃用“电子商务”一词,而用“新零售”来替代,正是出于这种趋势的考虑。

二、电商也要转型升级,更加重视提质增效

我国电子商务经过近20年发展,已经形成世界第一大规模,竞争日趋激烈,其间的低价营销行为,不仅导致市场供给鱼龙混杂,侵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而且扰乱了市场秩序,不利于电商更不利于线下行业健康发展。显然,今后的电商发展不能再走低水平竞争的老路,必须转型升级。所以,“规划”在指导思想中明确提出,“提升电子商务竞争水平和服务品质”,并在“主要任务”的第一条就提出“加快电子商务提质升级”,“全方位提升电子商务市场主体竞争层次,加快电子商务商业模式、科技水平及市场组织方式创新,推动电子商务进入新一轮高速发展阶段”。再联想到2016下半年各个互联网大佬的“互联网下半场”论述,显然沿袭“跑马圈地”的粗放竞争思维已经难以为继了,电商也需要“大国工匠”精神,在品质和服务上下硬功夫了。

三、电商民生功能凸显,普通群众享受更多互联网红利

早在20155月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加快培育经济新动力的意见》中就明确指出,电子商务要“成为促进创业、稳定就业、改善民生服务的重要平台”,可惜大家对创业、就业的关注度比较高,而对改善民生服务的关注度不够。随着这一年多移动互联网的进一步普及和相关应用的深度开发,电子商务开始广泛应用于社会发展领域,“电商扶贫”和各种网上“便民服务”应运而生,可以使更多的老百姓享受到电子商务带来的获得感。所以,“规划”在这一方面提出了重点布局,即:“积极开展电子商务精准扶贫”,“深入实施网络扶贫行动”;“积极培育电子商务便民服务”,“形成服务各年龄层人群,覆盖居民“衣食住行娱”等生活服务所需的O2O便民服务体系”;“积极培育在线医疗健康及教育服务”,“推动医院、学校等发展在线服务”。这些,都可以视之为电子商务竞争的新空间,像阿里巴巴农村淘宝3.0版本推出后,其“生态服务中心”涵盖了多项互联网便民服务,其他电商平台也在陆续跟进。

四、电商要素全面发育,促进活跃势在必行

电子商务的蓬勃发展必须带来相关要素的活跃,最为核心的是人才流、信息流、物流和资金流,而且与传统产业的“画地为牢”不同,这些要素在网上的流动几乎不受区域的限制,如何建立起规范有序的电商要素市场也成为日益迫切的现实课题。“规划”提出,“进一步完善电子商务支撑体系,推动电子商务人才、技术、资本、土地等要素资源产业化,形成电子商务支撑体系与要素市场一体化发展的全新态势”,具体要大力发展“电子商务人才和信息服务市场”“电子商务技术服务市场”“电子商务产业载体及物流服务市场”“电子商务金融服务市场”。可以预见,各类电商人才将加速脱颖而出,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虚拟现实、区块链、人工智能、机器人等各类新技术会与电商第一时间加速融合,而被视为电商两个翅膀的快递物流与金融支付也将会得到深度改造和提升。某种程度上讲,现在做电商,还不如深耕电商要素市场,潜力巨大。

五、电商监管需要创新,相关法律法规加快制修订

无疑,互联网及电商的快速发展给政府的治理带来重大挑战,正如“规划”第一部分所讲,“电子商务市场创新和现行法规之间碰撞日趋频繁,跨平台、跨区域违法违规行为日趋隐蔽,电子商务国际贸易规则、诚信体系建设、网络交易安全及隐私保护工作日趋艰巨”。在此情况下,如何顺应形势,改进政府的监管体系擦破眉睫。以网络约车为例,与现有相关法规冲突严重,在经过叫好和反对的一系列争吵之后,也经历了叫停、有限放行等监管阶段,今天依然在完善监管的路上。更像网店办证、电商征税等问题,还在激辨之中。为此,“规划”提出,“以推动制定和颁布《电子商务法》为中心工作,健全电子商务法律法规,加强和完善现有法规体系中涉及电子商务的部门规章、规范性文件制定工作”。同时,“加快建立电子商务市场的网络化治理机制与技术保障体系”,推动新型监管体系的建立。总之一点,不能因噎废食,不能再重复一管就死的悲剧,也不能继续放任电商的野蛮生长,必须找出一条适合实际的电商法治之路。

六、电商环保问题日益突出,绿色电商提上议事日程

国家邮政局数据显示,2015年全国快递业务量达到206.7亿件。按照每个包装箱0.2公斤估算,200亿个包裹会产生包装垃圾400多万吨。2015年快递消耗胶带约169.85亿米,可以绕地球赤道425圈。根据相关部门统计,到2020年全国的快递总量将达到500亿件,大约包含200亿的塑料袋以及70亿的气泡袋,对环境产生更大的压力。在此背景下,“规划”提出“推动绿色电子商务发展”,主要包括四个方面:一是制度机制建设,即探索建立有利于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电子商务法规、标准、制度和模式,比如政策鼓励电商环保,加快电商环保技术研发等,通过大数据提高物流效率,减少车辆空载率和在途时间等;二是倡导绿色包装、运输、仓储、快递理念,比如说循环保用外包装,减少不必要的包装,提高包装的质量,新能源车、智能机器人配送等;三是鼓励发展绿色网购模式,化解网络消费新增的环保问题,如循环使用外包装,减少不必要的冲动消费等;四是利用电子商务促进再生资源的回收利用,提升行业效率和水平。相信,今后快递产生的快递包装浪费与环境污染等问题会逐步改善。

七、改善电商基础设施,PPP机制逐步引入

电商的发展需要大量基础设施投入和关联产业基础的改善,所需要的投资额度也非常大,光靠国家财政短期内难以彻底改善,特别是大量的县以下区域,快递物流、仓储加工、保鲜冷链等,投资需求非常大。所以,“规划”提出“创新电子商务基础设施投入方式”,释放出三方面的信息:一是国家的电商财政投入方式要改进,更多的是发挥引导性作用,而不再是简单的补贴;二是会考虑以一定的优惠政策鼓励电商基金的创建;三是参照正在推行的PPP模式来加强电商公共服务与基础设施建设。其带来的结局就是,靠做一点样板挣国家补贴的事以后不好干了,而瞄准电商配套设施投资领域则大有空间。

总之,“十三五”将是中国电商发展继续壮大与转型升级的重要时期,及时把握新的趋势,作出适当的调整和提升,无论对政府、企业,还是对平台和创业者来说,都是十分关键的必修课。

(二〇一七年一月十七日)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