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题:《农地改革·青年建言》发刊词
【编者按】2017年伊始,来自农业系统及高校科研单位等一批热衷、执着于农地研究的年轻人,自发成立“中国农地制度改革青年小组”并创办《农地改革·青年建言》内刊,以此深入讨论、研究当前中国农地制度改革与创新中的一系列重大问题,发挥出年轻人的独特作用,为决策者建言献策。全国政协常委、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原副组长陈锡文同志为本刊撰写发刊词,是鼓励,更是鞭策。现予刊发。
冬日北京,地冻天寒。但有这么一群年轻人,个个内心滚热,他们聚在一起拧成一股绳,要为中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贡献出自己的智慧与汗水。
今日之中国,是全面深化改革的中国。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形势下深化农村改革,主线仍然是处理好农民和土地的关系。“地者,政之本也。”土地问题过去是、现在依然是农村改革的核心问题。在家庭承包经营实行三十多年后的今天,中国农地制度又走到了一个“十字路口”。当前,长城内外、大江南北、上上下下都在积极开展农地制度改革,“三权分置”、土地经营权抵押、“互换并地”等等,都是需要回答的重大问题。只有把这些问题处理好了,根基夯实了,中国农业才能迈上一个新的台阶。研究这些问题,是时代赋予我们的历史使命。
研究农村土地问题,需要有一种情怀。这种情怀,就是对我们脚下这片土地有一种发自内心的、深深的热爱。这种热爱,需要我们扑下身子,闻一闻那泥土的气息;这种热爱,需要我们放下架子,握一握在土地上劳作的人们那沾满泥土的双手;这种热爱,需要我们和土地耕作者肩并肩蹲在田埂上,听一听他们心中的“中国梦”。我们只有主动走出办公室,走出书斋,长期行走在田间地头,浑身沾满“土气”,才能够真正领悟中国农民在土地上的智慧与创造。
改革创新的时代,需要青年人的勇于担当。担当,就是要以舍我其谁的豪情肩负起历史的使命,勇立改革潮头。年轻人敢想、敢干,敢破旧立新,敢为天下先。回想上世纪八十年代,在杜润生老先生的鼓励和支持下,包括我自己在内的中国农村发展组的一大批年轻人,以高度的历史责任感,驻村蹲点、明察暗访,自觉地为中国农村改革与发展投石问路、建言献策,那段岁月至今仍历历在目,难以忘怀。如今,我们这些当年的年轻人都已不再年轻,但不断有一批批新的年轻人在涌现,他们正沿着我们当年的足迹,不忘初心,继续前进,让我们共勉共进!
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更比一代强。加油,有使命、有情怀、有担当的年轻人们!祝《农地改革·青年建言》办出特色、办出水平、办出成效!
中国乡村发现网转自:农民日报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