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主编推荐

胡冰川:关于恒天然在华牧业投资的评价

[ 作者:胡冰川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7-01-01 录入:zgxcfx ]
 

具有全球战略的现代农业企业一向重视中国农业的长期发展与市场空间,无论是改革开放初期进入中国的相关涉农企业,例如正大,还是近期乃至未来进入中国市场谋求在农业领域进行投资或者合作的跨国企业,在本质上都是看好中国的发展,特别是农业领域的长期发展。

中国农业国际合作始终坚持两条腿走路,即“走出去”与“请进来”,从宏观战略来看,这是中国经济进一步开放的投影,更是大国自信的投影。从地方政府角度,招商引资、重视实体经济、制造业回归更是最近一个时期内的热词。

具体到恒天然集团在华的牧场投资与后续加工领域的投资,从本质来看,是利用自身在行业领域的相关优势(管理优势、技术优势、市场优势)谋求在中国市场获得更多的利润,为恒天然集团发展谋划多元化的投资支撑。这一点与绝大多数跨国公司的投资目标,并与绝大多数中国对外投资的目标是一致的。敌对思维面对海外投资是一种既有社会思潮,并不符合时代发展需要,除非在主观上更偏好刀耕火种的石器文明。

尽管TPP最终可能无疾而终,但是最重要的遗产是在传统的WTO多边框架之外构筑了新的道路,即更高标准、更新要求的全球经济合作框架,包括中美双边投资协定的基本框架都与此高度一致:在开放贸易之余,通过准入前国民待遇与负面清单来构建新型的投资合作。传统贸易理论认为在理想条件下的市场开放将实现全球范围内的市场整合,一价定律将会使得全球资源配置进入最优状态,问题是经济学家并不能有效解决所谓的“理想条件”。近年来,无论是颜色革命、叙利亚内战、欧洲难民、英国脱欧、美俄增强核力量,在这些事件背后,但凡以理论经济学为圭臬并示人,要么无知、要么无耻!所以说,政治家的作用在于开辟了第二战场,当投资关系被以法律形式固定之后,人类的经济合作并不是需要一个理想的前提条件,而是不断地去实现这个理想的前提条件。

中国作为核算GDP的大陆国家,在中国境内创造的国民财富都会被计入,使用新资本替代旧资本的要素更新恰恰是经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要义。因此从理论角度,对待恒天然在华牧业投资需要持欢迎的态度,从传统的事前审批过渡到事中事后监管实际上在挑战传统权力的运行逻辑,当各部门政务人员还在挑灯拾遗补漏为的是政策没有“死角”,实际经济运行往往很快超越了社会的理解,之前批评过滴滴的自负,现在共享经济的单车又一骑绝尘。至此,我们不能忘怀当年曝光“三聚氰胺事件”的媒体人,我们不能忘怀那些受害的孩子,奶业之痛,痛不在恒天然,农业之殇,殇不及逐利!

当然,中国投资,特别是农业投资在海外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玻璃门与旋转门都真实存在,这些案例不用枚举。有观点认为中资收购的野蛮人表现,这也无须否认,国内万科的股权大战已然书就了一部浮世绘。但是更为重要的是,更多情况下对中资的限制来源于狭隘与偏见,“永远不要考验人性”,双重标准背后的双重性格就是这种自私最好的写照!曾经我们为之仰视的普世价值在“圣母婊”面前轰然崩塌!

恒天然集团在华的牧业投资与后续加工投资值得欢迎,至少在客观上会对国内奶业有进一步促进,但是在主观上并不高人一等,成为享受超国民待遇的理由,更不能因为外资的标签受到歧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至于意识形态以及非传统安全,这不是行业主管机构应该考虑的问题,把牛管好比什么都强!

 

(作者系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农产品市场与贸易研究室副主任、副研究员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