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主编推荐

党国英:支农政策要做重大调整

[ 作者:党国英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6-05-30 录入:王惠敏 ]

“商界的话说得是否正确,可能需要一年两年看,学者讲话是否正确需要看十年八年。”一句幽默的开场白揭开了本次论坛的序幕。“农业供给侧改革是现在比较流行的观点。”知名三农专家、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党国英在会上首先提出。

党国英表示,目前整个中国对于粮食生产处在全行业亏损状态,是以要素成本来核算的。

为什么亏损?要素分劳动、土地和资本。土地的要素成本是8000亿,劳动报酬成本是4200亿。资本报酬按照银行利率核算是3000亿。所以我国粮食生产的要素成本是1.2万亿。但还有一些是消耗型成本。一年粮食产出1.2万亿斤计算,要素成本加上消耗性成本是2万亿。这1.2万亿斤粮食卖多少钱?按照0.7元计算,亏损1.16万亿。如果按照国家政策支持下形成的国家托底的价,仍然亏损0.8万亿元。

粮食亏损为什么还有人种?党国英分析,目前政府对种粮补贴保守估计在2500亿。隐性的资本折旧和资本利息主要由政府来承担,不由农民开支,没有形成农民的财富。我国的农民种地的时候自己的劳动不核算,农户自己种的时候不给自己发工资。我国地租要比农业发达国家高三倍左右,虽然农民种地处于亏损状态,但是农民还在种,粮食还在增产。

但是这样做的后果是什么?造成吃饭成本高很多。用恩格尔系数来说,老百姓吃饭开支占支出比重达30%。一个国家的国民吃饭成本低,对这个国家的创新活动有非常重大的影响。

 “要通过供给侧改革来解决这个问题。以提升中国农业的竞争力,把成本降低。”党国英指出。

会上,党国英谈到,土地制度改革和促进城乡统筹发展是目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手段。好处就是减少劳动时间、地租成本、资本的消耗。中国城市在我们经济快速增长时期,和欧美同样快速增长时期,GDP增加1个百分点,对就业的拉动大概是欧美国家的1/2-1/4。加速农村发展,农业一定要专业化。

在党国英看来,我国的支农政策要做重大调整。对于支农这件事情,目前的考虑是与合作社发展衔接,改革农业科技管理体系。

中国乡村发现网转自:农财网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