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题:农村深改要尊重农民意愿维护农民权益
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4月25日在安徽凤阳县小岗村主持召开农村改革座谈会时强调,解决农业农村发展面临的各种矛盾和问题,根本靠深化改革。对此,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部部长、研究员叶兴庆分析认为,农村改革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要扭住主要矛盾,尤其需要强调的是,要尊重农民意愿和维护农民权益。
“农村改革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基层党建等领域,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叶兴庆接受央视网记者采访时认为,农村改革要扭住主要矛盾,找准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牛鼻子”。
叶兴庆说,要抓住全面深化农村改革中的“牛鼻子”需要处理好三方面的关系:处理好农民和土地的关系;处理好农民和政府的关系;处理好农民和社区的关系。
习近平在农村改革座谈会上就强调,新形势下深化农村改革,主线仍然是处理好农民和土地的关系。叶兴庆表示,30多年来,我国农业农村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最根本的原因是改革了束缚生产力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特别是改革了农民和土地的关系,把农民从生产队的“大锅饭”体制中解放出来,赋予农民长期而有保障的土地承包经营权。
习近平在座谈会上还强调,要抓紧落实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制度,真正让农民吃上“定心丸”。
但随着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大量农业劳动力转向非农产业就业,农民不断分化,给进一步处理好农民和土地的关系提出了新要求。叶兴庆对此认为,在新形势下,需要按照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的思路,推进耕地、林地、草原等农用地制度改革,明确土地集体所有权的存在形式和具体权能;对承包权合理赋权,做好登记工作,在有条件的地方探索“确股确利不确地”等承包权实现形式,探索承包权市场化退出机制;尽快明确第三方经营权的权利属性和具体权能,为新型经营主体的发展提供制度保障。
在谈到处理农民与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的关系时,叶兴庆建议将这些土地产生的收益纳入集体收益,并保障集体成员的民主管理权和收益分配权。而对于农民与宅基地的关系,他表示,应逐步扩大农户依法取得的宅基地用益物权的权能,以“房地一体”确权登记颁证为改革基础,以“先房后地、地随房走”为赋权逻辑,探索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担保、转让的有效途径,探索宅基地使用权自愿有偿退出机制。
遵循习近平在农村改革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叶兴庆表示,深化农村改革,必须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坚持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坚持家庭经营基础性地位,坚持稳定土地承包关系。尤其需要强调的是,要尊重农民意愿和维护农民权益。(记者 刘颖)
中国乡村发现网转自:央视网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