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题:农民收入要比城市白领高2-3倍?你想要的都在这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再次聚焦“三农”,提出要让农业成为充满希望的朝阳产业。近日,农业部又发布多项通知,推进农业发展。关于农业成为朝阳产业,许多做农业的表示没有信心。
小编也做农业,小编认为,农业就是朝阳产业,既然选择了农业,就要对它有信心;另一个角度来看,现在哪个行业都不敢说自己会一直火热下去,房地产?电商?IT?金融?都是社会发展到某一阶段的香饽饽,但是会一直香下去吗?从根本上说,“米面油盐柴,全从土中来。”农业生产与每个人的“菜篮子”及生活品质息息相关,解决温饱问题才是王道,解决温饱就离不开农业,到什么时候农业都不会被淘汰。而现在,农业的春天来了。做农业的你还要继续摇摆不定吗?
张晓山:农业是朝阳产业 应提供好的制度环境
(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原所长)
现代农业成为“新农人”宠儿
由最初出于对食品安全的担忧而选择在城市郊区“被动”从事农业,到后来发现其中商机“主动”经营农业创新项目,城市白领选择跨界成为“新农人”的趋势,不禁让人开始重新审视现代农业。张晓山说,从这一点来看,农业本身是一个朝阳产业。关键是,通过什么样的制度和政策来吸引人才在农业领域发展创业。
农产品为刚性需求
之所以称农业是朝阳产业,他解释说,民以食为天,人对农产品必然有需求。另外,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对食品消费的多样化需求也在不断增加,对食品安全和质量要求也会更高。
张晓山认为,从这些方面考虑,农业未来发展的潜力很大。即使将来恩格尔系数食品支出总额占个人消费支出总额的比重越来越小,“农业仍然是每个人面包和奶酪的来源。”
政策吸引更多农业人才加入
作为朝阳产业,吸引人才的条件也应该包括可观的收入。张晓山认为,从事职业农民的收入应该比其在城市打工或工作的收入高2-3倍,这样才对得起农业项目。因为职业农民除了付出劳动,还要进行项目的经营决策,生产投入品的投资,以及承担农业来自自然和市场的风险。“这些都是与打工不同”,他说,要想做一个真正合格的职业农民,其实非常不容易,对技能和素质都有很高的要求。
因此,在今年两会的建议中,张晓山提到,中国在未来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方面,需要国务院层面进行统筹规划,出台扶持政策。尽管目前国内尚未健全职业农民的培育体系,但是可以“先发展,再规范”,将来跟国外一样,从事现代农业需要有职业农民的执业证书。
秦贵信:未来农业将是充满希望的朝阳产业
(吉林农业大学校长)
我们国家正处在一个小康社会建设的过程中,农业是满足温饱最基本的物质需求。所以这些年国家农业的经济发展,无论从体量、结构还是质量上都在迅速提升。那么,在迅速提升的过程中,很自然地就对人才提出了需求。比如现代农业基础设施的使用,现代农业体系的管理,现代农业经营体系的管理和运行,都需要大量的农业人才,所以这些年农科专业学生的需求量很大。
现在的农业是以生命科学为基础,需要高新技术来支撑。这些年在农业方面的一些技术成果,也被社会广泛地重视和利用,所以大家也在不断转变对农业、农村和农民的看法。
我想经过一个历史阶段以后,现在的城乡理念、工农关系都会发生很多变化,这些变化可能会体现大家的一些理念、概念和认识。在两个一百年目标实现的过程中,这种趋势会一直延续。原来我们一提到农业,生产粮食、蔬菜、水果、猪肉、鸡蛋、牛奶,也是我们常说的粮、果、菜、肉、蛋、奶、棉、麻、丝、毛、皮、绒,都是吃穿方面的问题。但近年来,农业的产品结构、农产品的功能定位也在悄然发生变化。
比如粮食,吉林省玉米的种植面积约占全省粮食总种植面积的70%,但有多少玉米是人们食用的。其中一部分用作工业原料,一部分用作饲料原料,甚至作为能源,功能逐渐在发生变化。还有能源作物,比如生物质能源就是把太阳能通过植物光合作用转化成固定在地球表面的化学能源,供人们利用;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人的健康问题也一直被大家关注,健康产品需求越来越大;如今宠物成为养殖业的一个重要内容,逐渐形成产业,很多家庭把宠物作为寄托,以满足精神需求,所以这方面的需求也很大。
正因为农业的一些功能在发生变化,这样农业产业的提量、农业产品的功能、人类社会发展对农业的需求,可能不仅仅是吃和穿的问题,吃和穿只是反应人类社会的一个自然属性。现在的农产品不仅要满足人的自然属性,更要满足人的社会属性,包括精神、健康等满足人类社会发展更高层次的需求。
农业是以生命科学为基础,它的科技内涵非常丰富,需要很大一个群体来研究发展。因此,要不断地满足人类的物质和精神需求,对接到农业产业里来看,产业结构调整、物质社会需求都会发生变化。所以我对农业未来的发展非常乐观,农业科学技术和农业产业行业未来将会是一个非常高雅、充满希望的朝阳产业。
中国乡村发现网转自:农管家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