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县乡中国:县域治理现代化》
作者:杨华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2-4 页数:432
装帧:平装
ISBN:9787300304946
作者简介
杨华,湖南郴州人,武汉大学社会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武汉大学中国乡村治理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农业农村部社会事务司咨询专家;湖北省反邪教协会咨询专家;广西壮族自治区宏观经济研究院咨询专家;湖北省政协农业和农村委员会参政议政人才库专家;观察者网、澎湃新闻专栏作家;湖北省党建智库专家。
2007年开始从事农村调研,在全国近20个省市调研,累计调研时间超过1300天。在《管理世界》《政治学研究》《开放时代》《经济学家》《读书》等核心刊物发表论文100余篇,出版专著4部。据《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年第5期刊文统计,全国45岁以下青年社会学学者近五年CSSCI刊物他引排名第一名。
内容简介
县乡政府是如何运作的?国家的各项政策如何在县域社会落地?县级党委政府与乡镇党委政府如何互动?县级党委政府如何调动乡镇的工作积极性?县域领导干部如何树立权威?乡镇如何利用现有资源做工作?县域中的基层干部的状况和发展前景如何?《县乡中国:县域治理现代化》一书对上述问题做了抽丝剥茧、入木三分的剖析。该书是武汉大学社会学系杨华教授的新作,是一本展现县乡政治生态的写实白描书。
总目录
第一篇 县域治理体系现代化条块关系:博弈与均衡
资源与考核:条块体制中的支配关系
县乡关系:从共谋到卸责
从“乡镇没有两个一把手”说起:县乡党政关系实践形态
领导的权威如何树立:单位政治与一线政治
“片线结合”:不变体制变机制
河长制是个好东西
监督下乡:问责成为主要激励方式
第二篇 县域治理能力现代化
基层工作与政治任务
政治任务与过程管理
工作流程化与治理能力现代化
乡镇治理机制创新的约束
注意力内卷:基层“创新”泛滥的逻辑
基层党建如何避免形式主义
加强党的领导 遏制村级贿选
基层安全生产治理:管理比执法更重要
基层治理中的防“二次事件”
县级执法权怎么下沉
如何做好非中心工作:以项目为抓手
第三篇 县域治理的自主空间
基层治理要有自主空间
自主性激励:让基层干部把工作当事业
政策沟通与政策谈判空间
“领导出面”“与解放领导”
基层领导开展工作的支持结构
迎检、暗访与加码
“体现工作”:基层虚事实做的逻辑
乡镇人事权的限度与突破:以普通干部选聘岗位为例
“县官“不如现管:多层级视频会成负担
第四篇 基层干部的激励与发展
综合考核变“全中心”工作考核:激励功能弱化
忙闲不均:职级并行制度亟待健全
领导用人的艺术:隐性层级与曲线流动
中层配备与事业编激励:让多数人看到希望
年轻干部职场里那点事:“努力就有机会”
年轻干部职场外那点事:拮据的经济与健康的社交
驻村第一书记的角色与工作
一个普通公务员的成长
专家推荐
县域治理是中国国家与社会治理的重要界面,承载着重要的治理职责,同时也是存在问题最多的领域。年轻学者杨华的《县乡中国》聚焦当代中国治理的关键层面,紧扣县域治理中的关键人群和核心问题,深刻揭示出,当前我国县域治理中的核心问题是治理的双重价值——统一性与灵活性之间的张力与平衡,以及这一张力作用于治理的主体——县官而导致的治理行为的二重态。这本著作对我国地方及基层治理的研究深刻、透彻、犀利。如果说社会学是社会的“生理学”,那么政治学就是社会的“病理学”。《县乡中国》好似一篇准确而详尽的中国县域治理问题的诊断书。
——房宁(中国社会科学院政治学研究所原所长、党委书记,四川大学讲席教授)
依循华中研究团队的学术路径,杨华近年将研究重点从农村转向县乡,对县域治理中的体制、机制、政策、权力、财政、人事、事务等进行了全方位的调查研究。《县乡中国》正是这一研究的阶段性成果,它涉及了中央与地方、顶层与一线、领导与干部、政治与治理、属事与属地、跨级与上级、监督与自主等基层治理的基本主题,集中探讨了中国县域治理的基本经验和面临问题,有助于拓展和深化学界对县域治理的理解。
——贺雪峰(武汉大学社会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杨华十多年来不间断地深入东中西部各省基层做实地调查,将集体调研与个人思考结合起来,方法科学,经验丰富。近年他将研究重心转向县域治理,对县乡一线实践的机制与逻辑有较为深刻的把握。《县乡中国》文字浅显易懂,内容充满泥土气息,其中不乏崭新的学术议题和观点,也有别具一格的基层工作总结和反思,是一本研究者和县乡干部皆宜阅读的著作。
——陈文胜(湖南师范大学中国乡村振兴研究院院长、博士生导师)
杨华的作品,总是给人一种“于朴实处见睿智”的冲击。这本书也不例外,围绕“县官不如现管”这一治理命题,依托丰富而深入的田野调研,以一种理性化和系统性的方式,讲述了县域治理中大量耳熟能详而又耐人寻味的故事,为“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提供了生动注脚。
——颜昌武(暨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行政国家》译者)
《县乡中国》从县域治理的内部视角出发,对县域治理体系、县域治理能力、县域治理的自主空间、基层干部的激励和发展,做了生动和形象的解读。书中的很多内容,在调研讨论、学术报告和日常交流中,我都听作者讲过,深受启发。杨华的文字的一大特点是,文笔细腻生动,富有想象力,是“田野的灵感、野性的思维、直白的文风”的范本。读者阅其文章,一定是在享受一场极佳的思想盛宴。
——吕德文(武汉大学社会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郡县治,天下安。但县官如何治县,我们仍知之甚少,此书恰好呈现了县治的诸多场景。杨华的这些研究可能不那么“精致”,不那么成熟,但绝不平庸,他的观察和思考无论对基层干部还是相关研究者都不乏启发性。这是从大地中生长出来的东西,是有生命力的。
—— 欧阳静(江西财经大学财税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