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五月书单
2018年5月的读书成绩还比较可观,一共读了6本书,接近月读最高记录。各书简要点评如下:
1.《中国创投简史》,投资界网站编著,人民邮电出版社出版。以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后的十年来观察,中国经济明显不同于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后的十年,最重要的特点,一个是互联网新经济突飞猛进,走在世界前列;一个是创投事业蓬勃发展,为经济创新发展和动能转换发挥了重要作用。在今天,中国已经有近万家创投机构,管理着超过8万亿元的资产,他们在全国甚至在世界飞奔,寻找那些好的创新创业项目。本书就是对中国创投事业的系统性回顾,从中可以看出中国创投事业的发展轨迹与重要特点,如从学外国到独立自主,从一家独大到基金生态形成,从接受创业投资到创业成功再投资创业等,从而让创业之火越烧越旺。
2.《我看电商3:零售的变革》,黄若著,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我初期学习电商的时候,黄若先生的书就是我的启蒙读物,这些年他的新书全都读。与其他纯电商不同,他是从线下切入线上的,所以有着丰富的零售经验,对电商背后的专业运营有独到的见解,也对正在演化的电商趋势有自己的看法。比如对风风火火的新零售,作者十分关注其内在的核心,就是效率,而效率考验的是服务能力。作者也指出,不是新零售很先进,而是消费者的趋势在引领新零售,新零售必须关注新消费。而对消费形势的预判,又考验企业的战略能力,直接决定未来成败。
3.《我的简史》,(美)史蒂芬·霍金著,吴忠超译,湖南科技出版社出版。霍金去世后,我拿出家中这本霍金的自传来读,算是纪念。霍金身体的病变20岁前后就出现了,此后越来越严重。但这些都没有妨碍他的天才式的学术研究,而且也没有影响他如约而来的婚姻和可爱的孩子们的相继诞生。说真的,读书中的专业研究领域的描绘确实不太明白,但作者自传中洋溢的那种坚毅、自信、专注,特别是身体每况愈下时又遭遇离婚,到后来只剩下大脑还在工作的时候,确实让人佩服不已。这个世界有太多四肢健全却一事无成的人,而且还在重复进行着没有意义的抱怨和坐而论道。社会的进步需要更多像霍金这样的科学家、思想家和进取者,当然不必再像他那样身体残疾和命运多舛。
4.《愤怒的葡萄》,(美)斯坦贝克著,胡仲持译,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这是上世纪三十年代的作品,是1929年至1933年间资本主义大危机时代的美国小农悲歌。祖祖辈辈开荒种地的农民一夜之间被宣布,不再能耕种土地,失去了生存根本的他们被迫变卖资产,接受盘剥,然后背井离乡,奔向传说中的幸福之地——加利福尼亚,但等待他们的却是更加残酷的现实,他们依然没有可以耕种的土地,而且彻底成为无业游民,只能在生死线上垂死挣扎,而政府却像防瘟疫一样防着他们,不懂围追堵截;当地的有产阶级也像防贼一样盯着他们,担心受到抢夺。于是,这些农民要么在饥饿中死去,要么只能铤而走险去抗争,作者就像在替人们传达他们的怒吼。整个作品的风格写实、沉重,充满了悲愤之情,让人深受感染。本书背后的无情逻辑是,大资本的时代根本不允许小农的存在,不仅如此,连那些现在还能雇得起农工的中小农场主也要被挤压破产。事实是,美国正是通过一代农民的牺牲换来了大农业时代。而中国的今天,一批鼓励发达国家大农业的人,难道也要以几亿中国小农的牺牲来实现这个不切实际的幻想吗?
5.《梁家河》,《梁家河》编写组编, 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不要小看梁家河,这是有大学问的地方。”——这是总书记从自身经历出发而讲的一段意味深长的话。甚至可以这样说,总书记的治国理政是从梁家河出发的。今天,梁家河已经成为万众瞩目的地方,参观学习的人络绎不绝。本书的推出可谓及时之作,分为四个部分,从总书记回梁家河的情节描述开始,系统回顾了总书记在梁家河的故事和梁家河村翻天覆地的变化。与《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相比,还多了一些总书记自己的叙述,如他从进梁家河最初的过渡想法甚至是当“逃兵”,到后来的依靠乡亲、扑下身子磨炼的一段心路历程,读来更加励志感人。
6.《MEMO2017:<三联生活周刊>的观察与态度》, 三联生活周刊编,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本书是三联生活周刊2017年有关热点话题的文章分类汇编,既有如特郎普上台、马克龙当选等国际热点事件的深度分析,也有像雄安新区、二胎政策放开、教育公平等公众国民话题的讨论,还有像中国人从哪里来等历史考古文章,可以说涵盖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多方面。我记得好像是季羡林老先生提醒过,读书要重视杂志的阅读,一方面比书及时,另一方面比报纸深刻。如果没有时间读各期的三联生活周刊,这本书倒是一个良好的选本。
五月读过的书选出来一本推荐的话,《梁家河》还是值得一读,特别是当最近,大家都准备要去梁家河的时候,其背后的故事最好先了解一下。
(二〇一八年六月十七日夜)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