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九大报告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举措。报告明确提出,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其中,发展乡村旅游产业是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
乡村旅游是乡村振兴的关键措施。表现在:
一是乡村旅游促进了城乡融合一体化发展,实现要素资源自由流动和乡村振兴的重要方式。
二是有利于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乡村旅游能够有效促进当地农业的产业化经营、产业链的延伸,带动农副产品加工、交通运输、房地产等相关产业发展,
三是有利于促进农民增收致富。乡村旅游使许多农民成为旅游从业者,农民既可以通过办发展当地特色产品、旅馆、摆小摊、开餐馆、搞运输等方式增收。
四是有利于引进许多新信息、新理念,对农民素质和乡风民俗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促进乡村文明建设。
五是有利于促进环境保护意识。通过建垃圾池,集中收集处理垃圾,养成群众良好的卫生习惯,促进当地生态资源和文化资源保护,增强农村地区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发展乡村旅游业,必须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按照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大胆改革创新,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业,做好以下六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加快美丽乡村建设,发展绿色观光产业。树立绿色生态发展观念,生态宜居;精准定位产业,彰显农村特色和田园风貌。努力补齐农村污水处理和垃圾治理的短板。
二是要做强乡村特色产业支撑。充分利用资源优势,发展茶业、酒业、餐饮业、花木、畜牧等多种特色产业,做响品牌,推进城乡产业融合。同时,继续发展牛羊养殖业。在产业发展中,让贫困户参与其中,共同致富。
三是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基础设施。基层党委政府要要树立并坚持农村优先发展战略,必须调整传统思维,成立乡村旅游公司,加大对乡村旅游业的投入倾斜力度,在资金、人才、技术等要素方面给予更多保障,保障各种基础设施完善。
四是加强传统文化引导。运用科技力量,发挥网络作用。要在传统村落保护、特色文化传承上不断去挖掘与丰富、传承与创新,让乡村文化‘活’起来。
五是充分发动群众,做好社区营造旅游的良好环境。着力于农民在乡村旅游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社会生活共同体意识的营造,增强社区认同感和社区共同行动力。
六是引进民营企业家,引进人才和技术,投资于乡村旅游业,通过发展旅游与产业结合,加强城乡融合。
(作者简介:付博文,供职于湖北麻城市人大常委会;傅光明,湖北省财政厅、湖北省作协会会员,湖北省诗词学会会员,省财税审诗词分会副会长)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