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专题栏目 > 纪念杜润生专栏

茅于轼:悼念杜润生

[ 作者:茅于轼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5-10-14 录入:吴玲香 ]

 中国的农业一向是很高效的。满清时代每次打败仗都要被赔款。这一沉重的负担基本上都落在农民身上。因为那时候别的产业产出很有限。尽管如此,国家都顶过来了,没有发生全国性的大饥荒。抗战八年中日本人在中国大肆收刮粮食,再加战争对生产的全面破坏,中国的农业也顶过来了,也没有发生全国性的大饥荒。但是解放后由于对公有制的迷信,造成对工农业的大破坏,特别是农业。五十年代初实行统购统销,取消了农产品的市场,接着搞合作社,初级社还没有稳固就强迫农民组高级社,大跃进时直接建了人民公社。从1949 197829年粮食供应越来越紧张,吃饭问题变成中国的第一大问题。1978年改革开放开始,大家最迫切希望解决的就是如何能吃饱肚皮。饿着肚子别的什么都谈不上。可见那时候大家关心农业的程度。杜老肩负农业改革的重任,为全国目光聚焦之所在。每年中央的一号文件就是谈农业的改革,其重要性无与伦比。现在四十岁以下的人在记忆中没有挨饿的经验,不能体会挨饿的滋味。也很难领会当时全国人民对农业改革的期待。

 杜老不负众望,冒着巨大的政治风险,力排众议,支持包产到户。就在一两年内粮食紧张的程度就得到缓解。我和杜老很少个人接触,但是他对解决全国人民吃饭问题中的贡献,让我从心底里钦佩。特别是他手下的研究班子很多都是我的朋友,因此有不少间接的沟通。

 杜老不仅仅对农业改革贡献巨大,他对中国整个发展的道路也有清醒的认识。他认为中国要走市场化和民主化的路。这一点在老干部中是很少很少的。可以说他是老干部中的凤毛麟角。我认为他在当时对中国道路的认识超过了邓小平。可惜的是在八九事件以后,他的影响被消弱。

(作者系天则经济研究所荣誉理事长)

中国乡村发现网转自:天则经济研究所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