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杨维刚在《乡村振兴蓝皮书·湖南乡村振兴报告(2022)》发布会
暨湖南乡村振兴2021年“十大”优秀案例发布仪式上的讲话
大家好!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脱贫攻坚取得胜利后,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这是“三农”工作重心的历史性转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我国是一个有着14亿总人口、5亿农村常住人口的超级大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依然在农村,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依然在农村。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仍然任重道远。特别是在当前国内外形势复杂严峻、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任务繁重艰巨的背景下,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既是“开启新征程、扬帆再出发”的重大使命,也是“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的迫切要求,更是“十四五”时期乃至今后更长一段时间需要高度重视的一个关系全面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问题。
湖南作为精准扶贫的首倡地,在脱贫攻坚战中,三湘儿女坚决扛起“首倡之地当有首倡之为”的政治责任,勠力同心,攻坚克难,向全国人民交出了一份无愧于时代的满意答卷。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新征程上,湖南正确认识所处历史方位,准确把握所处发展阶段,坚持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摆在突出位置,既夯实“稳”的基础,传好脱贫攻坚的“接力棒”,也找准“进”的方向,跑好乡村振兴的“接力赛”,实现了农业农村发展稳中有进,乡村振兴各项工作扎实有力。同时也要清醒看到,越往前走,任务越艰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深度、广度、难度都不亚于脱贫攻坚。湖南乡村建设发展的基础还较薄弱,需要解决的问题还很多,我们还不能松气歇脚,还需要全省干部群众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沿着习近平总书记为湖南指引的方向前进,奋力书写新时代湖南“山乡巨变”。
乡村振兴是一项具有长期性、复杂性和艰巨性的系统工程,有很多重大理论前沿问题需要深入研究,需要方方面面共同努力。特别是科研机构、高校、新型智库等凝聚着大量的高端人才,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进程中不可或缺的力量。湖南师范大学中国乡村振兴研究院陈文胜教授及其团队长期扎根基层,坚持走进田野乡村、走进社会现实,将问题导向与现实主题紧密结合,持续跟踪观察湖南乡村发展状况。自2018年以来,以乡村振兴为主线,每年选定一批具有代表性的市县镇村,开展实地调研、研究,并编撰成《湖南乡村振兴报告》蓝皮书公开出版。同时也在积极挖掘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典型县、乡、村、人,总结推介湖南各地弘扬脱贫攻坚精神、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与有益经验。刚刚出版的《乡村振兴蓝皮书·湖南乡村振兴报告(2022)》和《湖南乡村振兴2021年“十大”优秀案例》,是湖南乡村振兴的重要智库成果,既是对湖南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的观察、记录、总结,亦是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政策制定提供参考的应用成果,对我们总结经验、观照现实、推动工作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大时代需要大格局,大格局需要大智慧。走好新的赶考之路,要有智库发声、有智库出智。湖南师范大学中国乡村振兴研究院坚持以当好乡村振兴的智囊团和思想库为己任,瞄准服务经济社会发展重大战略的主战场,产出了一系列高质量、高水平的研究成果,提出了一系列务实管用见效的好点子,为湖南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了理论支撑和决策参考,展现了学者的情怀与责任,彰显了智库的担当与使命。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