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资讯

孙维国:无需对农产品滞销过度忧虑

[ 作者:孙维国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7-02-13 录入:19 ]

8日,《助村》栏目以“500亩花菜滞销,曾埭菜农盼援手”为题报道了晋江安海镇曾埭村花菜滞销的消息,引起广泛关注和热烈反响。永辉、乔丹等企业和永春、德化、南安等地的经销商纷纷联系采购,福州很多热心市民也踊跃加入团购行列,涌动的爱心让曾埭菜农倍感温暖。(2月9日《福建日报》)

滞销花菜在众多“爱心采购”中,迎来了销售热潮,可以预见,500亩滞销花菜将会被涌动的爱心“消化”。“爱心采购”化解了曾埭菜农燃眉之急,而现实中类似新闻不止一次发生,见诸媒体报道的“爱心采购”,让人欢喜让人愁。

农产品滞销的根源是销路问题,销售不出去,农产品必然滞销。这就要问,为何农产品销售不出去?表面看是供给大于需求,由表及里,供给大于需求只是表现在一定范围的“小市场”,而非广阔的大市场。就说滞销花菜,在晋江安海镇这个小市场确实供给大于需求,销路由此受阻。但在福建、在全国的大市场,花菜的需求并没有供给大于需求,一些地方的花菜市场甚至供给不足。

可见,我们通常认为农产品滞销,是由于供给大于需求的认识,其实并不切合实际。这种认识只能在“小市场”中成立,在大市场中并不成立。所以,化解农产品滞销的关键,需要在找销路上下功夫、想办法、出举措。只要找到了销路,农产品就不会成为滞销品。

怎样找销路?办法有很多,最为重要的是未雨绸缪,提早在大市场中找销路。如果等到农产品成熟,发现滞销后,才来急急忙忙找销路,一切都迟了。可以发现,类似“爱心采购”事件中,都是农民在农产品成熟发生滞销后,才求助于媒体,如果在花菜种植之初,就想办法在全国找销路,何至于等到花菜成熟滞销才着急上火?

有人会说,不到农产品成熟销售,怎知道是否滞销?确实如此,但恰恰如此,为了防止农产品成熟后滞销,才要想尽办法,提前把销路找好,避免成熟滞销发生。许多农产品都不易长期储存,等到成熟滞销后,即便是通过媒体报道“爱心采购”,也会造成一定损失。况且,“爱心采购”只能解一时之急,难以从根本上化解农产品滞销。

对于农产品滞销,我们要改变“供给大于需求”传统认识,也无需对农产品滞销过度忧虑。从全国、乃至全球大市场层面看,农产品供给大于需求并不存在,至少不可能年年存在。发生农产品滞销,关键是没有在大市场中找到销路。所以,化解农产品滞销,并不是想象中复杂,而应回归简单化,在找销路上下功夫、想办法、出举措,就能从根本上化解农产品滞销难题。这需要政府、社会、行业组织、农民等各方协同发力,共同努力。大家一起在全国、全球大市场中为农产品找销路,未雨绸缪,精准发力,深入市场,了解市场,吃透市场,还愁农产品找不到销路?

中国乡村发现网转自:东方网 2017-02-10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