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资讯

解读一号文件中对新农人的重大利好

[ 作者:郭文军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7-02-13 录入:吴玲香 ]

原题:农业部郭文军解读《中央一号文件中对新农人的重大利好》

尊敬的各位农业从业者的各位同仁,非常高兴能够今天通过这个机会跟大家分享一个2017年的中央一号文件的一些内容。我是郭文军,农业部规划设计研究院农业发展与投资研究所,因为长期在一线,算是对农业有一定的了解,我们在座的农业从业者的家乡大部分我都去过也比较了解。

农业,说实在话做起来是很辛苦的,我们所有做农业的人我自己很清楚,农业风险大,投资也大,周期也长,利润也低,设想不到的事情也多。所以说每年都期待着我们中央我们政府能够给一个很好的一个指导,一个很好的一个政策。那么从0417年。每年的一号文件都是关注农业的,我们每次都非常的期待,带来什么样的利好能,够促进我们农业的发展,今天我就给大家把2017年和近几年的一号文件相比较给大家分析一下,我们在其中能抓住哪些机遇,利用好国家的政策,规避哪些风险和陷阱?

首先来讲,2017年一号文件的名字叫《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若干意见》,其实根据这个题目我们就会发现今年的一号文件内容非常实,主要就是农业供给侧改革,还有一个就是激活农业农村发展的新动能。

141516年,三年的一号文件都是关于加快农业现代化,关于如何加快能够实现农业现代化这,其实到现在来讲农业现代化到底是什么?我相信我们从事了十几年几十年农业的人,我们都不知道,所以今年对于我们这些农业从业者来讲,我们要在其中发现和我们相关的利好的条件,利用好这些政策,把我们的产业做完整做好。

其实当前这个矛盾就是农产品的需求升级,有效供给跟不上,什么叫需求升级?也就是说原来我们吃饱,原来就是粮食不够吃,大家需要吃饱,连续十二年是以增产为目标,现在呢,产量好像有时候多了,但是我们的需求是升级了,不再是为了吃饱,由原来的吃饱到吃好,等我们真正吃好了,发现吃的太好还不行,吃出了很多问题,吃出了三高吃出了亚健康,到现在吃健康,我们新的农业从业者一定要跟得上在这个潮流,我们生产出来的产品是市场真真正正所需要的。

我们农业从业者往往是自己生产的东西,然后去想象,拿到去市场上去卖,设想出的高端人群,设想住我那没做的东西有多么好大家肯定认可,这是我们很大的一个误区。另外一个误区就是觉得包了更多的地,圈了更大的园区,但是如果我们的模式,跟农民还是一样的,无非是比农民这么大多了一点啊,农民的地不要钱我们要钱了,农民地小我们地大,但是同样我们种出来的东西没有比原来更好,我们拿出来以后跟散户一样,拿出来东西去市场上卖,这样我们成本很高,利润很低,这样做我们的风险就非常大。

农业供给侧改革主要就是说我们要了解市场到底是需要什么?我们的客户群真真正正的在哪里?相不相信我们?要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再去完善我们的产品,根据市场需求是生产我们的产品。这样我们的利润率才能保障,我们的产品的销售才能保障。实际现在种不是很大的问题,卖是很大的问题,很多地方会种不会卖,种的好不一定卖的好,甚至出现卖不了,收割之后烂在了地里,有些甚至不收割,收割的成本会更高,这就是因为我们生产的东西不是市场所真正需要的。

我们经常听到一些例子,别人生产的东西不够卖,订单来了之后就赶紧组织生产都不够,一再的在扩大。为什么我们大多数人生产东西不是这样子?说明我们没有把握好这一块。另外一个,就是资源环境承载力能力达到了极限,绿色生产跟不上,也就说我们的化肥和农药比以前用的太多了。在一定的时间内,我们的化肥和农药是促进了这个产业的发展也促进了产量的提升,也给我们解决的人民的温饱问题起到了很大的作用。随着后来慢慢的发展,发现我们的化肥和农药用的越多,我们的产量反正不上升了,我们的地反而糟蹋坏了,发现大家不需要这个样子的农产品,比较反感,怕对身体有害。所以说我们的生产一定要跟上这个需求,我们要可持续发展,我们的土地租过来几十年,我们如何能保证后面的三年、五年、十年以后还能长出茁壮的作物,一定要从现在着手。

还有一个就是国外低价的农产品进来了,国内的产品竞争力跟不上。反映在玉米、肉蛋奶等等,很多很多的东西,包括当然这个小麦和稻米是我们国家的保护的,那么玉米逐渐的放开了,现在逐年在调减。其实这就是国外低价的玉米进来非常非常便宜,我们的玉米都堆在仓库里,大家在东北地区的粮仓里满满的,地里还在不停的长,但是市场销纳不了,所以说我们的国际竞争力不行,必须要调改。

我们作为新农人来讲,现在农民增收,传统的动力减弱了。农民原来种地能够过上比较不错的日子,现在农民光靠种地不行啦!所以地荒在那里去打工,到现在打工的条件不好之后想回去种地就出现了很大的问题。现在农民增收的传统动力减弱了,新的动力跟不上导致了很多农民无所适从。所以说在我们新农人做农业的时候一定要考虑到传统农民的利益,不能说我们把地拿过,发展我们自己不管其他了,这是国家不提倡的。

推进农业供给侧的目标就是以增加农民收入保障有效供给的目标,主攻方向就是提高农业供给质量,根本途径就是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什么叫体制改革?体制改革就是国家机关和企事业单位管理权限划分等等在体系制度方面这个体制,它要强化管理。那么机制呢,主要是利用我们的各生产要素之间的组合提高效率,增强竞争力,在各种运营机制方面进行创新活动。说白了,就是我们要想农业新的改变必须要改变原来传统的模式,也就是改方式,到底怎么改?以破坏环境和资源透支为代价,满足量的需求,也就原来是不管你出何代价,我就要多少连增,我就要满足这个人们的吃饭问题,但是土地透支了,我们的这个肥力下降,黑土层薄了等等,那么以这种破坏性和资源透支性为代价的这种务量的需求,向绿色生产可持续发展,注重质的需求,向这方面去转变。

我们新农人有时候尤其是前两年,我们确确实实是用了很大的心思,我们少用化肥,不用农药,用生物肥生产的东西,但是市场不去认可。有时我们就怀疑我们是不是做错了?实际我们做的方向是对的,只是那时候还没有到,所以说我们国家包括我们消费者的这个意识是往这方面发展的。做这一块的时候我们有机结合起来,也不要走极端,要根据市场的需求,适当的调整自己的步伐,不能过于超前,我过于领先也是不对的,我跟着别人走也是不是很提倡的,我们要适度的提前,这样的话农业的生产有一个很长的周期。

我们的三条底线是什么?

第一,就是粮食生产能力不降低,这句话的主要就说我们划定了基本农田,那么我们就是要种粮食的,我们要满足我们的自己的吃饭问题,饭碗端在自己手里;

第二,农民的增收势头不宜转,我们农业在发展过程中一定不要抛弃这个传统的农民;

第三,农村的稳定,不出问题,也就说在我们去流转土地等等等一系列解决这种问题的时候我们不要引发矛盾。这些都是我们政府所不提倡的。

农技农业的供给侧改革的六大投资主题,我在这里简单的说一下:

第一,畜禽养殖;

第二,土地流转;

第三,现代种业;

第四,农田水利的基本建设;

第五,化肥农药的控制化使用;

第六,绿色环保产品的生产以及新型农机具的应用。

做这几块的从业者来讲,是一个非常好的消息。

(专家简介:郭文军,农学谷商学院金牌导师;农业部规划设计研究院农业发展与投资研究所主任;著名农业规划专家;华南农业大学农业博士;中国生态农业学会副会长)

中国乡村发现网转自:农学谷(微信公众号)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