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12月14日至16日在北京举行。会议中有哪些“三农”方面的关键点值得关注?又传递出哪些政策信号?权威专家第一时间为你解读。
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要把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放在突出位置,狠抓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品牌创建、质量安全监管。
要加大农村环境突出问题综合治理力度,加大退耕还林还湖还草力度。
要积极稳妥改革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和收储制度。
抓好玉米收储制度改革,做好政策性粮食库存消化工作。
细化和落实承包土地“三权分置”办法,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服务主体。
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明晰农村集体产权归属,赋予农民更加充分的财产权利。
统筹推进农村土地征收、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
要严守耕地红线,推动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加快落地,保护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广辟农民增收致富门路。
陈锡文
全国政协常委、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原副组长 陈锡文
这项改革本质上是要提高农业综合效益、提高农产品国际竞争力。当前要加快将农业科研成果推广到田间地头,变成现实生产力,并继续创新农业经营体制。
程国强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 程国强
改革任务重、难度大,当务之急是推进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改革。此次会议已确定,要积极稳妥改革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和收储制度,抓好玉米收储制度改革,做好政策性粮食库存消化工作。会议中提出的要严守耕地红线、保护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就是要保证优势产区生产更好的粮食,其它地区生产适应当地环境、适销对路的农产品,真正提高农业生产的质量和效益。
叶兴庆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经济研究部部长 叶兴庆
这一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把推进农业经济结构性改革,作为明年和今后一个时期工作的一个主要任务是很有现实针对性的。经过这些年的发展,农业领域出现一些突出的矛盾和问题,比如说产需失衡的问题,资源错配的问题,生态环境恶化的问题,还有价格倒挂成本上涨,农业竞争力下降的问题,农业对收入支配能力也在下降,解决这些问题,根本的出路就是要用改革的办法解决农业中存在的体制机制矛盾。
中国乡村发现网转自:农民日报 2016-12-17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