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资讯

唐珂:合力推进大米产业品牌化

[ 作者:唐珂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6-12-12 录入:吴玲香 ]

当前我国农业农村经济形势持续向好,已进入数量、质量并重,兼顾绿色生态发展的新阶段。转方式、调结构,加快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促进农业农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关键所在。深入实施农产品品牌战略,是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抓手,是推动农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的重要路径,是提升农业竞争力和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举措。

大米是五谷之首,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大米生产国和消费国。全国60%以上的人口以大米为主食,2015年全国水稻面积超过4.5亿亩,总产量2.08亿吨,其中口粮占稻谷消费的82%左右。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水稻生产已从数量型向数量质量和效益并举发展,特别是优质稻米的市场欢迎度越来越高。但是由于资源环境压力大,生产成本高,精深加工能力不足,规模经营制约等因素,我国大米的竞争力还不强。2012年以来,随着国内外大米差价拉大,低价大米进口快速增加,造成国内稻米市场持续低迷,我国已从大米净出口国变成净进口国。

2015年大米进口首次突破300万吨,为提升我国大米产业,满足市场消费对大米安全、优质和个性化的需求,增强国际竞争力,当前急需以品牌引领产业发展,转方式、调结构,推动大米标准化、规模化经营,促进大米产业提质增效。

为此,我提出几点建议:

一是突出重点,强化大米品牌建设。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农业品牌化发展,把强化品牌建设作为加快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重要战略举措。我们要准确把握我国农业发展的特点和趋势,以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和特色农产品区域布局为依托,以提高质量效益和竞争力为核心,重点在粮油、果品、茶叶大宗农产品品牌建设寻求突破,提振农业品牌的培育和发展。要以提品质、创品牌为主要内容,采用优质高产品种,加强标准化生产和技术、装备创新,全程质量控制,着力培育一批区域公用品牌和企业品牌,打造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市场占有率高、辐射带动能力强、文化底蕴深厚的国家级和世界级大米品牌。

二是强化职能,发挥区域公用品牌引领作用。大米区域公用品牌是当地大米产业的名片,各级政府农业部门应把大米区域公用品牌建设纳入产业发展重点,充分发挥政府公共服务职能,从资源条件和产业特点出发,挖掘和整合农业资源,提升产品质量,突出地域和品类独特性,集中力量打造优势大米区域公用品牌,不断提升品牌影响力,促进当地产业增效、农民增收。

三是统筹协调,形成品牌建设工作合力,推动大米产业品牌化发展。按照政府引导、企业主体、社会参与的思路推进,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尊重市场规律和市场法则。企业家对于市场最为敏感,建设品牌要充分发挥企业家的聪明才智,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鼓励支持企业通过加强品牌宣传、渠道开拓和产品促销,提高品牌的美誉度,提升大米品牌价值。社会组织具有专业优势和组织优势,通过主体培育、形象塑造、营销服务等手段,发挥好桥梁纽带和咨询服务作用。各级农业部门要做好统筹,明确职责任务,加强规划编制,研究制定相关政策和标准,强化监管保护,及时引导农民生产,促进供需结构升级,形成从生产资料供应到生产加工冷链物流、科学消费等各环节的农业品牌工作体系,全面推进大米品牌战略的实施。

(作者系农业部市场与经济信息司司长)

中国乡村发现网转自:《农民日报》(2016121007版)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