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题:挑战与机遇并存 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向何处去?
15日,中国银行业协会农村合作金融工作委员会(以下简称农合委)在北京召开换届会议暨第五届委员会一次会议。记者从会上了解到,作为服务“三农”的主力军,农村合作金融机构近年来快速发展。截至2016年9月末,全国农合机构网点达7.7万家,资产总额29.1万亿,居全国银行业资产规模首位。不过在利率市场化、互联网金融冲击下,农村合作金融机构面临诸多挑战。
农村合作金融主要包括农村信用社、农村商业银行和农村合作银行三种形式。过去十多年,农合机构取得了飞速发展,银监会农村金融部副巡视员纪艳梅介绍说:“从经营规模看,全国农合机构整体资产总额达到了28万亿元,如果把他看成单一法人,规模超过了全球最大的宇宙银行,体量相当于建行和交行的总和。从服务能力看,全国农合机构发放的涉农贷款余额8.6万亿元,小微6.6万亿元,超过了政策性银行和股份制银行涉农小微信贷投放的总和。”
随着环境不断变化,农合机构改革步伐也在加快。中国银行业协会专职副会长潘光伟说,现在越来越多的农信社成功改制为农商行,并积极进军资本市场。
潘光伟:“今年全年组建的农商行是105家,总数是1071家,有的省,比如湖北、山东、安徽等,全都改制农商行。一些农商行,已经开辟了境内外上市的渠道,今年1月无锡农商行A股主板IPO获得证监会发审会的过会,成为全国首家A股上市的农商行。随后,江阴农商行、常熟农商行等4家农商行也成功过会,这些做法不但拓展了资本补充渠道,加强公司治理和信息披露,还建立了现代化商业银行的基本框架。”
不过潘光伟坦言,在竞争日趋激烈的背景下,农合机构也面临诸多挑战:“比如省联社面临深化改革、转型发展的问题。部分农商行面临股权结构不优,资本来源单一等问题,盈利模式也在逐步走向困境。相比城商行双位数增长,今年农合机构增长也就2.31%,不良率有的地区有的农商行还比较高。”
面对诸多挑战,农合机构何处去?在潘光伟看来,农村市场是农合机构发展的立足点,如何守住这块阵地,在此基础上发挥自身的比较优势,找准市场定位和目标市场至关重要。银监会农村金融部副巡视员纪艳梅建议,农合机构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积极探索转型路径,摆脱规模扩张的路径依赖,在差异化、特色化多做文章。而新一届农合委主任、北京农商银行董事长王金山则表示,面对农村金融市场日趋激烈的竞争态势,要想谋求更长远的发展,必须发挥农合机构团结协作的传统,全国农合机构应进一步深化合作,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一起,“抱团取暖”,协同发展,扎实提升综合竞争实力。
中国乡村发现网转自:央广网11月15日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