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资讯

刘奇等:古镇可通过活化历史获得新动能

[ 作者:刘奇 高妍蕊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6-10-31 录入:实习编辑 ]

《中国智库》消息(记者高妍蕊) 10月29日,“国研智库论坛2016·湘江论坛暨世界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峰会”在湖南省长沙市望城区举行。在“新发展理念指导下的全域旅游发展战略”主题演讲单元,国务院参事室特邀研究员刘奇作主旨发言。他指出,中国的城镇化自古至今经历了三次高潮,三次城镇化高潮带来了城市城镇的兴旺发达,这些城镇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如果把这种历史积淀活化起来,就是很好的旅游资源。

“古镇的新动能就是活化历史,开发旅游。”刘奇指出,到2014年底,全国的旅游人次约为36亿,到乡村旅游的约为12亿人次;到2015年底,到乡村旅游的人次已经增长到约20亿人次,一年增加了大约8亿。有专家预测,到“十三五”时期末,乡村旅游可能达到五六十亿人次,其市场潜力非常大,开发的前景非常广阔。

为什么出现如此大规模的乡村旅游现象?他分析,六大因素使得乡村旅游越来越兴盛:一是收入的提高;二是休闲时间的增多;三是交通通讯的发达; 四是生活方式的改变;五是城市病的加剧;六是“盛世乡愁”的呼唤。

乡村旅游对于城镇建设与发展有着怎样的重大意义?刘奇认为,第一,激活了闲散资源。包括闲置的人力资源、闲散时间、闲置房屋等。第二,促进农业创新转型。一是推进“三产”融合;二是实现方式的转型;三是实现路径的转型;四是实现产品质量的转型;五是实现功能的转型。第三,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与改革。第四,提升了新农村建设的内生动力。第五,实现三次中国城市创富神话。

刘奇强调,“当前社会消费已经从大众消费向分众消费、小众消费,最后向个性化消费发展。”因此,我们今天发展乡村旅游也要分门别类,根据不同的需求打造不同的类型。不管哪种类型,都要尽量做到“有景可看、有物可购、有食可居、有路可通、有网可上、有文可化、有验可体、有情可寄”。

中国乡村发现网转自:微信号 中国智库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