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题:主题演讲"火花"四溅,望城古镇群让世界目光"放电"
今天上午,国研智库论坛2016·湘江论坛暨世界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峰会主题演讲在望城正式拉开序幕。演讲由长沙市委副书记徐宏源主持,6位嘉宾围绕“新发展理念指导下的全域旅游发展战略”展开演讲。
主题演讲
(国务院参事室特邀研究员 刘奇 做主旨发言)
开发湘江古镇群其实也是一个新型城镇化的过程。中国城镇化有过三次高潮,第一次在春秋战国时代,第二次在宋代,第三次在今天。我国的三次城镇化高潮带来了城镇的兴旺发达,许多城镇有很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如果加以活化,就是很好的旅游文化资源。望城在这方面做了很好的实践,所以其旅游业越来越兴旺发达。
古镇的新动能就是活化历史、开发旅游,这是当前古镇发展的最好抓手。
乡村旅游,应该是从城、镇兴起的时候就有了,但是形成一个产业,应该是一百多年前发源于意大利,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传到日本、韩国和我国,如今发展势头越来越猛,已经成为一种世界潮流。据统计,到2014年底,我国旅游人次是36亿,乡村旅游占12亿;到2015年底,乡村旅游人次已经增长到20亿,一年增长了8亿;有专家预测,到“十三五”末,可能要达到50到60亿人次。可见市场潜力相当大,开发前景非常广阔。
乡村旅游之所以发达,我认为有六大原因。一是人民群众收入的提高;二是现代人休闲时间的增多;三是交通、通讯越来越方便;四是人们生活方式、消费观念的改变;五是城市病的加剧。
中国农民经历了三次创业,第一次是发展项目企业,第二次是进城务工,第三次就是开发乡村旅游。第一次是离土不离乡,第二次是既离土又离乡,第三次既不离土又不离乡,自己干事业,并且为子孙后代积累财富。所以这是一个极具可持续发展性的好事业。
乡村旅游意义重大,一是激活了乡村的闲置资源,比如人力资源、房屋资源、物质文化资源、非物质文化资源等;二是促进农业创新转型,变现为推动产业、生产方式、生产路径、产品质量、产业功能的转型;三是成为新农村建设的内生动力,为了吸引游客,当地百姓会想方设法做好环境和基础设施建设;四是旅游产业是一个大健康产业,能够改善人民的健康状况和生活质量。(新湖南客户端记者 谢璐 整理)
主题演讲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长 李佐军)
我想谈四个问题:
一是新常态。新常态下有一些新的变化,如新速度,原来由9.8%高速转入中高速增长;新结构,第三产业占GDP比重逐步正在上升,消费对GDP的贡献不断上升;新的模式,中国经济正在由粗放型模式转向集约型;新的动力,由原来依靠出口、消费、投资到现在的变革、改革、转型、创新;新消费,由原来的满足吃穿住行用,转向现在的学、乐、建、安、美;新的制度环境,由原来的体制转向注重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的作用。
二是新经济。新经济有一些新特征:新的主体,包括新型企业、创新型个人等;新的产品,如信息产业、智能制造业、文化创意产业、休闲农业等;新的业态,原来是商场后是超市,现在是电商、直销等各种新的业态;新的要素,包括新技术(依赖互联网技术)、新的资金来源;新人才,指高素质、国际视野人才;新的理念,主要包括共享理念、普惠理念;新的组织,推进组织的网络化、扁平化;新的制度,完善法律制度;新的治理,推进治理的现代化。
三是新动能。由原来依靠需求侧转向供给侧,促进要素升级转型、制度改革、结构优化、要素升级;由原来依靠内需到外需,由原来依靠投资到促进消费,由原来靠政府投资转向靠社会投资;推进制度改革、产权改革、土地资本、司法改革;推进减税、减管制、减垄断、减货币超发;推进转型创新,推行新型城镇化,培育创新主体,推进技术创新、产品、市场、模式的创新。
四是新古镇。包含两个层面,首先是“古”,要有原住民、原住房、原生产、原生活、原生态。其次是“新”,包括新地位,原来是自给自足,现在要有各自的特色;新品牌,从绿色低碳、人文方面塑造品牌;新主体,包括新型农民、新的文化素质、新的理念;新产业,比如农业,观光农业、体验、休闲农业等,要提高产业的附加值;新模式,要适应移动互联网的需要;新空间,要优化空间布局、战略空间布局、人口布局、产业布局,优化基础设施、功能区;新政府,要打造有限、高效、廉洁、创新、服务型的政府。(新湖南客户端记者 欧阳倩 整理)
主题演讲
(财政部研究室巡视员 汪义达 作主题发言)
我想就新经济、新动态、新古镇的思考,和大家交流分享。
一是我国经济转型升级需要大力发展新经济。新经济不是特指新的领域,而是个开放包容的系统,特征是扩大、广泛,注重互联网+技术,涉及规模生产和合作,注重科技创新激发生产要素的潜力。
创新是第一动力,需大力发展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以创新驱动促进技术变革、组织管理、市场资源及商业模式的创新。新经济的发展,要以互联网和新技术革命为引领,以商业模式和体制创新为方式,以大力增加人力资源投入减少对物质生产的投入。要加大财政的投入力度,加大对技术创新的激励和保护力度。
二是引领经济新常态需加快培育新动能。创新驱动发展支撑着我国经济发展。特别是在我国改革发展的爬坡关键环境,根本是更换“新引擎”。
要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大力推进供给侧改革,解决供给错误、要素扭曲等问题,提高资源配置效应,实现市场资源优化配置。政治层面要张弛有度,落后产能要淘汰,过剩产能要压、高新技术要拉。充分发挥人才作用,使人超越物成为最重要的生产要素,发挥人力资源、智力资源的巨大潜能,在人才培养上下工夫。
三是焕发古镇新活力要大力发展、倡导新理念。望城既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还是雷锋的故乡,有巨大影响力。望城旅游发展有基础、有条件,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望城要深挖特色、培育亮点。
湘江古镇群的发展要充分保障原汁原味,全面展示古镇的湖湘文化。开发要高度负责,注重保护。要全面保护村落的真实性,维护古镇原有特色,保持古镇的自身的独特性,使古镇有乡愁、留得住人心。要坚持传承和弘扬,挖掘古镇优秀文化元素。
湘江古镇群建设要与新农村建设、城镇化建设相结合。用好当地优势,注重发展休闲、观赏、趣味体验农业等产业;推动当地居民积极参与城镇化,吸引居民回乡投资。推动古镇旅游业的发展还要与时俱进实现发展动力的转变,迎合市场需要,加快道路、通信、住宿等基础设施的建设,让游客留得住脚、留得住心,让来过的再来,让没来过的想来。(新湖南客户端记者 欧阳倩 整理)
主题演讲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社会发展研究所副所长 常兴华)
非常高兴,也很荣幸能在这么高大上会议厅参加论坛,没想到在县域里有这么高大上的会客厅,望城的实力可见一斑。对今天要探讨“新发展理念指导下的全域旅游发展战略”,也是反映了时代要求的主题论坛,我主要分享三个“新”。
新理念
理念是引领的东西,这两年,国家发改委最忙的就是规划部门,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是指导“十三五”规划编制和“十三五”发展的思想灵魂。对于这五大理念,各地各部门积极把理念落实在行动中,这几年也有体现,比如创新发展,即培育新动能,用创新作为战略实施的驱动;协调发展,其实是问题导向,从大格局要求一种协调;绿色发展,既要绿水青山,要金山银山,以后生态环境的指标将更细,要求更高;开放发展,开放不仅是对外开放,国内外都要开放,近年来出现很多区域联动发展的规划,如湖南的长株潭一体化就是走在全国前列,在全国有很大的反响;共享发展,不光把蛋糕做大,更要分享好。
新形势
现在,各个层面都在关注经济形势的变化,今天会场上,报纸的头版头条就是“传达学习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分析和研究当前经济形势和经济工作。今年是“十三五”的开局之年,非常重要。国家统计局在国新办发布最新宏观经济数据:第三季度GDP同比增长6.7%,增速与前两个季度持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0%,增速与上半年持平;城镇新增就业1067万人,提前一个季度完成全年预期目标……三个6.7,非常好的速度,也是符合预期的速度。
在如此重要的时期,经济既不能过热,也不能过冷,这是总要求。
三个6.7,看得出全国经济形势向好。如果今年向好,明年的重要任务就是稳住。要把近期和长期任务结合气来,即稳增长。既要速度,也要把环境稳住。开始慢慢把增长速度转到质量和效益上。
另外,结构处调整要深入,包括微观经济基础的改造,对垄断行业的改革,培养新的经济动能等。
去产能是今年非常重要的问题,去产能对就业,带来隐性的问题,但是列入去产能的行业,整个趋势和效果都时不错的,我觉得以后乃至一段时间内,去产能会继续扩大。
实体经济怎么发展?我觉得一个行业只要能达到社会的平均利润率,政府应该加大支持。现在整个社会,股市,房市,对资金量的需求都非常大,以后各项政策都要出台,发挥政府的作用。
新旅游
对旅游的设计和发展,很多人都提出了很多想法。我觉得旅游是一个永恒的东西,不是刻舟求剑,绝对要有新得东西加入进来。旅游的科技化和大众化,将会是以后的发展趋势。(新湖南客户端记者 金慧 整理)
主题演讲
(国家环保部科技司副司长 胥树凡 作主题发言)
胥树凡从环保的角度论述了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发展问题,他认为:
首先,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是生态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生态文明不是将技术作为征服工具,而是顺应自然、尊重自然、认识自然、保护自然的工具。可以这样理解,休闲农业和乡村农业实现了对传统文明的告别,是生态文明伟大的实践活动;
其次,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是崭新的农业业态,和传统农业的概念完全不同,其中体现了创新理念;
最后,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就是把社会、经济、环境效益融为一体,把生态、生活和生产有机结合,形成各个产业要素新的共生体系。这些要素相互促进,同步发展,最终实现世界的和谐与繁荣发展。
与此同时,胥树凡现场分享对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三点看法:
其一,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要以生态文明建设为指导;
其二,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中涉及的生态、生产、生活要重视环境保护,要将这三点融为一体,从而推进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发展;
其三,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要注重生态和传统历史文化的保护、传承和弘扬,达到精神和内涵的统一。
胥树凡认为,只有做到上述三点,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方能实现可持续发展。(新湖南客户端记者 罗雅琴整理)
主题演讲
(湖南凤凰古城文化旅游投资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叶文智)
特别感谢大家,我今天演讲的主题叫“传承与弘扬”。
23年,我和湖南旅游一路走来,在张家界我们用创意擦亮了生长万年的定海神针;我们叩开了沉寂千年的天门山;哈利路亚音乐厅诠释了我们对山水的敬畏;后天的雕塑表达了我们对环境的尊重;我们用多种手法把张家界推向世界。
在凤凰,我们把乡土文学之父沈从文的《边城》搬上了舞台,这是中国第一台。在独特的森林剧场,我们为您演绎了风情万种的神秘湘西。
进入凤凰15年,我们用歌声中的凤凰、镜头里的凤凰、笔墨下的凤凰等多种文化形式演绎了凤凰,“奇性大抵风云起,天下聚凤凰”,我们用特别的方式给凤凰古城注入了新的生机,使之产生了新的活力。我们用文化的形式把文化的资源转换成了文化的产品,我们用市场的手段推动了对自然生态和民族文化生态的保护,实现了现代版的凤凰涅盘。
23年,在大湘西那片神奇美丽的土地之上,我们尝到了坚守的滋味,也感受了文化的力量。大江东去,无非是湘水余波。千百年来,湖湘文化源自白色去的湘江流淌,沿岸的古镇展现了湘楚情怀。
我是长沙人,我是在湘江边长大的,对湘江的古镇有着一份特殊的情感。铜官、新康、靖港、乔口,这些小镇已经成了我心灵的驿站。
今天我们移步长沙铜官窑。从隋唐开始,千年的窑火,古代丝绸之路让它扬名海外。给我们留下了最宝贵的就是——工匠精神和工匠文化。今天,如何让这些古老的文化嫁接到新时代,让铜官成为一座艺术的小镇,时尚的小镇,风情的小镇和产业的小镇,这是我们的使命,也是一份责任。
我们首先需要一丝不苟,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态度,用这种态度吸引来自世界各地、各行各业的工匠艺人在这里展示自己的手艺,自己的作品和自己的精神。不急不躁,产品是修炼,也是修行,我们一定会用工匠精神来建设和改造有着工匠文化的古镇。
从兵马俑到莫高窟,从山海关到嘉峪关,从少林寺到乔家大院,从湘西的蜡染,从桂林的印象刘三姐,到凤凰的边城,事实证明古镇促进了文化旅游。
从岳阳到黄鹤楼,我们今天的村庄不能唱着过去的歌谣,请谨记建设满足现代旅游消费者需求的旅游产品,是发展现代旅游的根本。
拉斯维加和迪拜是在沙漠上建立起来的,华侨城是从海滩上长出来的,事实证明旅游目的地一定是建出来的。
从乐山大佛到龙门石窟,从景德镇到铜官窑,先人们给我们留下了很多宝贵的文化遗产,今天我们不能躺在前人的怀里过日子,对旅游产品、旅游规划和建设的过程中,我们要有创意、有手法、有眼光、有情怀的,给后人留一点东西,让他们去研究、去传承、去保护、去培养。
旅游建设涵盖了产品的建设、品牌的建设、市场的建设、团队的建设和制度的建设,它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科学的规划,优秀的人才,有责任的市场主体,要有勇于探索和敢于担当的精神,让创新的激情在千年的铜官飞扬,让创意的激情在湘江河畔弘扬,是时代赋予我们的责任。世界好手艺,工匠在铜官!(新湖南客户端记者 金慧 整理)
中国乡村发现网转自:新湖南客户端10月29日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