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资讯

专家:中国与发达国家差距不在城市在乡村

[ 作者:唐忠 张红宇 夏恩博 白晨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6-10-03 录入:实习编辑 ]

提要

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教授、院长唐忠表示,对比当今的中国与发达国家,差距不在城市,而在乡村。在一些发达国家,农村的基本公共服务甚至好于城市,而我们则相反。

唐忠是在9月28日由中国乡村之声举办的“大国基础——中国农村发展金秋报告会”上提出上述观点的。

中国乡村之声日前发布的《中国乡村调查2016年度报告:中国农村公共服务现状》显示,尽管我国农村在基础设施、医疗、养老、义务教育等基本公共服务方面有较大改善,但是,在东部发达地区与西部欠发达地区之间,城市和乡村之间,基本公共服务的差距依然比较明显。

在一些农村地区,除了基本设施不到位之外,基础设施维护不力、使用率不高等问题,也是调查报告反映出来的主要问题。比如,有57%的农村小学已经有多媒体教学设备,但是26%的的多媒体设备没有被应用,原因是乡村教师的能力不够,以及配套的教学内容跟不上。再比如,虽然调查中有58%的村庄安装了一些体育健身设施,但是,27%的设施已经老化损坏、长期不使用。

调查显示,27%的农村体育健身器材已经老化并损坏。来自《中国乡村调查2016年度报告:中国农村公共服务现状》

如何缩小城乡之间、地区之间的农村公共服务差距?世界上发达国家又有哪些经验可供中国借鉴?

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教授、院长唐忠介绍说,不论欧美还是日本,国家对农村基本公共服务的投入都是巨大的。

唐忠说,对比当今的中国与发达国家,差距不在城市,而在乡村。在美国,通往农场的公路都是由联邦政府和州政府修建的,农民完全不用担心基础设施的问题。而美国的逆城市化进程,使美国乡村的基本公共服务水平甚至高于城市,真正的富裕阶层会选择居住在乡村,这与中国是不同的。因此,他认为,中国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过程中,必须加大国家对农村基本公共服务的投入力度,真正让城乡之间在公共服务方面消除差距。

9月28日,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教授、院长唐忠在“大国基础——中国农村发展金秋报告会”发表演讲。

唐忠介绍,在我国,乡村公共服务的支出责任往往是由地方负责,而一些基层的政府财力相对薄弱,这样的制度安排导致乡村公共服务财政支出不足。唐忠认为,在制度上可以探讨做一些改革,打破地区之间各自负责的制度。

对此,农业部农村经济体制与经营管理司司长、中国农业经济学会副会长张红宇表示,通过调研观察发现,东西部地区之间农村的发展,有一个很明显的差别是集体经济的发展水平。发达地区的农村,集体经济普遍较为发达,而反观贵州、甘肃等西部地区的贫困农村,集体经济普遍较弱。因此,他认为,“集体经济发展好了以后,公共服务才有基本保障。”

9月28日,农业部农村经济体制与经营管理司司长、中国农业经济学会副会长张红宇在“大国基础——中国农村发展金秋报告会”发表演讲。

而要发展壮大集体经济,一个关键的工作是要做好农村的产权制度改革。张红宇说:

“所谓的改革好,就是要把农村的各项资产进行量化、确权,而且要具体到物和每一个村民,把这个资产保护好,把它壮大好,这是发展集体经济或者提供公共服务的一个基本保障。”

张红宇还表示,在不断深化农村改革的当下,提高农村公共服务水平,不单单需要加大中央财政对农村公共服务的支出,更需要对农村资源性资产、以及经营性与非经营性资产进行整合与充分利用。

中国乡村发现网转自:头条号 中国乡村之声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