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世纪80年代的小旅游概念,到90年代的中旅游概念,再到进入新世纪以来的大旅游概念,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对旅游的认识越来越深入。
这几年全域旅游概念开始提出,有的地方叫全景域旅游,有的地方叫全景区旅游。
现在官员们都非常着急,城市到底怎么走?大家把关注点不约而同集中在旅游身上。2015年国家旅游局局长发表文章,提出了“旅游+”的概念,之后,国家旅游局又部署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区,得到了各地的积极响应,此举将促进一个新格局产生,形成发展和提升。
最近国家统计局发布了《国家旅游及相关产业统计分类2015》,以国务院有关文件为指导,以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为基础,以国际标准为参考,把旅游及相关产业分为11个大类,27个中类,67个小类,基本上对应了大旅游的发展,也基本形成了全域旅游的概念。
如果说《旅游法》确立了旅游的法律地位,那么《国家旅游及相关产业的统计分类2015》就确定了旅游在国民经济行业里的地位,这是个大事。这样一步一步推进,使全域旅游这个概念大体上可以立住。
一、全的本质
从旅游的角度来说,生活可以分成两种,一种是宅在家里,一种是行在路上,前者是卧游、神游,后者是身游、壮游,但是卧游神游不管怎么样也替代不了身游和壮游。
就个人而言,旅游是一个短期的生活过程,但是从社会而言,则是长存的生活方式,所以这是一个生活方式。
旅游休闲度假,20世纪80年代是生活元素,到了90年代就是生活要素,什么是要素?现在的概念是工作的目标就是为了休闲。
我们为什么要工作?是为了过好日子,什么叫好日子?种植业保障生存,制造业缓解短缺,服务业提供便利,解决的都是日子的问题,好在哪儿呢?这个好就是旅游休闲度假,所以没有旅游休闲度假只有日子,没有好日子,我们才需要把这个好字放在最前面,这就是我们的生活目标。
农业社会,与之对应的是少数人的漫游,工业社会,与之对应的是多数人的观光,后工业化社会,与之对应的是全体人的全面休闲,这就是未来的发展。
休闲是旅游的蓝海,几千年以来我们一直在说家园,在追求家园,当代社会,工业化发展,城市化膨胀,只能有家,不可能有园。
但是休闲就在构造新园,当代的特点叫做空间分离,质量提高,公共园林休闲生活,用大园弥补小家,用质量来弥补空间。下一步的发展是城市的有机更新,是城市的文化复兴,是城市的园林建设,绿地增加,这是城市发展的目标。
但是这些目标政府只看见花钱,没看见挣钱,这就是大的问题,方向一定是这样的方向,因为这是人性,这是生活必然的追求。
二、全的特点
全域旅游的特点是什么?
旅游资源无限制,差异吸引。只要有差异就有吸引力,放弃了自己的差异化,实际上就是放弃了自己的可持续发展。所以怎么定义旅游资源,只要有差异性,有人来,能赚钱,这就是旅游资源。
旅游行为无框架,合法体现。只要合法,什么样的行为都可以,甚至可以不合情不合理,但是要违法,显然不行。
旅游体验无穷尽,古今中外。旅游最终追求的是体验,这和物质性产品消费完全不同,现在讲穿越,世界上最有名的主题公园,实际上就是古今中外让你任意穿越。
同样,传统的旅游产品怎么能让客人做到体验无穷尽,这就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篇大文章。
旅游消费无止境,兴高采烈。花多少钱算多,不知道,但是知道一条,叫做欢天喜地购物,心满意足离开。哪怕花小钱但感觉宰我,也不舒服。吃一顿饭可能花很多钱,但是吃得很舒服,性价比高,甚至觉得超值,这个钱就愿意花。如果说一个地方的旅游经营能到这个程度,这个地方旅游错不了。
旅游产业无边界,全面覆盖。什么是旅游产业?如果现在定义的话,应该说以旅游者的消费为基点,涉及的所有产品,都是旅游产业。严格地说,旅游跨界这句话都过时了,旅游没有跨界的问题,旅游天然就是覆盖各行各业,是天然覆盖的,是融合的问题。
旅游发展无约束,创意为王。下一步的竞争一定在创意,有创意有前景。说到底,契合人性,才有文化性,自有商业性,这就是全域旅游的特点。
三、全的超越
旅游的目的是什么?就是要超越,超越平庸的日常生活,超越紧张的工作状态,超越所谓的成功追求。所谓成功学,对中国人的误导太大了,日本人有一种民族精神,一个人、一辈子、一件事,这就是工匠精神。
我们人人都想追求成功,但是客观来说,成功永远是少数,大家都在追求一个不可能达到的目标,结果本来的好日子也过不好,本来高兴的日子也过得不高兴。
最根本的就是超越城市,创建和经营未来的城市,一切为了人的需求,引领发展潮流。我们发展的目的到底是什么?不就是让老百姓过好日子吗?
说到底,山水画、田园诗、民俗风、文化歌、生活曲、梦幻情,这是未来的生活。未来的城市,应该是山水城市、田园城市、生态城市、森林城市、文化城市、创造城市、数字城市、休闲城市、情感城市、邻里城市、立体城市、幸福城市。
这就需要从根本上转向,全域旅游发展就一定需要全的超越,新的观念,工作为了生活,生活重在休闲,休闲提高质量;新的定位,休闲改变人类生活,休闲提高生活质量,休闲促进和谐发展。
中国乡村发现网转自:中国网商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