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报国家有关部门同意,我省将于7月28日启动早稻最低收购价预案。
在当前我省粮食高产量、高收购量、高库存“三高”叠加的形势下,如何敞开收购农民手中的余粮,做到应收尽收,确保最低价收购政策全面落实,坚决守住“种粮卖得出”的底线,坚决防止出现农民“卖粮难”现象,让农民转忧为喜,是摆在各地各有关部门面前的一道严峻的课题。
不因市场价格低让农民减收
全省农民期盼早稻能卖个好价钱,然而,专家分析,受连年丰收、库存增加、宏观经济结构调整、进口大米冲击等多重因素影响,全国粮食市场供求结构性矛盾突出,市场持续低迷,稻谷市场收购均价仅为每百斤117元,市场米价仍在低价位徘徊,农民丰产增收难度加大。
今年,国家规定达到国标三等的早稻最低收购价为每百斤133元,执行时间从7月16日起到9月30日止。省政府要求,各地各部门要严格执行预案有关政策规定,敞开收购农民手中的余粮,做到应收尽收,确保最低价收购政策全面落实。省粮食局长黄河说:“各级粮食部门坚决贯彻落实国家最低收购价政策,按照《预案》规定的原则、标准、操作办法等要求,指导和督促委托收储企业不折不扣执行好国家托市收购政策。”
按照省政府要求,各有关部门将督促收购企业严格执行政策,严格执行国家质量和价格政策,依质论价,杜绝压级压价、克斤扣两等违反政策行为,不停收、限收、拒收,尤其对“打白条”、压级压价、随意扣量、以陈充新、二次码单、“转圈粮”等严重违规行为,严查决不姑息。各级粮食部门将从源头上把好入库粮食质量关口,鼓励农民交好粮、卖好价,增加售粮收入。
不因仓容紧缺出现“卖粮难”
做好早稻收购工作的关键在仓容,难点也在仓容。
由于稻谷托市预案连续启动,全省粮库基本高仓满粮,进一步集并、调剂仓容的空间很小。根据摸底调查,现有地方国有粮食企业早稻收购可用空仓15亿公斤左右,按照早稻收购25亿公斤计算,仓容缺口约10亿公斤。考虑部分企业仓房条件简陋及地区不平衡因素,实际缺口可能达到近15亿公斤。近些年,受宏观经济放缓、销区需求下降以及进口米冲击等因素影响,我省粮食经营企业普遍经营困难,入市收购积极性不高,市场主体少。
在省政府的部署下,我省将做好“去库存、增仓容、租民仓”三篇文章,多方筹措收购仓容,确保收购仓容满足早稻收购需要。省粮食局、中储粮江西分公司将加大各级地方储备粮的轮换力度,加快粮食销售出库,采取多种形式与省外销区进行产销合作,尽量为早稻收购腾出仓容;全力加快仓库维修改造和新建粮库项目进度,争取收购前有仓容投入使用;各地将抓紧做好社会仓房情况摸底,尽可能利用好社会仓容。
决不给农民“打白条”
为切实保障收购资金,省农发行已筹措百亿元收购资金,确保早稻收购“钱等粮”,决不打“白条”。
省农发行负责人表示,各级农发行将及时向执行最低收购价收购任务的收购企业提供足额贷款,保证收购资金供应,做到不断档、不拖欠,确保粮款现场结清,不得向农民“打白条”,不得代扣各种税费。收购资金必须做到专设账户、专款专用,粮食销售后要及时归还贷款,严禁挤占挪用。同时,将择优支持国有粮食购销企业,以及经营好、业绩优、信誉度高的龙头加工企业入市收购。
据了解,各级农发行将按照3到5天收购量所需资金,提前发放贷款作为收购铺底资金,并协助承贷企业及时下拨到委托收储库点。同时,各级农发行将简化办贷程序,提高办贷效率,实现最低收购价贷款资金“五个当天”,即当天申请、当天批复、当天发放、当天划拨、当天兑付。据悉,财政部门将按照有关规定,将稻谷质量检测工作费用单独列入预算或从粮食风险基金中列支,确保及时足额拨付。
中国乡村发现网转自:新华网2016-07-27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