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资讯

魏延安:从礼泉县看县域经济的转型升级

[ 作者:魏延安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6-05-18 录入:王惠敏 ]

有一项研究表明,对于一般的涉农县区而言,基于县域资源禀赋的农业产业化进而带动工业化和城镇化,是县域经济的一般路径。而且,这一规律也已经在山东、河南的县域经济实践中得到验证。比如山东崛起的寿光蔬菜,并不是孤立现象,还有诸多类似寿光的蔬菜产业县几乎同时快速发展;而河南则出现了双汇、好想你、三全、思念等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同样是农业产业化的结果。

但是,随着我国城镇化、工业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的不断加速和中国与世界经济融合程度的加深,这样的基本规律也正在被打破,比如江苏的昆山作为长三角产业梯次转移的第一承接地,迅速接纳了大量上海转出的产能,实现经济迅速发展,甚至被誉为“新苏南”现象。

而因为信息化进程的加速,特别是互联网经济的崛起,又给予了更多县域经济追赶超越的可能,比如贵州这样的西部落后地区,却在大数据产业发展上走在了前沿;河北清河的羊绒产业在电商上顺利转型,实现了二次腾飞;陕西的武功更是因为电商而催生出原本县域就没有的新产业。再像休闲经济的兴起,直接导致都市农业、乡村旅游的繁荣,礼泉的袁家村之后,兴平的马嵬驿、周至的水街、蒲城的重泉古城等乡村旅游景点,可以说开一个火一个。

根本无法想象,都市里面的人们究竟是如何厌烦了曾经苦苦追求的城市生活,纷纷在周末逃离水泥森林,来到乡村野外,于是大城市周边的县域经济又多了一种可能。

显然,今天的县域经济发展有了更多的机遇,也有了更多的可塑空间,从而让我们传统印象中的农业县区在新的时代方位下加快转型升级。

礼泉苹果

以礼泉县为例,从上世纪80年代县政府主要领导到全国各地公开站台卖苹果开始,礼泉苹果一夜成名,迅速成为苹果产销集散中心,相关产业蓬勃发展;但好景不长,优势更大的洛川、白水等渭北陕北优生区苹果产业崛起,礼泉随即向酥梨、时令水果方向调整产业结构,并从单一的苹果流通向水果的加工、仓储、流通大产业链全面延伸,还大胆地走出去,成为好多县的水果经销商。

 然而,这样的产业结构依然具有浓厚的农业县区意味,又因为农业是不收税的,农业大县财政穷县的魔咒始终难以打破,必须寻找一条富民强县的新路,只能是在二三产业中找空间。

进入新世纪,随着整个国家交通、信息等基础设施的大大改善,曾经落后的县域逐渐成为产业转移的新洼地,加速开始轰轰烈烈的工业化与城镇化进程,让古老的大地感受到了空前的改变。

于是,礼泉北部的石灰石资源得到了开发,形成建材产业链;礼泉县城周边因为台湾统一、亿通热力等企业的入驻和本土软香酥等企业的加快发展,形成了机械制造和食品工业聚集区;再到最近几年,以休闲旅游为代表的新兴消费崛起,袁家村打造的关中印象体验地及时捕捉到休闲经济的潮头,也让礼泉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大幅提升,成为西咸半小时旅游重要目的地。

系统观察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礼泉的发展历程,可以清晰地看到,从特色农业起步,到深入推进农业产业化,再到县域工业全面起步,直到现在的西安都市经济圈配套产业兴起,一个传统农业县区在中国经济改革开放大潮中不断转型升级。

现在的礼泉,农业依旧在,乡村依然美,但县城却更像城市了,产业更加现代化了,与大城市的融合度不断增强。从礼泉的视角出发,可以看到整个关中城市群和关天经济一体化的发展格局已经呼之欲出。可以说,礼泉是中国传统农业县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缩影,也是西部经济社会加快追赶全国现代化进程的一个缩影,也体现着广大西部县区干部群众与时俱进的时代精神风貌。160亿元的县域经济总量,人均3.4万元的生产总值,超过600亿的基础投资,城市和农村居民的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3.41.2万元;接待国内外游客2628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35亿元,分别是“十一五”末的3.5倍和10.4倍……这些数字真实地记录了礼泉经济社会加速转型升级的历史进程。

距离西安50公里,北有山,南有川,国字号铁路、公路交织,新时期的礼泉经济社会发展无疑将接受更多的西咸大都市辐射,受益于西部大开发战略的不断深入和“一带一路”加快建设,会承接更多产业转移,工业在三次产业结构中的比重还会逐步提高;农业结构升级加快,呈现更多都市郊区农业和休闲农业的气质,一、二、三次产业在乡村加速融合;城乡配套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进一步完善,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再上新台阶。

当然,机遇与挑战总是相随的,县域经济在新时期的崛起既有必然性又有偶然性,大都市周边的县区有很多,但并不是每一个都能均等平均发展的机会,归根结底还是县域综合实力的竞争。以礼泉县为例,与之类似县情的还有三原、泾阳、高陵、兴平、周至、富平等县市,有的基础条件比礼泉还有优势,所以必须在竞争中发挥出最大的优势,方可赢得更多县域发展的机会。

比如,县域发展环境的竞争会由基础设施的硬件需求向公共服务的软件需求转变,水、电、路、通信等基础设施的差异迅速追平是可以的,但政府公共服务及相应政策环境的差异却难以短期追平,一些企业考虑到一个县投资既要看硬件,更要看软件,这根本上考验的是一个地方的执政水平与干部作风。

再比如,抢占先机不等于一劳永逸,袁家村固然抢得乡村旅游的头筹,但模仿追赶者进步神速,而且在建设方面充分汲取了袁家村的优势并做了改进,特别是一些地方有山有水,环境更好,更有吸引力,在此情况下,以袁家村为代表的礼泉休闲农业如何升级,又如何实现从点到面?

袁家村拥有大大小小的店铺五百余家,平常日均游客量能够达到一万多人。

再比如,围绕在西安、咸阳周边的县区几乎都不同程度地发展了食品工业、机械制造产业,如何避免同质竞争,走上差异化的道路,更需要潜心研究;而横亘在九嵏山下的建材产业带,不仅有礼泉,还有泾阳、三原、富平、蒲城等县,其对山体的破坏、环境的污染一直受到批评,又如何升级转型?

显然,未来的县域经济发展,这些还需要更多的发展智慧,也是十三五期间的重大课题。

作者系三农学者、农村电商专家、共青团陕西省委农工部部长,西部网三农频道-陕西三新闻网三农专家团专家、专栏作家,陕西头条新闻客户端、吾谷网、《电商参考》专栏作家,著有《农村电商——互联网+三农案例与模式》等书。

中国乡村发现网转自:三秦农事通 微信公众号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