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资讯

社科院蓝皮书:农村土地金融发展面临三大阻碍

[ 作者:中国农业新闻网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6-05-13 录入:吴玲香 ]

59日,中国社科院发布《土地蓝皮书:中国农村土地市场发展报告(2015-2016)》,蓝皮书中指出,近年来随着各项政策的积极推行,我国三农领域融资贷款已有明显增长。但农业发展仍有巨大的资金需求有待满足,农村土地金融的发展还面临三大阻碍。

土地评价体系、农村保障体系、市场流动性成三大阻碍

首先是我国尚缺乏有效的农村土地分级评价体系,由于各地区土地差异大,评价标准不一,导致金融机构不愿直接介入。

其次是农村保障体系还有待完善。农地抵押政策虽然已经出台,但很多农民心存疑虑,原因在于在现有的农村保障体系下,土地几乎是农民唯一的生活保障。

而在土地交易市场方面,标准化、流动性更强的土地流转市场还需要进一步健全,才能保证农村土地的变现效率,从而使风险可控。

农村土地市场+互联网金融有望破解难题

前两大问题随着我国信用评价体系和农村保障体系的健全,真正惠及农民的政策和制度将逐步稳健推动农村土地金融的发展和繁荣。

而对于土地交易市场面临的问题,蓝皮书指出,在当前经济下行期,各类金融机构的不良贷款率本就呈上升态势,须严控风险。而农村土地又是融资的新兴领域,金融机构若不借助各类机构,即使获得土地也很难变现。

要解决这一问题,蓝皮书对农村土地市场+互联网金融表示看好。书中提出,2015年,国务院出台一系列政策,积极鼓励市场主体开展农村土地市场金融创新,鼓励互联网+”在服务三农中的实践,催生了一大批互联网+农村土地市场服务平台,为解决农村金融的难题提供了新的视角和系统性方案。

一站式全方位服务平台或将兴起

以目前国内最大的农村土地交易平台土流网为例,土流网探索的模式为,通过全国性的网络信息平台及线下流转中心(与当地政府合作)登记农业投资者、生产者的土地抵押贷款需求意向,对接商业银行、保险公司、担保公司等传统或新型金融机构。银行放贷,保险公司、担保公司负责风险保障,土流网则利用自身土地流转业务的优势负责估值和处置变现,这一模式有效形成了土地贷款的风险闭环。

蓝皮书分析称,由于我国互联网+农地流转的发展有线下服务中心增多经营主体趋向企业信息平台向交易平台转型金融服务不断创新以农业项目驱动服务链条完整度和服务深度提升这六大趋势,在未来,将有望兴起一站式从地源信息服务、在线咨询、预约看地、土地测量、土地估值到土地流转、农业项目服务、土地金融服务的全方位服务平台。

中国乡村发现网转自:中国农业新闻网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