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资讯

《国家新型城镇化报告2015》新鲜出炉

[ 作者:李维 刘晓星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6-05-05 录入:吴玲香 ]

原题:《国家新型城镇化报告2015》发布 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增强

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组织编写的《国家新型城镇化报告2015(以下简称报告”)日前在北京发布。

报告显示,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和《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确定的各项重点工作扎实有序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探索取得实质性突破,城镇化水平持续快速提升,新型城镇化总体进展情况良好。

1 城镇化率达到56.1% 中西部地区提升速度快

报告显示,我国城镇化快速发展,农业转移人口规模不断增大。

2011,我国城镇化率首次突破50%,城乡结构发生历史性变化。2015,我国城镇人口总量达到77116万人,城镇化率达到56.1%,比世界平均水平高约1.2个百分点,2010年提高了6.15个百分点,年均提高1.23个百分点。5年间城镇人口增长了10137万人,年均增长2028万人,比欧洲一个中等人口规模国家的总人口还要多。

从发展速度来看,中西部地区城镇化率提升最快。相比2010,东部地区城镇化率提高了3.9个百分点,年均提高0.95个百分点;而中部、西部地区分别提高5.6个百分点和6.0个百分点,年均提高了1.55个百分点和1.48个百分点。

2 绿色可持续发展平稳推进 垃圾处理率明显提高

报告显示,城市基础设施水平不断提升,居民生活质量得到改善。城市市政设施水平不断提升,2014年末我国城市实有道路长度35.2万公里,道路面积68.3亿平方米,2010年分别增加5.8万公里和16.2亿平方米;城市排水管道长度达51.1万公里,2010年增加14.1万公里。

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加速,2015,城市污水处理厂日处理能力达到13784万立方米,比上年末增长5.3%;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91.0%,2010年提高了8.7个百分点,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2.5%,2010年提高了14.6个百分点。

同时,城镇绿色可持续发展平稳推进,2015年水电、风电、核电、天然气等清洁有源消费量占能源消费总量的17.9%,全国万元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下降5.6%,绿色建筑总建筑面积达4.4亿平方米。城市建成区绿地面积189万公顷,2014年增长3.7%;建成区绿地率达36.3%,2014年提高0.05个百分点;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3.16平方米,2014年增加0.08平方米。海绵城市、人文城市、智慧城市等新型城市建设顺利推进,成为城市现代化、智能化、便利化的重要标志。

3 新型城镇化问题凸显 环境基建相对滞后

报告指出,由于新型城镇化系统推进时间尚短,相关体制机制还不完善,特别是相关配套还不到位,各地推进新型城镇化工作不平衡,一些长期存在的问题没有根本解决,一些新问题也在凸显。

主要表现在:一是城市粗放发展问题依然突出,城市建设用地增长快于人口增长的势头仍在进一步放大。2010~2014,城镇人口年均增长2.84个百分点,城市建设用地面积年均增长5.89个百分点,两者相差3.05个百分点。

二是城市建设重外延轻内涵,重外表轻功能,重地上轻地下,“逢雨必涝马路拉链等现象屡见不鲜。

三是城镇建设内容与居民需求错位,老城区以及城乡结合部居民区的道路交通、垃圾处理、上下水等基本生活设施条件相对较差,与城市新区形成鲜明对照,形成了城市内部二元结构

四是城市环境污染、交通拥堵、出行难、停车难等城市病依然突出。

4 增强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 预防和治理城市病

报告提出,近年来,我国加快转变城市发展方式,优化城市空间结构,强化人口集聚和服务的支撑能力,预防和治理城市病”,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增强。

国家以创新、绿色、智慧、人文城市建设为方向,积极开展新型城市建设。印发《关于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大众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关于加快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的指导意见》、《促进智慧城市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家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设施建设专项规划》,发布实施《关于加快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的指导意见》、《促进绿色建材生产和应用行动方案》等国家政策,出台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和一系列支持政策。

推广绿色交通和绿色建筑,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加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名镇保护。目前全国超过3600个项目获得绿色建筑评价标识,总建筑面积4.4亿平方米;建成分布式光伏发电装机750万千瓦,新增地热能供暖(制冷)面积1亿平方米。

中国乡村发现网转自:中国环境报2016-05-03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